S版三年级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你知道锡林郭勒大草原长什么样吗?想要去了解它吗?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S版三年级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S版三年级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者、探究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与欢腾;掌握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情感,想象创新。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内蒙古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那里水草肥美,风光秀丽,是世界闻名的的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护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欣赏那里独特的风光吧。
【设计意图】:激情导入,介绍锡林郭勒草原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广阔美丽、欢腾)
广阔美丽1—2
锡林郭勒大草原
欢腾3—4
2.师:文章不仅写出了锡林格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而且还写出了大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美丽的?(分层)
出声读一读,并把你感受最深的词句划下来。
3.汇报:
第二自然段:
(1) 草:
A.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满眼:我们不论向哪个方向看,眼前都是一片青翠的绿色,多漂亮。
师:这句话你还能从哪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师:闭眼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睁开眼睛,谈谈你的感受?
生谈: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软绵绵的、绿油油的、大草原真广阔呀!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你还能从哪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B.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师: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比你们现在还高!草不仅高,你还感受到什么?(茂密)
想一想:在草原上捉迷藏,会是什么样子?(发散)
C.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平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绿得广阔!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绿得美丽!
指导朗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就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吧。
连起来读读,感受一下草原的广阔美丽。
【设计意图】:1.“品词、品句、品读”是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词眼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现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2.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要求。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广阔?
(2)湖水: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就像一块块神奇的宝镜镶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问题:为什么说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嵌着” 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展开想象解决第一个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或结合图片、生活体验探究感悟词语“嵌着”的意思。
师:湖水不仅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发散、展开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神话故事中宝镜的样子、作用,体会湖水的神奇与美丽。
我们再读读描写湖水的句子,体会一下它的清澈与神奇。
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不仅有茂密的青草,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呢!
(3) 野花:
生: 读句子,谈感受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师: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不单单有这些种类的花,还有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在《草原之夜》音乐声中欣赏花的图片)
师:在青翠的草地上,点缀着婀娜多姿的野花,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
师: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 ),然后描写了清亮的( ),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 ),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再读1、2自然段,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说说如何快速背过第二自然段内容。
【设计意图】:1.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理解段落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运用作铺垫。2.“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在课堂中加强背诵的训练,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之一,有了厚实的语言积累,才能解决怎样说写的问题。
指名分别来背(板书:野草、湖水、野花)(课件出示课文内容,会背的闭眼背,不会的照着读出来。)
广阔美丽 野草
锡林郭勒大草原 湖水
野花
欢腾
小结过渡:阅读课文时,抓重点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内容,这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现在阅读3、4自然段,看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小结:看,你们抓住了重点句“……锡林郭勒大草原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践中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是什么使得这片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就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一起去大草原感受那里欢腾热闹的场面吧!(看录象)
看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师:雄鹰飞翔,百灵歌唱,马驹撒欢儿,黄羊飞奔,多热闹的场景,把他读出来。
矫健的雄鹰()地(),百灵鸟在()地()。成群的牛羊()地()。小马驹()地(),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的(),()地(),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课件出示原文填空并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式将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了以说促悟的效果,体现了阅读教学积累运用,读写结合的要求。
师: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在草原上嬉戏,小牧民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边听歌边想:小牧民为什么要放声歌唱?(爱草原)他歌唱草原的什么?
师: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的?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
《锡林郭勒大草原》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草原图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每每读到此文,我都会被草原的美景深深吸引,怎样让我的学生也产生这样的感受呢?为此,我精心备课,设计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领着我的这些从未见过草原的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感悟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一步步走进这沃野千里,绿草茵茵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目前我执教的班级是我从一年级带起来的,在教学中,我一直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近三年的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画批能力,这对于语文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上课伊始,我通过舒缓优美的音乐导入课文,问大家:我们要想在课堂上亲身感受草原的美景,就要认认真真地读书,品味文中的语言,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们纷纷举手,“可边读边想象”,“可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的方法是结合上下文”……“一会儿,你们就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一定会看到草原的美景。”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学生通过默读画批,初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在交流感受时,孩子们抓住“清亮、一洼洼”感受湖水的清透、通过“开满”“各种各样”“清香”等词感受野花的多、美、香,一个学生说:“草原不仅美丽,还是香香的大草原。”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加深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感悟。
二,放飞想像,感受美景。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还不够,若要亲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发挥想像。在学习野草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抓住“满眼绿色”想到草很多,我问“假如此时你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昵?”学生说“野草很多,很多,到处都是绿绿的青草,真漂亮!我又继续引发学生想像那绿绿的青草一直铺向远方,都铺到了哪里?学生答:“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很远很远的地方,望不到边”。此时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说“那青青的野草一直铺向远方,仿佛与蓝蓝的天空连在了一起,多辽远啊!”这张图片及教师的语言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此时再让学生朗读则读出了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难点,我用两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谈有什么不同感受:1、草滩上嵌着清亮的湖水。2、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学生体会到了第二个句子不仅写出了湖水清透干净,还写出了湖水很多,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于是,我请大家轻轻把眼睛闭上,我来描述:“此时,你正漫步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太阳的光芒映照在湖水里,湖面闪烁着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等多种色彩,湖水闪闪发光,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我及时给予肯定,“你说得真生动,让我们想到了蒙古包的样子,真好,谁还能这样说。”“映出了青青的野草。”“映出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我又让他们将想像的画面用下面的句式说出来“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映出了( ),映出了( ),还映出了( )。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在充分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后,我问学生:“欣赏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景色,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说到:“草原的景色那么美,小牧民怎能不骄傲,不自豪呢?”“小牧民的家乡实在太美了,我如果生长在那里,也会向小牧民一样高兴自豪,尽情歌唱自己家乡的美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道出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真挚感受,这样的方法让他们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是美丽、广阔的,更是充满生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