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2017-02-22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医学也由简单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发展到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被广泛应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应用平均数字分配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给予实验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等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恶性肿瘤;心理护理;抑郁;焦虑;生活质量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均会伴有躁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加大患者心理负担,加重疼痛感,降低生活质量。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会对临床治疗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出现影响疗效、缩短生存期的情况[1]。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细胞学或者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31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者36岁,最大者83岁,平均年龄为(42.5±3.9)岁;疾病类型:21例肺癌,18例乳腺癌,7例消化道肿瘤,4例妇科肿瘤;患者均为晚期:28例Ⅲ期,22例Ⅳ期;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疼痛症状。应用平均数字分配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入院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性格、身体素质、家庭、社会关系、工作、文化程度以及睡眠习惯等;并耐心、认真的对患者讲解疾病病理表现、治疗方法、疼痛原因、缓解方法、持续时间、注意事项等,使患者能客观性的认识;采取现身说教、暗示以及意像想象法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发泄内心苦闷、怒气的机会。给予实验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减压: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的与患者加强交流、沟通,和患者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尽可能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和患者有效、及时的进行沟通;告知患者肿瘤疾病相关的知识,加强健康宣教,进一步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和治疗依从性。

1.2.2认知干预:告知患者各种化疗方法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治疗目的、应对措施以及治疗注意事项等,缓解或者消除患者内心顾虑,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性;并应用现身说教的方式为患者介绍以往成功治疗的案例,并告知患者目前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新成就,给予患者生存的希望。

1.2.3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下棋、读书、看电视、听音乐、翻阅报纸、深呼吸、肌肉放松以及读书等娱乐活动,使患者全身放松,缓解或者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1.2.4加强社会支持: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不同阶段需求给予其评估和支持,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鼓励患者,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加强交流、沟通,并告知患者家属要做好陪护、探视工作,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最后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2-3]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1)抑郁情绪:应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倾向越严重;(2)焦虑情绪: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主要包括20个项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症状越显著。(3)生活质量: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定,主要包括角色功能、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等方面,总分100,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就越高。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使用“n/%”与(—χ—±s)表示,进行χ2和t检验,如P<0.05,则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干预前,实验组:SDS为(62.56±8.15)分,SAS为(64.27±7.03)分;对照组:SDS为(62.59±8.18)分,SAS为(64.35±7.12)分;干预后,实验组:SDS为(26.63±4.71)分,SAS为(27.35±5.64)分;对照组:SDS为(30.14±6.32)分,SAS为(32.50±4.76)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实验组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等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恶性肿瘤为目前致死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根治。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一旦检查确诊就意味着“死缓”。且晚期患者往往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疼痛,采取放化疗治疗会导致出现感染、消化道不良发应以及脱发等并发症[4]。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本次研究对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给予实验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等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主要从心理减压、认知干预、放松训练以及加强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护理,其中,通过实施心理减压和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身心的娱乐活动,可有效分散注意力,稳定患者情绪;通过实施认知干预与加强社会支持,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认识到化疗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社会支持,患者家属给予更多陪护、关心和鼓励,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进而减轻孤独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5-6]。综上所述,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娜,胡成文,陶艳,等.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焦虑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18):78-81.

[2]赵秋歌.首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6):168-169.

[3]程和瑞,翟西菊,亓德美,等.奥氮平治疗伴肿瘤相关性焦虑抑郁肿瘤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4):28-30.

[4]崔孝菊.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06-108.

[5]黄露,梁键,林海珍,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干预研究[J].光明中医,2015,30(1):155-157.

[6]张婧.对住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62-63..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二: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小儿白血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0.21±3.24)分、(19.21±1.34)分,优于对照组的(37.89±5.34)分、(21.89±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81.82%)高于对照组的(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白血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关键词】

白血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状况;依从性

白血病是临床中常见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病程长、经济费用高等特点,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经相关数据统计小儿白血患者群规模正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白血病发病率也逐年提高[1]。为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由此,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小儿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现对其结果进行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小儿白血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7~13岁,平均年龄(10.3±2.3)岁。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8~14岁,平均年龄(11.6±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加强饮食护理,根据实际病情合理膳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注意个人卫生: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首先,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长采用图片、动画录像等方式讲解有关白血病知识,让患者及家长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等有一定了解,消除顾虑;心理辅导:根据患者及家长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用个别交谈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可能发生的反应,缓解化疗后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以鼓励诱导为主,向患者讲解该病治疗方法的重要作用及目的,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安慰,缓解情绪变化;采用讲故事、看电视及做游戏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安排一定探访时间,允许亲戚、朋友来探望,并每周组织集体心理治疗,必要时以成功案列激励患者及家长,消除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3]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及适时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处理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数据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的患者为45例,治疗依从率为81.82%,对照组常规护理后治疗依从的患者为23例,治疗依从率为41.82%,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942,P=0.0000)。

3讨论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系疾病,一旦儿童发生白血病,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将严重威胁到小儿生命健康安全。在临床治疗中,小儿白血病大多数属于急性白血病,起初发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为主,部分患者可能或出现皮肤出血点及贫血,严重的可能会出现骨及关节疼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大量临床资料分析,小儿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1)疾病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就诊时,大多数属于急性白血病;(2)对化学药物治疗较为敏感,具有抑制或杀死癌细胞的作用,加上我国采用骨髓移植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白血病的临床治愈是大有希望的[4]。然而,由于白血病的特殊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后的正常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研究报道传统临床护理模式注重强调对疾病症状本身的关注,却忽略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及患儿康复后正常成长的影响[5]。

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深入,整理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开展,其中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既可改善心理状态,也可提高治疗依从性[6]。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0.21±3.24)分、(19.21±1.34)分,优于对照组的(37.89±5.34)分、(21.89±3.78)分,且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81.82%)高于对照组的(41.82%)。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怀素.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89-1490.

[2]娄春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100-101.

[3]韩静,刘均娥,肖倩,等.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及其护理干预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9,6(5):219-221.

[4]梁艳梅,雷永红,韦慧,等.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效果研究[J].内科,2014,(2):181-184,198.

[5]田艳珍,任小红.白血病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1):3321-3324.

[6]肖智智,简黎.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41-142.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2.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3.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4.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5.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6.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