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影响有哪些
积极财政政策风险是指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或失败的可能性。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影响有哪些?小编为您分享。
积极的财政政策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风险是指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或失败的可能性。其风险的表现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决策风险,二是政策执行风险。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风险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政策的全过程。一般而言,导致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财政政策目标确定方面的偏差。确定的政策目标严重脱离实际,或财政政策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脱节,或财政政策目标本身的模糊性,都会带来相应的政策风险。(2)在财政政策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和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3)财政政策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水平和能力也影响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程度。(4)财政政策工具选择上的失当,且政策工具之间缺乏有机配合。(5)财政政策严重滞后,没有随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6)财政政策作用的力度过大或过小。(7)在财政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特定利益集团的阻挠或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理解上的偏差。
以上只是从纯理论的角度对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含义、表现及成因进行了抽象分析,对中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的分析不能停留于此,而必须密切联系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实践来具体进行分析。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关于增发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今年中央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决定由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决不搞一般性工业项目。根据这一原则,当年安排的国债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铁路、公路、电信和一些重要机场建设;城市环保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500亿斤仓容的国家储备粮库;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工程、城市电网改造;增加公检法及司法设施建设投资;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其资本金;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和进口设备税收政策。1999年,中央政府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和鼓励出口,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政策措施的运用方面,既向银行增发国债用以扩大投资,又增加居民收入以促进消费;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200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60%以上的国债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二是继续贯彻落实 1999年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城镇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三是进一步应用税收等手段,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根据中央的精神,在2001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追加现有国债资金项目的投资,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
从近3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来看,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1998年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 2000年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中国官方估算)。2000年GDP增长速度8%,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已出现了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转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尽管2000年国民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还比较弱;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变,企业经济效率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少企业经营十分困难,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基础不牢,农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政策的作用效果同我们的预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差,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在其决策及实施过程中客观上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导致政策风险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就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而言,集中在拉动经济的年度增长上,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其次,在分析经济增长速度连年下滑的原因时,认为是内需不足造成的,因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着力点只是放在扩大内需上,而对社会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再次,在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其他政策工具很少使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缺乏有机配合。第四,在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回升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仍然放在扩大需求上,而没有适时地进行战略上的转移,财政政策显得严重滞后。第五,在处理财政政策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方面,片面强调前者的作用,而忽视后者的作用,没有摆正财政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致使财政政策的力度偏大,财政风险尤其是国债风险进一步加大。第六,积极财政政策没有体现其应有的公平性,而是过于向国有经济倾斜,对其他所有制经济存在明显的歧视,尤其是在财政投入方面。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第七,由于层层截留、挪用,据估计,约有20%的国债资金不能到位,致使通过国债投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大打折扣。
股市将受益于更积极财政政策和供给侧改革影响
03月05日讯 招商证券(16.820, 0.04, 0.24%)发布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认为,6.5%是今年GDP增速的底线目标。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GDP目标增速为6.5%左右,明确指出要“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可见2017年经济增速只能落在6.5%的右侧。看似降低了增长要求,但今年增长目标底限思维更加明确。6.5%的底限既是2020年完成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内在要求,从当前经济形势看也具备超额完成目标的基础,外需恢复、投资需求回稳态势明确,供给侧改革积极效应逐步显现使得政府在增长方面更有底气。
2017年M2和社融目标均为12%,比去年下降1个百分点。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去杠杆也是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重点是非金融企业负债率,央行可能将加强对信贷投放规模的窗口指导。总之,今年GDP和CPI目标增速相对稳定,而M2和社融目标增速调低1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实际上有明确的收紧倾向。
汇率政策继续保持稳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是“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保持人民币的稳定地位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这比去年的“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提法含义变化可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人民币市场化进程不能倒退,二是人民币汇率指数要保持稳定。另一方面,2017年财政政策依然维持积极的基调。赤字率为3%,考虑到今年名义GDP增速将快于去年,财政赤字较2016年增加2000亿,达到2.38万亿。今年减税降费目标为5500亿,与去年营改增减税规模相当,企业负担将进一步下降。地方债置换规模增加至8000亿,较去年增长4000亿,铁路基建投资仍为8000亿,公路水运投资增势1.8万亿,较去年增加,1500亿,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也较去年有所增长。并且,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较2016年增长30%。
总之,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突出体现为减税降费、地方债置换以及扶贫支出。总的来看,货币政策收紧,经济增长有明确底线目标,去杠杆是全年工作重点任务,以上因素皆不利于债券市场。而股票市场可能将受益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去年在煤炭和钢铁板块的减量涨价盈利改善故事有望在中游周期行业重演。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