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农村做农民创业故事

2017-03-23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看看那些回农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坚定自己的创业意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农村做农民创业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回农村做农民创业故事一

用核桃壳种香菇成本低好赚钱

香菇大户帅胜杭

采了山核桃种香菇,割了水稻栽大球盖菇,废弃的桑枝、桃条、玉米芯、茭白叶收了来培育黑木耳、金针菇、秀珍菇……同样的土地、同样的资源,以一种神奇的方式开始新循环。这是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亦是一个发展新型农业的梦想,两个梦想借助科技力量变成生动的现实。

进入6月,帅胜杭的手机就“热”起来了,电话一个接着一个。

大大小小的货车从上海、江苏、杭州市区开到他位于临安岛石镇山川村的种植基地前,等待收购今年的新品。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说的是每年白露节气,临安山农开始采摘山核桃的丰收场面。眼下刚进入夏季,这位山农却已经靠着山核桃迎来“满地金”。

这是怎么回事?

“山核桃的废弃物,最外层的蒲壳和做手拨核桃剩下的硬壳,晒干、粉碎后做成菌棒,用核桃壳种香菇,就是我的方法。”

帅胜杭说,家里有600多棵山核桃树,靠卖山核桃每年有10多万的收入。如今,利用山核桃壳种香菇,去年60亩地产值超过400万元。

杭州农科院的专家说,利用农业废弃物种植食用菌的案例,还有水稻、桑枝、桃条、玉米芯、茭白叶等多个有意思的版本。今年,它们将“组团”代表杭州冲击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

核桃壳可以种香菇

临安岛石镇,约有核桃林8.5万亩,是杭州山核桃主产区之一。

这里的祖祖辈辈靠山吃饭,凭辛苦赚钱。

老帅说,如今的收获,源于当初的一个变废为宝的梦想。

“有一年,说好到我家帮忙摘山核桃的安徽工人不来了,一打听,说去种香菇去了。采山核桃收入不低,难道种香菇会有更好的收益?”帅胜杭很好奇,跑到安徽去取经。

地里转一转,心里就有了底。他发现,香菇的行情挺不错,临安的核桃每年就采一个多月,可以考虑发展副业。最重要的是,当看到培育香菇的基础材料时,老帅眼睛亮了。

“香菇培育除了专用的辅料外,还需要用到杂木屑,木屑要求密度高、不容易腐烂,这种特性跟核桃蒲壳不是很像吗?”

帅胜杭人勤快,心思细腻,他有了一个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核桃壳养香菇呢?

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他找到了杭州市农科院的专家。

“山核桃采收后的蒲壳管理,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临安核桃多产量大,农户常常将蒲壳随手倒在村口、路旁、墙角甚至河道里,蒲壳含有大量生物碱,很容易造成水污染,严重影响环境。”

周祖法,杭州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从事食用菌科研工作20多年,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种植食用菌一直是他所在团队的主攻方向。

他说,山川村海拔500多米,周边群山环绕,早晚温差大,且蒲壳资源非常丰富,是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

菌棒剥壳

一个大胆的梦想

反季节栽种抢下市场

美梦成真,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农业科研开发,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

香菇怕热,传统栽培模式采摘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5月。而临安山核桃采摘期每年11月结束,如果要利用核桃壳,就意味要反季节栽种。

用哪个品种的香菇,如何保证产量,核桃蒲壳和硬壳的填充比又是多少?

“我们开展了试验,研究各种比例的配方,并从几十个品种里挑出‘武香1号’和‘香菇18’,它们耐高温、产量稳定,经测试营养价值一点不少,这样的技术在杭州市尚属首次应用。”周祖法说。

这个大胆的梦想,经过几年的研究,最终确定了最佳配方。

去年,帅胜杭开辟了新基地,大规模投入生产。基地以采收夏菇鲜销为主,利用临安山区昼夜温差大的优势,抢下香菇淡季供应的市场。

“去年收购价最高10元/斤,请了70多人帮忙,光发工资就用了20多万元。核桃蒲壳不需要成本,硬壳也便宜,一亩地比传统方式降低了5千多元成本,长完香菇的菌棒也是极好的天然肥料。”

谈到未来,老帅说,还有更多的梦想。

“今年新基地启用,保守估计产值能有600万元。这里空气好、水好,冬菇味道鲜、有嚼劲,未来主打生态牌。我和老婆还在基地里种下了葡萄苗、樱桃苗,在水塘里撒了鱼苗,要创业,就要做得比别人好。”

如今,老帅已经给自家的香菇订制了新的包装盒,商标注册也在审批中了。今年,他还计划种植冬菇,保证全年都能提供优质的香菇。

回农村做农民创业故事二

种七彩椒创业做深加工年营业额2100多万

勇敢面对近百万元货款泡汤的创业风险,与10多位战友多年来聚在一起创业打拼,从来没有分开——“辣椒人”老贺

创客语录:

市场瞬息万变,不变的是执拗的性格和有担当的情怀。做一名执着的创业者,执着也是一种任性。——贺志勇

4月13日,记者来到宁远县冷水镇贺家村,看到村后的荒山都在修路开渠、平整土地,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贺志勇穿一身的蓝布工装,开着他那辆一颠就仿佛会散架的吉普车,带领大家参观他刚刚开垦出来的冷坪山。这里的土质,种出来的辣椒又香又辣,种出来的山脚萝卜甜得可以当水果吃。去年,贺志勇的宁远云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在该县发动农户种植野山椒、七彩椒等各色辣椒近2000亩,仍意犹未尽。

“村里的荒山荒地有700多亩,开垦出来承包30年,每年能够给村里增加10万元的收入。”贺志勇告诉记者,他将根据不同土质特点,种植辣椒、小籽花生或果树,构筑他的绿色农庄。

要重点打造的,是神奇的七彩椒基地。将珍珠椒与四季果嫁接而成的七彩椒,小樱桃般大小,从挂果到成熟,能变幻出7种颜色,肉质又厚又脆。种得好,一株的产量就达20公斤,价格是普通辣椒的两倍。去年,贺志勇试探性种了20亩,被当地电视台一宣传,县城里的人争先恐后开车来“赏椒”。贺志勇索性请他们自己下地采摘,再教他们如何腌制,一天竟能采摘上千公斤。

“今年,再加种100亩。”贺志勇说,七彩椒不仅观赏性好,腌制成的酱汁七彩泡椒也是畅销产品。

至此,贺志勇任理事长的宁远县合丰野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辣椒品种达到8种,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辣椒王”。而且,合作社农户种植的辣椒,云泰公司都会以保底价或市场价回收,再利用他在广东深耕多年的销售网络,销路不愁。

当然,这里面利润最可观的,就是他深加工而成的“老贺”牌系列酱椒、泡椒制品了,足有15个品种。“一块钱一斤的辣椒,可以制4瓶辣椒酱,按1瓶5元钱计算,深加工收入就是销售原材料的20倍。”老贺说,7年前他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以贸易见长的老贺,涉足食品深加工,颇费了一番周折。

2008年,老贺在广东省佛山市开着云泰贸易商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场国际金融风暴,由商行供应粮油副食品的几家大工厂,一夜之间倒闭,他的近百万元货款全部泡汤。

面对从全国各地跑来跟随他一起闯荡的战友,老贺打起背包,和10多位战友一起来到广西百色和容县等地种植野山椒,很快种植面积发展到了4000多亩,“参军入伍7年,培养了一股不服输的犟劲。”

老贺动起了回到家乡宁远搞农业深加工的念头。搞农业深加工,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老贺决定自己去学。他先后来到广东的两家食品加工企业,当起了保安和搬运工,抓住一切机会向技术员请教。他在外面学,然后电话遥控妻子在老家做试验,做出来的试验品,客户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短短5个月,他花去了近10万元的学费。

去年,“老贺”牌系列酱椒制品,营业额达2100多万元。老贺今年要做的,就是把家乡远近闻名的太平辣椒、冷水山脚萝卜等特色农产品拿到北京去申请地理标志认证,而且,相关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也在申请当中。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