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死亡诗社有感3篇
观死亡诗社有感1
死亡是什么?大家或许思考过这个看似深刻的问题。死亡貌似离我们很远又很近,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中打破陈规,活出精彩是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死亡诗社》就是这样一部阐释传统与创新,追求与束缚的立志影片。乍一看,或许会觉得名字很醒目,的确,死亡是个敏感的话题,但是不能直面死亡的人又谈何打破常规,追求自我呢?
纵观整部影片,它从一位老师和一群学生的故事入手,讲述了当代青年敢于向传统宣战,打破常规的故事。影片主人公John Keating老师是一位敢于向传统宣战,捍卫学生利益的老师。他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或许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老师并不多,大家都已习惯了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懒惰,习惯性的被老师牵着鼻子游荡在浩瀚的书海之中,从不曾认真思考过“为什么是这样”,而是只单纯的接受“是什么”。为了追求升学率,不惜泯灭孩子们的天性,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我们的教育到底追求的是什么?难道只是培养出一个个熟读四书五经,却不谙世事的书呆子?当我们问及中国小孩“捡了钱怎么办”时,99%的孩子都会答道“交给警察叔叔”,而同样的问题被问及时,美国孩子的答案却五花八门“给妈妈”“买我喜欢的糖果”……中国孩子的思维已成定势,而给我们孩子思维定势的不是别人,就是他们最亲的家长和老师们。孩子的创新意识在逐渐被抹杀。中国教育前途何在?或许我们该换种思维,学学该剧中Keating老师的做法,敢于打破常规,鼓励学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就像一个舞台,不同的人在上面表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不是你演什么角色,而是你愿不愿意为你所演的角色献出宝贵的一生。
青春的花就该尽情的绽放。Keating老师无疑是一位值得敬佩的老师,他让胆小的学生变得勇敢,让沉默的学生变得活泼,让幼稚的学生变得成熟,他要学生汲取生命精华,抓住生命的每一天。但是本片中他却以一个悲剧作结,当他被学校开除时,学生集体站上桌子以他特有的方式向这位启发他们思考影响他们人生的老师道别,当学生集体喊出,“船长,我的船长”时,相信大家都会为这位灵魂师者惋惜流泪。与其说Keating是一位老师,倒不如说他是一位引导者,他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一种追求理想信念的勇气。或许追求梦想的道路是坎坷的,尼尔的遭遇就是一例,但是这毕竟是一种尝试,我年轻,失败算什么!
本部影片发表于1989年,离现在也已经很多年了,但现今仍备受好评,因为一部好的作品在引起人们好评的同时能发人深省。或许影片所阐述的那种传统和突破的冲撞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并且现在仍普遍存在,但我相信随着时代进步,敢想敢做的人会越来越多,传统也将会慢慢淡化,理想的舞台等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生命的花不该沉默,尽情的绽放吧!
观死亡诗社有感2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春风化雨》。陶德、米克、查理、尼尔这些处于青春时代的男孩子们与基廷先生一起走过的在冬天的。
基廷先生的英语课给这些一直生活在束缚中的男孩子们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第一节课,去倾听那些似有似无的,来自老一辈的威尔顿学生们的“叮咛”。后来,在中庭中大步地走出自己的走路方式。到最后鼓励这些男孩子们创立“古诗人诗社”。尼尔的自杀给他的朋友、父母、老师带来了最大的伤害,一个爱演戏、爱自由的男孩子被毁在一个他自己并不想去做的理想上。
诗社的所在地是一个山洞,一个毫不起眼的山洞,但在这些男孩们眼中,是一个舞台,一个展现自己最真一面的舞台。朋友对朋友之间毫无保留,可以真真正正敞开心扉的舞台,在那里上演的是一出友谊的“仲夏夜之梦”。
青春的叛逆,放肆,热情在撞击着这些男孩们的心扉。“仲夏夜之梦”一部多么完美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眼中更是如梦似幻。但父母为他们的下半生铺好了道路,让他们遵循着人生的路标走。我们何尝不是呢?对于名誉、金钱来说,我们更需要自由,一个自由的空间,可以展现自我最单纯一面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仲夏夜之梦”。
但一些父母想过吗,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抨击我们的理想,会使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迷失自己应该去走的方向。有时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话也会被视为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指向标,为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可以作个参考。
青春的“仲夏夜之梦”,一直在我们的手中,等着我们像大仲马那样去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给自己,给家人的生活添上一笔浓厚、多样的色彩。我想也许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生是自己的,不是父母所给予的,不要像一部机器那样活着。
观死亡诗社有感3
《死亡诗社》说的是沉闷严谨的威尔顿预备学院来了一位特别的基廷老师。他与众不同,他鼓励学生撕书,不要受教条的控制,抛弃别人的理论,追随内心的感觉;他告诉学生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鼓励他们站在象征老师权力的讲台去看周围的东西;他用一起走路的方式告诉他们不要被同化,要有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达它,做自己想做的事。与其说基廷先生是一位老师,不如引用影片的话说,他是孩子们的船长。在孩子们思想和自由被束缚的时代,他出现了。他是伟大的船长,带领迷茫的灵魂穿过层层迷雾,走出那片叫青春的黑暗森林,使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并无所畏惧去表达自己。
何为师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从来就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雕琢心灵的米开朗基罗,一刀一刀用爱雕刻完美的大卫。
江湖时代,高手苦练,只为达到最高境界。依我之见,从学生爱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亦有三重境界。
在第一重境界的老师就是个教书的。他踏着铃声而进,例行公事上课,不管你学到了什么或你什么也没学到,在他看来,老师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与爱无关,你的分数只是他的工作绩效。对于他,你不爱也不恨,他对于你也不痛不痒。你是学生,他是老师,仅此而已。
第二重境界的老师是有爱的。只是他爱你的方式太严格了。他怕你学不好,于是给你定了无数的“宫规”,例如要提早十分钟上早读,写错格式作文就没有分等等,你还是学生,没办法,你只好屈服在他的“淫威”下。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见到老师如老鼠见到天敌一样。当你深夜还在赶作业时,我想你不会爱他。这类老师是负责任的,或许多年以后你不会再抱怨他的严格,甚至有点感激他的严格。但是,当你还在他的手下混时,知识对于你,只是被接受,或许你学的很好,但你并没有强烈的渴望去探索这个世界。当他令你有了主动去探索的欲望,那么他就是第三境界的老师了。
第三重境界的老师,如基廷先生一样,有着无尽的魅力令你为之折服。他循循诱导,在黑暗中牵着你的手,鼓励你前进。因他,你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学会了很很多多的东西,彷佛一下子睁开了看世界的眼睛;因他,你爱上了一个学科,有了强烈的欲望想要知道更多,而这一切不是为了分数。他是老师,更是益友。在青春是遇上这么一位老师,是难得可贵的,说不定给了你一生的影响,而你深深的记住他,他也因你的记住感到幸福。
片中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遇上了基廷先生。在那个沉闷的学校中,使青春有了颜色,让青春回归了它疯狂的定义。虽然结局有点伤感,但我知道孩子们一定是感激基廷先生的,要不怯于表达的托德也不会主动站在课桌上为他送别。我看见,片尾的基廷先生眼含泪花。
为人师者,应当修炼到第三重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