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舒城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
考生多进行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练习获得考试高分是关键,那么公共基础知识试题你练过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2016舒城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6舒城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目(一)
1、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青铜器中的“鼎”应属于哪一范畴之中?( )
A、乐器 B、礼器 C、工具 D、兵器
3、“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所指的制度是( )。
A、汉代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一省制
4、子时是指( )。
A、晚上9点到11点 B、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C、凌晨1点到2点 D、早晨5点到7点
5、黄河、长江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是( )。
A、青海和青藏高原 B、四川和四川盆地
C、西藏和青藏高原 D、青海和黄土高原
6、经常饮酒会破坏胃粘膜,使人得胃病,这说明胃能吸收 )。
A、脂肪酸 B、乙醇 C、葡萄糖 D、甘油
2016舒城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与之对应的是唯心主义,B、C、D是唯物主义观点,A是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B。解析:鼎是中国古代青铜礼器组合中的重要部分,用以“明尊卑,别上下”,是古代贵族阶层等级制度和权力地位的象征。
3、【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到的是没有丞相了,但是有担当该职能的官职,这是明朝时期废除丞相之后设立的内阁制,内阁大学士担任辅政的职能,其他朝代都有丞相。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答案】B。解析:晚上9点到11点:巳时;凌晨1点到2点:丑时;早晨5点到7点:卯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答案】A。解析:黄河流经的省区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经的省区有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6、【答案】B。解析: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胃能够吸收酒精,因此经常饮酒会破坏胃粘膜,使人患上胃病。
2016舒城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目(二)
1、公文中的秘密等级标注于保密期限之后,其间用五角星隔开,如“一年★机密”。( )
A、正确 B、错误
2、马克吐温是美国小说家,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 )
A、正确 B、错误
3、认识的过程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A、正确 B、错误
4、基本公共服务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最后再由政府采购。( )
A、正确 B、错误
5、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公安部、司法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A、正确 B、错误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承认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
A、正确 B、错误
2016舒城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选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7、2、2、密级和保密期限: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正确写法是“机密★1年”。故本题说法错误。
2、【答案】B。解析:欧·亨利,美国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获得过“美国的契诃夫”“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世界短篇小说”等美誉。其作品大多以新颖的艺术构思,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创作风格反映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下层百姓的生活,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故本题说法错误。
3、【答案】B。解析:本题破题从“就是”两字入手,认识的过程不只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只是层,第二层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两个层次才是认识过程的全过程。因此,本题答案说法错误。
4、【答案】A。解析:推行公共服务政府采购,正是适应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改革的需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集中体现。
5、【答案】B。解析: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包括司法部和公安机关,司法部是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是执法机关。故本题判断错误。
6、【答案】B。解析: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把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把变化看作是某种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量变。其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故本题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