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奶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2017-05-26

台湾奶茶兼具牛奶和茶的双重营养,是家常美食之一,风行世界。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台湾奶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一起来看看。

台湾奶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1990年代前半,首先是列入“小歇”等连锁泡沫红茶店的菜单,由于泡沫红茶店是咖啡店在台湾流行之前,上班族谈生意与学生聚会的热门场所,珍珠奶茶开始广受学生喜好。接着,在学校附近或补习班密集的地区、夜市等,逐渐出现珍珠奶茶的摊贩。1990年代后期,有业者引进“自动封口机”取代传统杯盖。许多新的投资业者,如航帆食品、乐立杯、绿的梦奶茶、休闲小站、大联盟、快可立等,采用自动封口机开始拓展连锁外带饮料店业务。自此,外带式的珍珠奶茶店成为主流,也因为连锁店的参加,商人开始将珍珠奶茶拓展到全世界,成为台湾国际知晓的知名食物之一。为了争谁才是发明珍珠奶茶,"春水堂"和"翰林茶馆"曾互相告到台湾法院。

提起珍珠奶茶,台中市是发源地,台中市民最早享受它迷人的滋味。1987年,台中市政府附近的茶馆首先推出珍珠奶茶,因口感Q软、搭配浓淡合宜的奶茶,滋味超优,原创者就是春水堂现任产品研发部经理林秀慧。林秀慧回忆着说,父母亲曾在菜市场摆摊做生意,她国小起假日必到菜市场帮忙,当时市场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粉圆伯」,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和哥哥分享一碗热热、粘稠且口感滑Q的粉圆;从此嘴馋时, 她就会动手煮一锅粉圆解馋。

民国73年(1984年),林秀慧进入当时四维街、春水堂的前身的「阳羡茶行」从事吧台工作, 她学会调茶做饮料,尤其钟情奶茶,随后升任采购,到传统场采买时,看到「粉圆」总顺手买一包回店里,接着她尝试让粉圆与奶茶结合,一杯杯动人口感的珍珠奶茶就这样诞生。初期,珍珠奶茶有如林秀慧的「私房茶」,只分享老板与同事,因大受好评,民国76年林秀慧升任四维店的店长时,想卖这款私房茶,同事们于是一起动脑筋为茶饮命名,有人忽发奇想「奶茶里的粉圆一颗颗像珍珠般」,于是「珍珠奶茶」这个美丽名号就这样叫开了。很快地,这款茶饮红遍台中市各泡沫红茶店,1个月后、整条四维街、市府路近大小红茶店,全部卖起珍珠奶茶。有一度珍珠奶茶成台中饮品的特色饮品,外地民众到台中,必定来上一杯;3个月后更惊人,几乎全台都看得到珍珠奶茶身影,因台湾茶店拓展海外连锁,带着这款茶饮远征中国大陆、东南亚;欧洲与美洲都喝得到它,日本餐饮业者为了学「正统」的珍珠奶茶,还专程到台中市茶店取经,希望调制出台湾味的茶饮。直到今天,虽然茶饮不断翻新,珍珠奶茶依然稳居各泡沫红茶店、茶摊与连锁店点单率前3名。

台湾奶茶文化的简介

珍珠奶茶为代表,过去二三十年中,亚裔生活方式慢慢传遍全美国。

每天晚上9时以后,工厂茶吧(Factory Tea Bar)都成为大学生与职场人士的“根据地”。顾名思义,茶吧不提供任何酒精饮品,只提供甜茶,加入冰块、牛奶及从台湾进口木薯粉制作的“波霸珍珠”。

一位名叫蒂芬妮·波特的华裔解释说:“‘波霸珍珠’是亚裔所特有的食品,如果你想体验亚式的舒爽,你可以去卖波霸奶茶的地方。”华裔社会学家奥利弗·王称,今天的亚裔青年被认为是“波霸的一代”。他称,“波霸的一代”包括过去20多年的亚裔青年,甚至也包括他这一代。奥利弗·40多岁。

王先生认为,过去二三十年,南加州的亚裔生活变化很大。他说:“我小时候,亚裔在美国总有一种无形感。我们在学术方面成就突出,但在大学或社区内部文化层次结构中,亚裔文化并没有那么重要。而过去二三十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当地乃至全国电视节目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亚裔面孔。在王先生看来,美国社会对亚裔存在的刻板印象也逐渐消失,比如华裔说唱歌手兼喜剧演员“方氏兄弟”。

南加州的“波霸文化”不但包括华裔,也包括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亚裔。印尼裔美国人丽娜·姚瑞也喜欢在波霸奶茶店参加社交活动。她说:“我们喜欢放松,喜欢聊天,也喜欢在这里喝点东西。”

“方氏兄弟”之一的安德鲁·方表示:“在每所大学校园,都有亚裔的身影,特别是华裔的面孔。每个大学校园都有一家波霸奶茶店,所有的亚裔都了解。”

对美国化的亚裔来说,波霸奶茶店已成为文化转型的标志之一,这种文化转型使亚裔仍与种族根源相联系,但又使亚裔产生一种独一无二的自豪感。

奶茶已有自己的存在价值,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