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题答案

2016-12-26

在面临即将到来的考试的时候,我们学生应该做出怎么样的复习准备呢?让我们来做一做试题卷来锻炼一下吧!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题答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迸发(bènɡ) 不屈不挠(ráo)

怆然(chuànɡ) 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 岿然不动(kuī)

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

C.恫吓(xià) 病入膏肓(huānɡ)

浣衣(huàn) 神情尴尬(ɡà)

D.粗糙(cāo) 徘徊观望(huái)

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 以偏概全 归纳演译

B.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

C.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__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中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

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

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队员们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四川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

5.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省旅游局落实优惠刺激旅游热情

B.瘦精肉不能检测就不能收费

C.客轮沉江只剩货轮

D.我省低保人均月救助金全国最低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A.②①⑤④③ B.①④⑤②③

C.②⑤③④① D.①③④⑤②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片丛林,自是不再寂寞了,除了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除了________,还有________。

①绿色的叶子

②花色的衣裳

③女人的谈话声与孩子的欢笑声

④春天的鸟语声与秋天的蝉鸣声

A.②①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①④②③

8.下面是某协议书的一些条款,表述有问题的一项是( )

①交货办法:甲方负责包装,负担押运货物的全部费用;乙方负责押运,并负责途中安全,如遇劫夺、罚没,乙方赔偿全部损失。

②付款办法:乙方如期安全将货物全部运到甲方指定地点,办好交接手续,领回执返转后,甲方凭回执一次付清押运费。

③甲方先暂借人民币5 000元给乙方,后在押运费中扣还。

A.①③ B.①②③ C.③ D.②③

9.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归类准确的一项是( )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③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④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⑤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⑧秦时明月汉时关。

⑨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

C.①⑥/②⑤/③④/⑦⑧⑨

D.①④/③⑤/②⑥/⑦⑧⑨

10.下列各句在修辞手法运用上恰当的一项是( )

A.个别单位的领导官僚主义盛行,即使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讲起话来也还是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空得像战鼓一样。

B.台风“圣帕”过后,路边的蒲公英柔弱的茎上顶着小黄伞,雄赳赳地守卫在道路两旁。

C.个人的自学、个人的努力、个人的独立钻研是必要的;但是,适当的讨论,相互的议论,集体的讨论,也是必要的。

D.波浪滔滔的大海,在渔民脚下,犹如平地;浪中行船,胜似平川走马。

11.下列短信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悉教躬违和,弟子特此致候

B.惊闻学兄家慈病逝,特致沉痛哀悼

C.会期定于五日,勿误,特此见示

D.已悉,一号广州面商,为荷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李 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2.(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雪”和“月”,它们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乡村铁质

刘向民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远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不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餐露,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得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选自《散文选刊》2006年1期)

13.乡村的“铁质”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的第五段连用了三个“哪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何理解“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续”?你如何评价作者这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整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何个性特点?这种写作手法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7.按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仿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数字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如:

0 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请仿照上面的诗歌,以“1~9”中的一个数字为描述对象,抒发你对这个数字的赞美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心扒手”成了近年出现频率最高的提示语,但仅仅“小心”就够了吗?请从下面的角度拟写提示语。要求:语言简洁醒目,感情色彩鲜明。(每条不超过20个字)

(1)谴责小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批评明哲保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一则以“说与做”或“成功与收获”为话题的故事,请根据故事内容和后面的分析填补两处空缺处的内容。

一个智商一流、拥有大学文凭的翩翩才子决心“下海”做生意。

有朋友建议他炒股,他豪情冲天,但去办股东卡时,他又犹豫道:“炒股有风险啊,等等看。”又有朋友建议他到夜校兼职讲课,他很有兴趣,但快到上课了,他又犹豫了:“讲一堂课才20块钱,没有什么意思。”

他很有天分,却一直在犹豫中度过。两三年了,一直没有“下”过海,碌碌无为。

一天,这个“犹豫先生”到乡间探亲,路过一片苹果园,望着长势喜人的苹果树,禁不住感叹道:“

(1)____________________”种树人一听,对他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世界上有很多人光说不做,总在犹豫;有不少人只做不说,总在耕耘。成功与收获,总是光顾有了成功的方法并且付诸行动的人。

21.仿照下面拟人句的句式,以“光阴”为话题,写一个结构大致相似的拟人句,文中不得出现“光阴”二字。

当春风吹开含苞怒放的蓓蕾时,当婴儿呱呱坠地向人世报到时,她不声不响地走着,欢笑声不能使她停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题答案

1.D [A项“不屈不挠”的“挠”读náo。B项“女娲”的“娲”读wā。C项“恫吓”的“吓”读hè。]

2.C [A项概—赅,译—绎;B项事—是;D项愁—筹。]

3.A [“年轻”可以指青年人,也可以指年龄不一定小的人。如:长得年轻。“年青”只指青年人。“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自鸣得意”指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4.B [A项“随心所欲”指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符合语境。B项“口耳相传”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不符合语境。C项“寥若晨星”指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符合语境。D项“跋山涉水”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符合语境。]

5.D [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A项中的“落实”缺少必要的宾语,可以在“优惠”后加上“政策”。B项把“不能检测”调到“瘦精肉”之前,让句式保持一致。C项缺少必要的背景,可以在句前加上“两艘船只相撞”之类的文字。]

6.C [文段思路: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但自然之美还得远足郊野寻觅→郊野,别有情趣→郊游春季为佳→为什么选择春季。如果把第四句放在⑤、③句之间,便割裂了第④句和第①句的内在逻辑关系。]

8.C [解题时注意三点:句式的对称;声对声,色对色;先自然,后人的活动。]

9.A [①“途中安全”不准确,因为还存在运到后发生丢失的可能。③“5 000”应大写。]

10.B [①④夸张,②③⑤比拟,⑥⑦对偶,⑧⑨互文。]

11.D [A项本体“讲话空”与喻体“战鼓”缺少相似点,比喻不当。B项本体是“柔弱的茎”,比拟成“雄赳赳”缺少相似点。C项排比句中有重复的成分。]

12.A [本题考查用词得体。A项发报人自称“弟子”身份是学生,“教躬违和”意思是教师生病了,恰当。B项是给同学的唁电,而“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可改为“令堂”。C项是告诉对方会期和不要耽误,“见示”是“给我看”之类的意思,可改为“为要”。D项是说对方说的事已知道了并约时间当面商量,“为荷”意为“承受恩惠”,可改为“如何”。]

13.(1)高诗描写了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李诗描写了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出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备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2)高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含有思乡之情;李诗中一句“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的明月,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14.①劳动的艰辛。②收获的快乐。③坚强的性格。④旺盛的生命力。⑤乡村的质朴特征。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的赞美之情。

解析 “铁质”是这篇散文要解释的中心内容,这里的铁质是对乡村生活的总体概括,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所以把握“铁质”的含义就要分析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分析这些材料中表现出的乡村的特点。

15.三个“哪怕”形成排比手法。目的是增强文章气势,更形象地表达乡村铁质的特点:坚强、直率、质朴,为下文的“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作论据。

解析 排比属于形象化的修辞内容。排比的作用是增加文章气势,使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16.城里人曾经生活在乡村,并且始终吃着乡村的粮食。乡村是城市生存的依据,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如果缺少乡村的精神,城市就会失去方向。

这里作者把城市、乡村定位为城市只是乡村的延续,是一样的,表现了作者对城里人的一些做法的反对。这种观点体现了社会的和谐就应该平等相处的思想内涵。(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从生活上看,乡村供应着城市人的吃穿,从精神上看,乡村的精神引领着城市。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不是比乡村高级的地方,而是乡村的延续。分析这句话的含意就可从这个意义上寻找文章中具体的语句体现出的意义。

17.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喻的修辞。用乡村的品格和城市作对比,揭示了乡村生活的本质,委婉地批评了城市缺少乡村这种平实品格的现实。因为铁质是对生活、感恩之情,是人生的追求,是人类前进的支持和方向。

解析 整体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是对表达技巧考查的一个方面。分析这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处处用乡村和城市对比,体现乡村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乡村、城市的对比,表现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18.①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雨前却步。②有远方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

解析 审题要清。仿句句式理解不要有误:“……就……”是假设句式,“有蓝天的呼唤”动宾,“蓝天的呼唤、奋飞的翅膀”有修辞;句子的意境协调,且合逻辑。

19.(示例一)1赞

你自己形迹孤单/却从不肯弯腰屈膝/难怪你这样直/像戈壁滩中的一株白杨

(示例二)6赞

你自己很简单/却经常给人心灵的慰藉/难怪你这样美/像一个跳动的音符

解析 仿写时要注意所给例子的特点,在“0赞”中,首先赞美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所具有的高尚品格,然后抓住的是这个数字的外部特点,即外形像什么。

20.(1)靠偷窃获利可耻,凭劳动致富光荣。

(2)今天小偷把手伸向了别人,明天他可能会把手伸向你。

解析 拟写提示语时要注意语言得体,要符合语境:谴责小偷时,语气是强烈的,态度是鲜明的;批评明哲保身者时,语气是委婉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

21.(1)上帝赐予了一块多么肥沃的土地啊!

(2)那你就来看看上帝怎样在这里耕耘的吧。

解析 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语言表达题。解答此题须考虑故事的整体内容,明确中心,确认故事走向,这样才能确定答题重心。故事主要讲的是“犹豫先生”光说不做、总在犹豫,告诫人们获得成功与收获,绝不能学“犹豫先生”,要真正地付诸行动。所填写的部分也要体现“只说不做”这个中心意思。要注意,“犹豫先生”“禁不住感叹”所流露出的是赞赏的语气,他会强调客观因素而忽视主观努力;而种树人一定是给予了反驳。

22.(示例)当秋风吹落枯萎凋零的败叶时,当长者默默瞑目向人世诀别时,她无声无息地走着,悲叹声不能使她回头。解析 仿写时,要讲究内容与文采,要在形象的描写中蕴含哲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