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总结

2017-06-17

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这一门古老的人文学科的现代化正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总结,供你参考!

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总结篇1

开学以来上了几节历史课,感到教学历史课和语文课的不同。历史课不是天天有,每个班级一周才上两节课,和学生少了了解的机会。所以学生的名字不能很快地熟悉并认识。但是为了更快地熟悉每个同学,上课前我往往早到几分钟,认识认识学生。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先自我介绍。现在利用这样的方法,我认识了不少同学。另外,我还让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上写自我介绍,我又汇总到教案本上,了解了学生的姓名、班级、性别、爱好、特长,因此我在上课时有时根据名单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和学生的距离接近了很多。另外,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有写的特别好和特别差的的同学就记在教案本上,在班级认识同学们。

还有现在我们的课本还没有到来,现在我们都是找的教材,然后印刷让学生阅读学习,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但是为了学好历史这门课,我们只好想办法,光找课本,我们就更换了三本,先是找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但是听说我们这一届的学生要学习人教版的;又找到人教版的一本,但是时间比较长久,是20xx年出版的;于是又找到20xx年出版的。上面需要更正的问题不多,所以现在我们就这样使用教材。我们也很理解学校,原来没有订教材,现在一下子要这么多几百人,新华书店也没有。但是看着其他科目陆陆续续地来了,我想我们的历史课本也应该来了吧!

课本没有来,但是我们的课还必须进行。初一学生从小学一下子来到中学,对历史课不是很熟悉,他们对历史的概念比较模糊。我对学习历史的作用介绍得也不是很多,不少同学把云南省的元谋人的时间170万年写成107万年,学习历史时间概念必须清楚。所以我以后要认真备课,自己首先把每课的主要内容熟悉、融会贯通,和学生共同学习时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控课堂。

总之,让学生对历史课具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这是我的教学理念。现在在班里授课,我主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灌输问题。我尊重每一个孩子,曾经最后一排的两个同学,一个女同学在我讲课时写着语文作业,我看到她没有注意听,我就走过去,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赶紧收起了语文作业。另一个男孩子没有记笔记,手里拿着圆规在玩,我提醒他认真听课,进而我让他回答问题,这个同学回答正确,我让同学给他掌声,后来这个孩子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还当上了小组长!

我希望历史课是同学们乐意探索的课,是同学们了解中国古文化的课,是借鉴历史让自己成长的课,是对同学们教育熏陶的课,是让同学们热爱祖国的课。

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总结篇2

中学历史课具有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条件,教师要利用和挖掘历史教材,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一、用分析对比法,讲述我国历史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教师要抓住教材中地图、插图、表格和原始资料多、直观感强的特点,向学生介绍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使他们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和传统美德。例如,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时间却早三百多年;《九章算术》中关于一次方程组解法的记载是世界最早的,比欧洲早一千三百多年;祖冲之的圆周率,是世界上较精确的记录,保持近千年的领先地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早农书;沈括发明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八百多年;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麻醉法的医生;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至今还受到世界各国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又如许多历史人物的政治、教育、哲学思想,也都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人物的先进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用例举史实法,突出讲述民族英雄的爱国事迹;讲述历史上民族大统一、大融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发展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从秦末农民起义到元朝统一全国,涌现出许多优秀历史人物。通过讲述民族统一战争,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英雄和革命人民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三、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与爱国主义者相反,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卖国主义历史人物。教师要注意刻画他们的卖国嘴脸,使学生认识、理解到邓小平同志的教导:“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从反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出卖民族利益、臭名昭著的慈禧曾厚颜无耻地讨好帝国主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再联系她在戊戌变法所说的:“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的主张,显然会使学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产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四、运用乡土教材,联系地方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自己的故乡开始的。”例如,从小勤奋刻苦攻读、后来成为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的隆回县的魏源;反清前驱、倒袁功臣、“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朱德语)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蔡锷,是我省邵阳市人。在讲述这些地方历史时,教师不妨多描述几句,使家乡这些英雄先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就这样,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

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总结篇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学习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搞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管理水平。

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注重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明白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将其发扬光大。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之中,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以史为鉴,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我们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才能时刻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才能避免重蹈历史悲剧的覆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云游网

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树立良好的学风,要着眼于让历史告诉未来,联系和解决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领导工作能力水平上。而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作者:许谨谦)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