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论文

2017-06-18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教师职业能力是评价教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论文篇一

《论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教师职业能力是评价教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师职业道德决定了教师职业能力,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相互依存

前言:教师是培养祖国优秀人才的骨干,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祖国未来人才的发展,因此,做到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一个远大而艰巨的任务。古往今来,我国各行业一直重视对道德的培养,而师德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代表,备受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能力成为各行业评价一个员工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好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一、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等基本职业道德。其中爱岗敬业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热爱学生是核心精髓;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现代教育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中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作为一支培养人才的强大队伍,始终要引领学生走在时代发展的前端,故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了。但是,由于中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较低,责任心不够强,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不够高,因此,难免与教育事业定下的要求产生矛盾。

第二,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在当代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在学生心中确立威严的形象来获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故大多数教师以严苛的态度来制服学生,使学生屈服自己的管理。然而,在当今平等社会的想人们,包括学生,更希望得到平等的尊重,而不是令人产生畏惧心理的“威信”。

第三,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家长关心孩子的在校表现,渴望与教师交流心得,以便了解孩子的动态,如此一来,就能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措施使得他们能更好地成长。但是,教师却以无暇为由怠慢了家长的期望。这说明教师并未能做到尊重家长的职业道德。

二、教师职业能力

1、教师职业能力的表现

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业务素质的行为表现,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能力主要表现在:其一,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例如擅长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以及社会配合等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好,教师语言应具备科学性、逻辑性和合理性,避免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教师在表达语言时,最好结合一些肢体语言,这样能使语言更生动,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其二,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善于管理学生班集体,有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知识活动,并对学生班级的日常工作有很好的管理,能对学生进行有效而有激励性的褒奖以及有启发性的惩罚。其三,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当班集体出现新情况时,教师能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尽量不影响后期工作;当私人与班集体出现矛盾时,能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培养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职业能力依靠于教育单位对其的培养以及教师对其本身的培养。职业能力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广阔的知识面。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应该多花时间来阅读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还可以多向资深教员请教,虚心学习;对于老教员来说,他们应该研究新的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由于知识是无尽的,活到老学到老,故他们也应该多看书。

三、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能力的前提。如果说教师是一颗树,那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树根,职业能力就是树叶,只有树根扎稳了,才能长出茂盛的叶子。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那么,不管他的能力又多强,他也不会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相反,他会被社会唾弃,他的能力得不到展示。因此,一个好教师必须要先具备职业道德才能使他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师职业能力是职业道德的体现。一棵树的叶子长得茂盛是因为它的根扎得稳。同理,评价一个教师的职业能力时,职业道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当一个教师被评为优秀榜样时,说明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直接体现了他的职业道德较为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优秀的教师离不开规范的职业道德,也离不开较强的教学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教师职业道德能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职业能力依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并能使其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当撇开两者的关系,只发展其中一个时,就会断节,无法评论一个教师的优与劣,无法在整体上描述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职业能力和道德是相互依存的。

四、结束语:当代社会,具备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首要要求。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道德的体现。只有把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相结合起来,才能铸造一个合格的教师,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建设提供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德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03-01

[2]孟凡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06-30

[3]刘彬.论职业道德与只要能力的关系[J].青年王文学家.2013-06-20

作者简介:白波(1964-),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论文篇二

《论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

摘要:教育是教师教育和培养学生成长的事业。教师这一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更是时代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对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师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应大力实践以“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治学严谨,勤学进取;热爱学生,严师益友”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的基石

加强师德建设,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挑重担,刻苦钻研业务,在教学、教研各个方面起到表率作用;要积极支持学校各项工作,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说服、帮助、教育群众教师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倘若一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做实,那么他还能对社会有贡献、为社会服务吗?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责任。

(一)责任感――师德师风的基础

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尽到对教育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核心就是讲责任。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也会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教师能起到榜样作用,他的一言一行才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职业感――师德师风的前提

社会上有许多种职业,其中教师职业最神圣最受人敬重。一个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必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职业中工作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怎么能够担当起社会的重托,怎么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特定好而深刻的影响?怎么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有职业感的教师,他首先会把自己的职业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而且是为国家培育新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只有形成强烈的职业感,才能发挥出人生价值,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职业感是师德师风的前提。

(三)事业心――师德的条件

事业心源于职业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升到伟大事业的高度来看待和追求,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而伟大光明的!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师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

二、爱护、尊重、倾听学生――师德的核心

教育,是爱的事业。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爱心”就是前提。“以己之爱,启他心灵。”

三、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师德的灵魂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具有好奇、模仿性强的特点,他们以家长和教师为榜样。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受到家长、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于老师。教育实践充分证明:教育学生不能单单靠灌输、说教,而更应靠老师身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也就是说,师德师风的好坏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学生在校期间,甚至影响其一生。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榜样性。我们明确地向教师提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要能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课堂上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所谓“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四、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师德的生命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质基础的话,那么积极进取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1.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唯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而教师更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2.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还得有很好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行的影响下不断总结自身和以教师为榜样不断进取。

3.广泛地使用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自身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环。任课教师必须尽早掌握、使用和开发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使用校园网,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4.不断学习和进取,提高教师思想素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坚持学习。

教育事业的生存和发展须依赖于全体教师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社会进步包含着精神文明的发展,而教育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部分,其发展,需要从事这一事业的人们具有很强甚至更强的职业道德。我们相信,只要教师的职业道德得到加强,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