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生活的故事

2017-05-13

国学原指国家设立的教育机构及其所教育的内容,目的是使贵胄子弟接受礼乐文化、军事技能、驾驭技术、政治典章、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成为社会精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国学经典与生活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国学经典与生活的故事范文1

[原文]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译文]有些人是亲戚却不像亲戚,有些人虽然不是亲戚,却比亲戚还亲近。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住得很远的亲戚不如近邻能够随时帮忙。

[故事]董笃行对邻友善

明朝时,山东济阳有个叫董笃行的人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里母亲的来信。信中说家里正在盖房子,因为一堵墙和邻居起了冲突,想借他的权力解决这件事。董笃行看完立刻回了信。信上说:“彼此相让才能结成好邻居,我们就让出两尺给邻居又能怎么样呢?”董母读了以后,觉得儿子说得很对,就在盖房子的时候主动让出了几尺。邻居见董家这样做很感动,于是也效仿董家的做法。两家的房子盖成后,中间空出了一条胡同,这就是著名的“仁义胡同”。

[解读]有时候,好的邻居比亲戚还亲。和邻居相处应该学会多谦让,与邻友好,这样才能和睦相处。

国学经典与生活的故事范文2

[原文]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译文]接近水才能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才能识别鸟的声音。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大小,人与人相处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品的好坏。

[故事]割席断义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但二人的性格却很不一样。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一天,他们在菜地里锄草,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在意,华歆却想据为己有。还有一次,他们坐在席子上看书,有个大官乘着华丽的车子路过他们窗前。管宁依然在读书,华歆却连忙出去看,回来后还对管宁说个不停。管宁很反感,就拿出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说:“我发现我们不是一路人。从此以后,我们就像这片割开的草席一样,不再是朋友了。”

[解读]和人相处久了才能看出这个人是否和你合得来,值不值得继续交往下去,因此我们交朋友时应该多观察,这样才能交到合适的朋友。

国学经典与生活的故事范文3

[原文]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译文]书房里要收拾得清爽,墙壁要干净,书桌要保持整洁,笔墨纸砚要摆放端正。如果把墨磨偏了,就说明学习时心不在焉;字若写得潦草不整齐,则说明学习时思想不集中。

[故事]柳公权拜师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从小便能写一手好字。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着说:“不敢,不敢,我是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柳公权回家后,左思右想终于明白了,老人家是在告诉他取得点成绩不要骄傲。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