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导语:班级是一个学校组织中较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和主阵地。班级建设的成效,影响着学校的全面工作的开展和校风的形成,影响着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抓好管理级建设,就在于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如何实施小学班级管理呢?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采用批评的方式对待后进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里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老人年纪大,管理方式落后,有的根本就不管,造成一部分孩子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不讲卫生,学习习惯懒散、自律性差。
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常常会不断地犯些错误,如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无故旷课、寝室纪律卫生差等,有的甚至发展成偷窃、斗殴。因此,大多数班级管理者都把工作重点定放在批评教育这部分后进生上,过多地对后进生使用批评教育。
(二)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我们的教育现状就是:教育行政部门仅仅以升学成绩考核学校,学校则以教学成绩考核班级管理者。小学虽然不存在升学压力,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即成绩至上,家长希望孩子有好成绩。
评职称教学成绩也是重头,而且学校的成绩还影响到生源,于是各个学校、班级的管理者都只注重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其他的能力课程经常被语文、数学课代替,农村小学中这样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因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往往一位教师兼几样课程,教师本身对这个课程就不太熟悉,自身能力也有限,所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课程也就由语文、数学课替代了。
(三)教师的权威绝对化,工作方法简单。
农村小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生活在农村,接触到的新思想、新方法比较少,尤其是老年教师,很多还延续着老的教学方法。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威是绝对的,制定班规,确立班委,实施管理,进行监督,评价学生,都由班主任说了算,充当着“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
另外,在农村小学中,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多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因为这种方法费时少,见效快,但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一味地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失去信心,导致很多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四)班级的管理随意,没有合适的班级制度。
农村小学中,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往往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没有班级管理目标,没有制定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往往只向成绩看齐,偏重智育,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只关心学生在校在班的管理。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班级管理随意,导致许多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地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偏重智育,以学生的成绩衡量学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老师、学校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学生学习成绩好了,教师高兴,学校高兴,家长更高兴。于是在班级管理中出现只关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不闻不问,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代表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在出现离家出走、社会暴力事件及品德行为问题的学生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当上班干部,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努力、自律能力强,在学校一向得到老师的重视和爱护,家长对这些孩子也很放心,忽视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挫折。
好学生为了在老师和父母心中树立好的形象,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压抑自身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发展。这类学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挫折,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家庭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在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较多,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孩子根本不听老人的教诲,因此很多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并且很难改正。在许多农村地区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造成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教师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局面,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成效。
(三)社会和学校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构成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社会对班级管理的影响较大。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到班集体的建设、班风的形成,影响到班级的管理。
这种影响是巨大而具有决定性的,甚至有些是班级管理者难以改变的。农村人口受到的教育少,私心也较重,因此农村人口的觉悟相对城市人口来说要低,社会风气自然也差些,这就增加了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内容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到了班级管理。
另外,学校的工作会影响到班级的管理。比如学校对学生提的一些要求,学校对于各班任课老师的分配,学校公共卫生区的分配等。这些情况虽不是影响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但如没有协调好,就会对班级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教师本身的素质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农村小学中有很多教师年纪较大,教育程度不高,而新工作的师范生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一方面是他们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呵护”、“娇生惯养”中长大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师范生的质量在逐年下降,加上农村学校工作量大,待遇差,导致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纷纷调离农村,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三、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一)根据农村学生差异,合理运用教育手段。
农村小学多是来自农村,他们性格各异,家境各异,经历各异,要想把这样的大家庭管理好,需要班级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整体把握,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问题,正确分析,对症下药。
1.对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应正确引导其追求自我价值。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积极进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比如班级竞选、学校文艺汇演、小记者征文等;思想上要上进,乐于帮助后进同学。
2.对于后进生,教师应以鼓励教育为主,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逐渐改掉各方面的缺点,同时在班级里设立多种奖励措施,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让学生有适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合理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应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符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1.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管理常规可以以“公约”的形式出现。开学初,我就要求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会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制定出了十条针对班级管理的公约,大家还宣誓,一定会遵守公约。班级公约使同学们认识到它是维护班级利益不可缺少的,是代表师生利益的,必须自觉遵守。公约就是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建立班委管理制度
班委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一个有活力的班级集体,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班级委员会。所以班主任在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首先应该选好班委。农村小学老师大多是自己任命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当班干部,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管理能力,而且这样的班干部很多学生都不服,往往会抵触他们的管理。
另外,农村孩子们比较胆小,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毛遂自荐更是不可能,所以教师应该采用民主的选举方法,让学生推荐并举手通过,这样选出的班委大家信服。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班委选出后,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管理学生。自习课、午睡课我都会放手让班委管理。我发现当我坐在教室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悄悄地说话,做些小动作,我还经常提醒他们。
当班委管理的时候班里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我每天安排一个班委值日,交给班委一本加锁纪律册,如有吵闹的同学将他的名字写下,课后我对这个同学进行教育,这样的方法非常有效,没有老师在的时候,值日的班委就担负起管理班级的职责,从而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如果品行端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好的教学效果,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影响,不言自高,不怒自威。但农村的小学教师离这个标准还很远,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工作培训,时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多与优秀教师交流,吸取经验。
(四)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沟通。
要积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教育关乎国家、民族和每个家庭的未来。学校班级常规的管理、未来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的基础,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农村小学与外界接触得不多,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得也不够。
学校应该多请一些外面的优秀人物来学校演讲。我校在过去几年就请了很多位优秀人物来我校演讲,有医生、警察、种田大户等,这些人物的演讲对学生帮助很大,他们知道了讲卫生的重要性,遇到坏人应该怎样报警,要有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学校还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有两次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学校也经常举行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征询家长的意见,请他们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
总之,要搞好班级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尤其是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以及家庭、社会共同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好好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善于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扬其所长,抑其所短,为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