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论文

2017-06-12

哲学的使命在于对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对古往今来的追寻,并在这种探索和追寻中为人类提供生活的导航,展示思维的行程。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无时无刻的不在指导着我们前行。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哲学与生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哲学与生活论文篇一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哲学的道理,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探路石,是生活的启明星。通过将近半个学期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哲学、掌握哲学的思想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哲学的学习来寻找生活的精神价值,使我们对于平时生活中一些精神上的不满和压抑感情得到一种思想上的突破。同时更公正客观的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

什么是马克思哲学之本 我们肯定马克思哲学是一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之本,但马克思哲学也有自身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哲学之本是什么?这是一个涉及到什么是马克思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我以为,把新唯物主义、人本主义和自由解放学说作为马克思哲学之本是合适的。

关于马克思哲学,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说马克思哲学之本是唯物主义,大概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问题是,这是什么样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选择唯物主义作为他的哲学基础,并不是唯物主义具有某种内在的真理。相反,他认为历史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为解释世界的理论,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他的博士论文虽然以公认的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为题,但却丝毫没有提及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相反,在论文的题词中,他赞扬“令人坚信不疑的、光明灿烂的唯心主义”,认为“唯有唯心主义才知道那能唤起世界上一切英才的真理”,“唯心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直到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并说,这一学说“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的真理。”

马克思把他的唯物主义称为“新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以及“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要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必须同时理解他的人本主义和自由理论。在我看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一种能够彻底地解释人的学说。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那么,能够抓住“人本身”这一根本的理论是什么呢?马克思在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真正的唯物主义同时也是人本主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生机勃勃、奥妙无穷的世界中。从世界的演进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基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应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办法,才能全面的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真正的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我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结合实际理性思考。之前的我们可能在大多数细节上过多的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忽略了或少看了他人的优点,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自己是一盏明灯总想着照亮他人,却忘记了除自己以外的东西也有很多闪光之处也很耀眼。这样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只知自己不知他人。我们虽然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厮杀,但也处处充满了火药味。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客观全面的看待这个世界。社会是一个动态环境其中的每个人都在运动之中,所以我们的认识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活的,行为的方法论也应该多样化。我们必须杜绝“刻舟求剑”

等错误的思考方式,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生活从而看见事物的本原。

实践的观点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这两个重要特征都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本质特征引伸出来的,是这一本质特征必然展开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表现。所以我们也要勇于实践善于采用实践思维。实践思维是一种最具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它在运思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或它们的成果。但是,实践思维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不在于它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而在于它超越各种思维方式的范围,引入“在现实环境中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的思考内容,即引入“实践”的思考内容。这是前述任何一种思维方式所不能考虑也不必考虑的任务。实践思维直接是在幻想性形象思维基础上的超越,因为实践思维是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但实践思维不是象幻想性形象思维那样满足于获得理想的意象,而是要获得理想的现实,因而引入了把理想意象变为现实的“实践”。实践不仅是实践思维一项新添加的内容,而且是规定思维导向的因素。正如符合存在是解释性理论思维的导向、符合理想是幻想性形象思维的导向一样,符合实践要求是实践思维的导向。正由于“实践”在思维中具有导向作用,使得实践思维在应用其它思维方式时附加上了特别的要求:——实践思维在认识实践环境和材料对象时,要用客观存在去校正思维成果,这很象解释性理论思维;但实践思维所认识的内容必须是客观事物中可被实践操控的实体因素,而不是客体被人感受、识别、理解的意象、意念或它们的文字记录,所以实践思维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不是象理论思维那样仅凭语言引述事实的现象特征,而是必须通过实践动作操控事物实体。这不同于理论思维所要求的认识。

——实践思维在设定实践目标时,尽量满足人的利益、理想要求,这很像幻想性形象思维;但实践思维想象的目标,却必须是可经实践造作而化为现实存在的意象,而不是仅供观照以求心神娱乐、无法实现也不打算实现的意象。这又不同于形象思维。由此可见,实践思维既具有综合性,更具有独立性。我们不能因为实践思维中包含其他思维方式而取消它。将这样一种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与人类实践同样普遍、人类养育自我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类独立的研究对象列入思维科学,正无可非议。

说明实践思维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立性,还不是本文此节的目标,它不过是进而探讨这种思维方式系统规律的立足点;我们需要实践思维的系统规律去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结构,去据以审订他的思考结论。

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实践活动,有许多是无需多加思考的习俗、习惯或模仿性活动;有许多是片断的不完整的活动(如工厂里的分工劳动);实践思维在这类实践活动中难以体现其固有的全面性与系统性。系统性实践思维存在于整体目标的实现谋划之中,尤其是在新创性目标的实现谋划之中。例如,创建一个工厂,修建一条铁路,制造和发送一艘宇宙飞船,乃至打一场战争,变革国家体制等,每一项具体目标的实现都会有一个系统的实践思维过程。对于这些大型的实践目标,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需要组合复杂的实践活动,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人们通常把这种实践系统称为“工程”。实践思维在对工程的运思活动中最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与生活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