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养生_秋收冬藏谈养生
冬藏,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道养生的原则。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秋收冬藏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秋收冬藏养生
“春养肝、夏清心、秋养肺、冬固元”,中医养生讲求天人相应,顺应四时。
时下天气转凉、雨量减少、气候干燥,许多市民开始出现不适症状,如皮肤干燥、掉头发、便秘、反复感冒等等,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隐匿了一个夏天的毛病开始显现,如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患者开始咳嗽,“老寒腿”开始不舒服了。从中医养生的思路来看,凡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大多可归因于外邪入侵。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夏季时人体容易过多流汗,各个组织水分不足,而到了初秋时节,依然有高温天气,阳气依然旺盛,暑热很容易伤气伤阴,加上干燥空气容易伤人阴津。市民可以多吃具有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梨、蜂蜜、藕、乌骨鸡、豆浆、芝麻、糯米、乳品等,还可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而对于有气管炎、哮喘、关节痛等疾病的人来讲,这个季节应当注意些什么?杭州的秋季是短暂的,气温一降冬天马上就要来了,随着而来的冬季又该如何去“养”?
秋收冬藏养生方法
1、【多"点"水】立冬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 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立冬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立冬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立冬阳气伏藏之道。
3、【早"点"睡】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立冬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4、【护"点"脚】立冬健脚即健身。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5、【防"点"病】立冬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6、【调"点"神】立冬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7、【进"点"补】立冬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
立秋后的养生窍门
1. 艾灸关元穴,以养元阴。丹田是养生的重要部位,在气海和关元二穴之间,春夏灸气海以养元阳,秋冬灸关元以养元阴。引气归元调养阴阳。用隔姜灸法,每天灸一次,一次十分钟。
2. 起居养生:早睡以应顺阳气之收敛,早起得以舒展肺气,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3. 精神养生:则要做到内心宁静,收敛神气,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烦恼,避免悲伤情绪,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4. 房事养生:在秋季应注意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5. 饮食养生:宜收不宜散,酸味收敛肺气,适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辛味发散泄肺,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物,而应多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
6.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药物如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7.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如登山、打太极、游泳等,长期坚持可以坚强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