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成功的秘诀

2017-03-19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袁隆平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袁隆平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袁隆平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袁隆平成功的秘诀,供大家阅读!

袁隆平

袁隆平的个人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世界科学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中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截止2009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中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7年4月29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

袁隆平:我成功的秘诀

袁隆平说他成功的秘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经常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幺?其实谈不上什幺秘诀,我的体会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这是我国着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日前举行的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为首都32所高校5600余名研究生作题为《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报告时说的一番话。

袁隆平向学生们讲述了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和体会,教导学生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积极发现问题、潜心研究,秉承孜孜不倦、脚踏实地、毫不气馁的科学精神,用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在科研道路上走向成功。

袁隆平认为,在“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几个要素中,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你可以不是博古通今的学问家,但除了要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很熟悉外,还应掌握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要了解最新发展动态,并具备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他赞成标新立异,但要避免盲目性,以免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

其次是汗水。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脚踏实地的苦干,需要流汗。比如搞育种研究,这是一门应用科学,需要实践,要到田里面去干。袁隆平表示,“我培养学生,第一要求就是要下试验田,这是起码的。书本知识和电脑技术都很重要,但是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里也种不出水稻来。”

关于灵感,袁隆平的体会是,灵感是知识、经验、思索和孜孜追求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它往往在外来因素刺激下突然产生,擦出火花。灵感在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中,具有几乎相等的重要作用。灵感以思想火花的形式出现,一闪而过,刻意去找是找不到的,往往由一种外在因素诱发产生。他举了当年他发现“鹤立鸡群”的稻株的例子,“忽然”间产生“天然杂交稻”的念头,这就是一种灵感。但袁隆平表示,这灵感是他多年来不停地搜索和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思考,这高的高、矮的矮的“特殊”稻株就只会被认作是一堆废品。”

最后是机遇。雄性不育野生稻的发现为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打开了突破口。袁隆平认为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要做个有心人,还要有专业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慧眼识珠。否则“即使身在宝山,也不见得能够识得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