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布局技巧和胜、负、和
中国象棋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对于增强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的象棋技巧更是巧妙;下面是有象棋布局技巧和胜、负、和,欢迎参阅。
象棋布局技巧
一般来说,象棋布局对最后决胜很关键,象棋布局始终是变化着的,但开始的象棋布局往往能决定最后的胜利。弈乐坊认为,象棋开局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家之言,见仁见智。
一是最好能尽快的出动大子,如车、马、炮等,抢占棋面先机。
二是左右棋力的布局一定要平衡,使你兵力的部署能达到均衡,起到两翼齐飞、攻守兼顾的效果。
三是要把握好车的运用,所谓兵贵神速,就是作为棋力最强的棋子,车贵神速忌迟开。
四是要避免孤军深入,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有什么大子陷入敌人的千军万马,否则这个棋子覆灭的概率很大。
五是要注意你方的棋路畅通,尤其对车、马、炮而言,很多时候,早一步到目的地比晚一步到目的地,对战局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活马,如果有个子绊住你的腿了,就仿佛深陷泥沼,难以动弹。
六是要把炮部署在最合适的位置,切忌轻易放炮。
七是随着棋局的推进,要密切关注各棋子的协同作战,千万不能顾此失彼。
象棋的胜、负、和
一、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负),对方取胜:
1、 帅(将)被对方“将死”。
2、 走棋后形成帅(将)直接对面。
3、 被“困毙”。
4、 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走满规定的着数。
5、 超过了比赛规定的迟到判负时限。
6、 走棋违反行棋规定。
7、 走棋违反禁例,应变着而不变。
8、 在同一棋局中,三次“犯规”。
9、 自己宣布认输。
10、 在对局中拒绝遵守本规则或严重违反纪律。
二、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1、 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2、 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 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 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
象棋的起源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
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
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
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
《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
《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罗欣《物原》也持此说。
六、英人威廉.琼斯在本世纪初曾说,中国不是产象国,印度是产象国,认为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近代学者胡适也持此论。
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但对于此种说法,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毕竞还是一种推论。
总之,关于象棋源于何时的问题,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而且其中混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所以学术界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