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滤选机制
论文关键词:大学文化 校园文化 价值观
论文摘要:大学文化的多样性,是大学与生俱来的内在品格,也是大学强盛生命力的根本。多样化的大学文化,决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没有规则。大学应自觉地担负起先进文化引领者的功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融会多种文化和形成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以优秀的文化激励人。
大学里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但并不等于全盘吸收,它是一种选择的文化,“它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对社会文化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不断吸取自己所需的社会文化精华,在此基础上,内化、提炼成自己特定的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并且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和发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校园主体的内在需求”。[1]如果缺乏一种健全的文化滤选机制,不能对进入校园的其他文化进行有效地过滤和选择,就会使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同其他有益成分一道进入校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不良影响。高校要通过建立健全滤选机制,使各种文化通过严格的滤选后,有序融入校园之中,使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正面导向作用。
一、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发挥大学文化引领功能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学要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强大的知识贡献、有效的社会服务,更要完善引领文化的功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培育和发展创新文化做出特有的贡献。“大学具有与生俱来、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大学不仅在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终承担着先进文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引领者的重要角色。“大学文化既可以有改善、发展、塑造人的作用,又可以产生压抑、扭曲、遏制人的作用。大学自身文化建设出现问题不但不能很好地担负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传播先进的外来文化、创造和培育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的积极作用,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大学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成效,妨碍其他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甚至通过大学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
大学的主流文化应该是格调高雅、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应该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努力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大学应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继承、创造、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以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决策咨询为渠道,发动和组织广大师生,深入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深入城乡居民的生活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供服务,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大学在教学过程、科研活动、服务社会、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具有先进性特征的科学知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等,都会逐渐地扩展和传播到社会领域,影响到各种社会活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成员所仿效和遵守的规范标准,成为社会行为的重要向导。大学要引领文化,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剔除腐朽文化,理性批判和改造落后文化,在引领文化中升华自己,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促成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人生经验少、思想可塑性强以及市场经济变革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往往导致学生价值观念扭曲和思想混乱。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复杂、心理多变的特征更为突出,甚至表现出“反社会”、“反正统教育”等逆反态势,高校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引导,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高校要坚持以主导文化为指引,重视和发挥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坚定不移地以先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与方向,在大学生中开展“理论武装工程”,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年学生,用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敬业创业精神勉励学生,用高尚道德情操陶冶青年学生。通过学术论坛、教学网站、周末沙龙、名人讲座、公益广告、校园情景剧、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回顾等教育方式,奏响时代主旋律,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氛围。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大众文化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肯定其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它与主导文化相融合,并对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敢于批评和指正,特别是对其中容易引发思想困惑、道德失范,与主流价值截然对立的价值主张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促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要坚持知行统一,通过开展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如“爱校周”、“敬老周”、“纪念一二?九”运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丰富教育内容,净化个体心灵,“在多样性与选择性的互动中实现价值认同,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中夯实价值基础,在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联结中促进价值实现”,[3]形成一种扬荣惩辱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