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语言与绘画语言的区别
摄影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高艺术摄影”,也称“绘画主义摄影”时期。由于当时的绘画界正处于“拉斐尔前派”时期,摄影创作中自然也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感伤情怀,取材、立意,及其创作手法与绘画类似,大多来自于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与神话故事,离不开“母题”与“原型”。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谈谈摄影语言与绘画语言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摄影语言与绘画语言的区别:历史的沿革
前文已经提及摄影语言起初源于绘画语言的史实,我们无论从早期的十分类似于绘画的摄影作品中,还是那些从事自觉摄影创作艺术家的画家身份上,都可以断定摄影语言与绘画语言之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天然联系。摄影一词的本来含义,也就是利用光线来绘画的意思,所以绘制图画是其出发点。当初由于拍摄照片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使用达盖尔摄影法所拍摄的人像照片,与画家们平日里所绘制的小型人物肖像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人们普遍认为照片更真实,就像是人物自己在照镜子时所看到的那样,所以人们又称摄影为“带有记忆的镜子”(达盖尔照片采用抛光的镀银铜板,其表面光洁,很像镜子),即使人老了,这面“镜子里的人”却永远只停留在拍照时的模样上,摄影的迷人之处,则可见一斑(见图1)。
摄影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高艺术摄影”,也称“绘画主义摄影”时期。由于当时的绘画界正处于“拉斐尔前派”时期,摄影创作中自然也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感伤情怀,取材、立意,及其创作手法与绘画类似,大多来自于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与神话故事,离不开“母题”与“原型”。由于受技术的制约,创作者普遍采用多底分开拍摄,然后再采取拼贴合成的方法,来完成较为复杂的整幅摄影作品的创作(图2)。这种创作方式对今天的数字摄影创作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2. 摄影语言与绘画语言的区别:视觉语言的公共性表达基础
众所周知,金色代表富贵,红色代表暴力,绿色代表和平,蓝色代表宁静,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哀悼,而所有这些约定俗成的理解,都建立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之上,它们形成了视觉语言表达与欣赏的基本框架结构。
而摄影语言在生成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可以供理论研究探讨的规律性现象,某些特定的语言符号具有人类公共认知的共性特质,如大众文化泛滥中所出现的大量特征性语言符号,它们不需要翻译,人们一见便知,如代表爱情的心形符号、代表死亡的十字架、代表红色中国的“Mao”符号、代表危险的骷髅符号等等,这些在大众传播中所广泛使用的图形图像符号,也不可避免地大量出现在摄影作品中,成为摄影语言的一部分。POP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将“Mao”的符号用到了极致,而西班牙艺术家达利也将自己的胡子升格为大众所认可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艺术符号。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使用那些具有成为共性潜质的符号。
3.摄影语言与绘画语言的区别: 向名画致敬的当代摄影
在当代影像艺术界较为活跃的著名艺术家,如中国的王庆松、史国威、马良、姚璐和桔多淇等,日本的森村泰昌和原久路等,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摄影创作转向了对经典绘画的模仿与挪用上,令影像呈现出似是而非、借古讽今、反讽戏谑、不言而喻,却又具有敏感的时代触觉和略具痛感的穿透力效果(图3)。
由于当代摄影中涌现出大批向经典名画致敬的现象,有些具有较好绘画基础与古典绘画教养的年轻人,他们将绘画里的感觉通过数字摄影的方式提取出来,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摄影创作中来。有的人只是提取了色调的古典意味,有的人挪用了经典绘画中的画面形式(如中国画中的立轴、长卷和扇面),有的人采取古典人物的服装造型,有的人使用原画的人物布局结构,有的人则直接在原画的框架之中作添加或篡改……当代摄影,尤其是当代商业摄影,凭借着数字摄影技术的优势,正肆无忌惮地消费着古典绘画中的经典元素,在影像圈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古典主义”的摄影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