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湘教版

2017-04-14

在全国各地,许多七年级地理老师都推出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湘教版范文

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 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

【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自主学习】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课本第2页)

1、亚细亚意为( ),欧罗巴意为( )。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 )

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课本第2页)

(提示 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 ②半球位置 ③海陆位置)

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 以内,南部延伸到 以南

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 半球、 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

3、读图6-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 ,东临 ,西临 ,南临 ,西南隔 运河与 洲相邻,东隔 海峡与 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 的大洲

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课本第5页)

( 提示 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 ④地形分布)

1、读图6-3,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①结合图6-4 ,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 、 为主,平均海拔 ,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 的大洲

②亚洲地面起伏 ,高低 ,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最高的山脉 ,最高的山峰 ,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③亚洲地势中部 ,四周 ,以 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 ,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 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合作探究】

1.完成第3页课内活动.

2.读第四页图,在亚洲欧洲地形图中找出重要的地理事物。

3.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课本第5页课内活动)

①地形以 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 ②地面起伏 ③地势南北高,____低④以 地貌为特色

4、读课本第六页材料回答:挪威幽深曲折的海湾,芬兰成千上万的湖泊,东欧平原波状的低丘,阿尔卑斯山的峰峦都是( )作用的产物。

5、比较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课本第六页)

【达标测试】

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 )

A 西欧平原 B 波德平原 C 东欧 D西西伯利亚平原

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东非大裂谷 C 安第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4、亚洲的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脉: 最高的山峰: 最高的高原: 陆地最低点: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

摘要: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前的一些准备工作可以有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并且在特定时间内地理教学也会变得更具吸引力,因此教学前的导入工作极为重要。

关键词:

导入;初中地理;教学互动

地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有基本的认识,并且对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有科学的见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课堂中需要讲解的知识提前做一个具体的导入工作,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契机,这对于学生具体的地理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课堂导入工作的背景和作用

1.地理的学习需要教师结合基本的自然现象去讲解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在对一些河流的认识和气候形成的分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天气情况的描述来引起学生对接下来课堂教学的注意力。地理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将一些常见的自然、人文现象作为教学案例去进行具体的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固有的现象结合相应的地理知识进行讲解不仅可以很好地助力课堂教学,而且在导入部分的设计上也可以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

2.导入部分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会进行教学前的备课,因此备课内容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导入部分的设计。比如在讲解冷锋和暖锋这两个概念时,一般暖锋过境会有降雨出现,而冷锋过境前也有降雨出现,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状况,而学生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解可能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通过一些地理上的三维图来描绘冷暖锋的情况,并且附上高低气压和卫星云图的注解,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些地理知识所表达的意思。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一类地理知识作为导入教学的契机和基本的设计思路。因此,结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以及该阶段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导入教学部分的设置其实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可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和相应的发散思维空间,以便能够对地理学习充满期待。

二、导入部分设计所要注重的基本要素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能力有基本的认识。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首次接触地理这门学科,因此对相关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平时的日常积累和相关地理常识的印象作为前期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导入设计时对学生对地理的认识程度做简单的统计,然后对地理导入作出基本的设计。比如一些学生对我国的山脉分布以及河流的流向十分模糊,这时地理的导入设计就需要对这类内容进行相应的前期铺垫,铺垫设计可以是问答的形式,也可以是引出的形式,比如: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如何?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导入部分的问题。最后,教师在地理导入设置时需要对对应的地理知识的延伸性有一定的认识,简单来说就是对地理知识发展的联动效应有清晰的认识,比如河流的流向和每年的径流量、深度、宽度决定了其通航情况,而通航情况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河流两岸的经济情况,这样的连锁反应就是地理知识中的延伸性,因此,导入部分的设计其实可以将某一部分的地理知识的“马太效应”作为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

总体来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导入设计的成功因素主要集中在对相应的地理知识的基本属性以及学生的基本地理知识贮备作出导入部分的设计,同时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围绕导入部分的问题设计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地理知识。

作者:李春香 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学

参考文献:

曾强.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