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会计学制度毕业论文
会计作为一项确认、计量、记录和考核收支的工作,作为提供决策信息的有力工具及管理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会计学制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会计学制度毕业论文篇一
《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会计理念影响分析 》
摘要:随着社会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深入改革,传统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新医改条件下财务管理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基于这种发展形式,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现代化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制定了发展目标,促进了医院会计管理稳步运行。下面将具体分析当前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会计理念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医院会计理念;改革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使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医疗建设领域开始对会计制度进行探索和改革。自1998年《医院会计制度》提出后,我国医院会计管理一直遵循这一规章制度,但是,伴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原先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更难以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国家在2009年发布《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思想,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深入改革,明确医院战略发展方向,转变传统医院会计理念,从而实现医院会计管理综合发展。
一、分析当前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会计制度的性质分类模糊不清
我国会计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预算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医院行业属于国家事业性单位,所以其医院会计制度应当按照企业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管理。就目前而言,我国仍然有一部分旧医院沿用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所应用的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和预算会计制度均不相同。在账务处理方法上错误使用权责发生制,而不是采用事业单位所应当使用的收付实现制账务核算方法,医院会计制度的应用主体是国家行政性事业单位,但是医院会计主体不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而是由经营单位构成会计主体,反映医院在收支方面的结余情况,而不是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本和经营利润,由此可见,我国医院在会计制度性质分类方面尚不清晰。
(二)医院成本核算方式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医院会计制度管理中没有明确规定利用计提折旧的方式对内部进行成本核算,以医院的修购基金为例,创建该修购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对医院资产的更新费用进行分类管理,在提取修购基金时必须要以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账户原值作为提取依据,但是,医疗设备仪器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导致医院的修购基金账户余额出现负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医院固定资产的虚增以及医院净资产虚减等现象,这种错误的会计成本核算方式直接导致医院会计核算受到严重影响。
(三)不符合现代化市场积极发展体制
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医院会计管理要求而制定的医院会计制度是非常不合理的,这是因为在制定该医院会计制度的股从二行中,没有全面考虑到医院的资金运用模式和改变医院资金来源,并且没有合理分析医院行业在将来社会中的发展形势,因此,医院应用该会计制度是不符合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
二、解析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会计理念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一)为医院会计管理提供了科学性理念
通过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将旧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基层卫生机构转移至了公立医院,无论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还是在经济活动方面,改革后的医院会计制度包含了更加完成的医疗卫生机构,深刻体现出了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后所形成的医院会计科学性理念和可操作性发展理念。
(二)为医院会计核算方式提供了合理性理念
在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后,医院重新定义了固定资产,当医院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低于一千元时,会获得一年使用权限,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保持固定资产的原始数量,当使用权限大于一年,而单位价值低于一千元的医院设备,就要根据改革后的医院会计制度对此进行计提折旧,从而强化会计核算工作基础,弥补医院成本核算中出现的不足。
(三)为满足使用者需求提供了可靠性理念
改革后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自制物资的核算方法、成本核算进行了重新规定,应当根据医院会计成本核算对象对经济业务所消耗的成本进行集中核算,并按照相关规定核算医院经营总成本和子单位成本,将数据体现在相应的成本报表中,保证成本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增强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另外,改革后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充分借鉴了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明细、现金流量表等项目,促进医院会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从而实现优质化、透明化的医院会计理念。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医院会计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环境的发展需求,所以,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医院会计理念实现创新的重要渠道。因此,医院要根据现阶段医院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法策略,积极改革和优化落后的医院会计制度,通过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促进医院会计理念更具科学行、合理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复元.对兵团第三师医院会计成本核算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9.
[2]米秀山.如何全面加强会计成本管理[J].北方经贸,2015,3.
本科会计学制度毕业论文篇二
《 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医疗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为人们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提供了保障,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表现。医院财会是医院得以运营和发展的必须条件,良好的财会工作需要在完善的财会制度下才能得以有效进行。本文从探讨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寻找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用以保障财会工作顺利的开展,促进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卫生事业越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亟待解决。尤其是财会制度上存在的问题越加明显的暴露出来,假如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必将影响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所以要尽快找准医院财会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施之以有效的措施,有利于我国卫生事业不断、稳定地发展。
1存在问题
1.1财务制度资产管理不规范
医院财会工作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完善的财会制度保证实施,促成了资产管理中很多账务不能做到明晰,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如各种医疗设备、救护车等从置办完成之后,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损耗程度,折旧的价值多,很难确切算计出来。医院报表反映出来的仅仅是购置固定资产的价格,耗损过后的价格难以计算出来。所以光从报表上看,医疗机构的资产是很多,但实际的储备量不足,有的医疗设备已经处于将要“退休”的状态,可是由于报销手续的烦琐复杂,它们依然存在于财会报表中,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决策和置办方案。
1.2财务制度控制能力不足
在医院各部门的运营中,由于实行的是部门负责制,各部门往往根据自己部门的所需,制定采购计划,物资从计划购买、正式采购、物资储备的过程都是在各部门的单独决策中完成的。财务部门只有在各部门上门报账时才能获知他们购买的物质的具体情况,如购买了何种物资、购买物资的价格和数量等。财务部门对所要采购的物资不能事先预知,导致了不能将储备资金计划地进行使用,往往导致资金亏空。这是缺少了完善的财务制度使然。
1.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医院财务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货币财务的控制上,财务部门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和人民币打交道的部门。与货币相对应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相关的医疗物资储备的控制上存在空缺。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保障除了货币以外资产的控制管理。
1.4缺乏相关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当今的财务工作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想要做好财务工作就要对信息技术相当熟悉,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在财会工作中很多财会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只是停留于已知的水平,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对已有知识进行更新。受惰性思维的影响,现有的财会系统能用就用,不想更新系统,还是沿用老的系统做新的财务工作。系统的老化和财务工作的新趋势不能有效的结合,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相关的财务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2应对策略
2.1规范财务制度资产管理
面对财务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应该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保障财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让财务工作中账目明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把各种医疗器械的耗损计入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耗损了多少要在账目表中体现出来。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另外及时清理出将要退出医疗环境的设备,及时整改,机上上报,以免延误了新设备的配备和使用。建立相关的财务制度以保障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把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财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让固定资产像货币资产一样得到相关制度的有效管理,让日常的财务固定资产的管理在相关的制度保障下得以顺利进行。
2.2加强财务制度控制能力
面对财务制度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医院领导层应该对财务部门的职权范围重新定位,把医院内各部门所需要购置的物资交由财务部门监管。财务部门根据部门的需要对购买物资进行核算、预算之后,确立购置方案和购置的种类和数量。这样财务部门能对要购买的相关物资的实现做好预算,盘算财务资金,避免了当各部门都前来保障而财务出于亏空的状态。这样不仅能从源头上减少物资的浪费,达到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而且通过调整财务部门的职权范围,实现医院部门、各科室的有效配置,实现部门间的优化与统筹,加强了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医院的有效发展。
2.3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部门不仅要对财务货币进行控制,还应该出台相关的制度对医院的物资、医疗设备进行控制。医院的物资,如药品、医疗器械等是医院在运营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医院能称其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少了医疗物资和相关的器械,医院就难以开展工作。所以除了货币资产,固定资产和物资储备还应该被重视起来,通过财务控制维度的完善来保障这些资产的有效利用。让财务的职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对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都是有好处的。
2.4建立、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处于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作为当代的财务工作人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为了适应新的财务工作的需求,应该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把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计入年度考核的范围中去。通过考核,让财务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加认真和负责。建立相关的制度促进财务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如对及时提升自我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让财务人员提高提升自我的积极性。财务人员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牢固地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并把相关的知识应用到财务工作当中去,无疑是对财务工作的进行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财务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建设,以便能更好地胜任新时代的财务工作。总之,医院会计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与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找准相关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可行的应对策略,就能提高财务统计制度的成熟度和完善财务统计制度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医疗机构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内部控制规定讲座[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2009(4).
[3]罗惠文.浅议新会计制度执行体会[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
本科会计学制度毕业论文篇三
《 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研究 》
【摘要】本文是从中德两国在会计环境上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入手,运用文献收集法、比较分析、系统分析、制度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发现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并为加速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降低成本提出相应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中德会计环境;会计制度;影响;国际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会计制度国际化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满足国际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内部管理尽量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会计事务处理中采用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就是改革我国会计体系中不适应国际会计惯例的方面,在体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会计工作的具体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会计报表的编报等方面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吻合。其终极目标应是世界各国会计理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逐渐成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正走向日益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的会计制度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加入WTO应尽的义务,我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改革将更加深入,决策将更加透明,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的媒介作用将更加突出。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国需要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当然,任何一项制度变迁都是有成本的,会计制度国际化也不例外。从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成本、风险和利益出发,寻求更有效率的国际化路径,应该是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基本路径取向。中德两国在会计环境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更存在一些差异性,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中国会计制度的完善及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中德会计环境差异对会计制度影响的比较分析
1.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区别于国外经济体的本质特征。在这种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体制下,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国家显然是首要的,最大的投资者,也必然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强调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公众利益需要,定位于“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德国是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点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些共同之处,但其本质仍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通过银行贷款是德国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因而在资产计价和收益计量方面极为稳健,在实务中表现为严格遵守历史成本,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结合。通过对中德政治经济体制的比较,会发现所有制的不同对会计信息使用和会计目标有着直接影响,谁是财产所有者,谁就是最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多种所有制并存,使得会计信息呈现多样性,会计目标也要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要。
2.法制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法制建设,在立法、执法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距离。我国既强调法律的严肃性,稳定性,也认同政府规章的灵活性。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会计法》是我国会计的“根本大法”,此外,还有准则、制度及主管部门的有关补充规定等会计规范。德国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并且是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法律条文规定详细,具有“对事不对人”的鲜明特点。受其影响,德国会计记账的基本原则、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方面均有法律明文规定,而且较详细。在德国的法律体系里,会计是由最严厉的法律来加以规范的,可见德国法律对会计制度的重视。法律制度对会计尤其是会计信息资料有重要影响。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会有会计的健康发展,“对事不对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促使会计职业行为人员诚实守信。
3.社会文化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礼仪之邦”一直是对中华民族的美称,讲求人和、重人伦情感不重法治,社会倾向权力等级差别,同时认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这一特有的文化环境下,我国在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满足国家需求,对国家应当无所保密。这些,使我国会计制度很注重规避风险,但同时又倾向“借鉴”和“趋同”。德国属于群体导向文化,有强烈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意识。德国人对自己的会计制度过于自信,缺乏对他国经验的借鉴,在很多会计要素的定义中都难觅英美等主流国家会计要素的踪影,这无形中影响了德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德两国社会文化环境的迥异对会计制度的影响是明显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应根基于各国本身所特有的文化土壤。但是,作为一项制度或者法律,会计政策的选择要切实反应本国国情并行之有效。
4.教育水平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在改革开放后,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国的教育日益显露出许多弊端:在办学方向上,过分强调“精英”教育,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重点中小学、重点大学,而职业中学以及职业教育却形同虚设;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当前的授课方式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为主,使得学生的思维较呆板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办学体制上,我国的教育水平不够高,就是官办教育处于垄断地位,以及教育的计划经济成分过重。教育不是向学生负责,也不是向市场负责,而是向上级负责。而德国自19世纪由教育学家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大纲后,率先建立了现代大学体系并一跃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德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十分重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潜能,其为培养新型人才和社会精英,营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德国大学也成为全面介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功能场所。因此,中德两国社会文化环境的迥异对会计制度在制定、理解和应用上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德两国在会计环境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更存在一些差异性,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中国会计制度的完善及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1)对适用于我国会计环境需要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和推广,争取得到世界会计同行的认可和赞同,并使其成为国际上认可的方法。(2)对相异于我国会计环境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应大胆借鉴,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
三、改善我国会计环境,健全我国会计制度,推动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必要性及成本分析
会计制度国际化有利于处理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便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扩大国际间经济合作,吸引国外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会计制度国际化可以满足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营管理水平。我国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而且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会计理论和熟悉现代国际会计实务的专业人才。采用国际会计标准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会计人才,一定会推动我国的会计事业发展,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当然,任何一项制度变迁都是有成本的,会计制度国际化也不例外。
1.交易成本,主要包括:设计费用;调整费用(制度的修改、完善);新制度明确确立的成本。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是在旧制度的边缘衍生出一些新的制度安排,通过新制度的不断发展来渐次消减旧制度的空间,促成旧制度的变迁,然后达到整个制度的创新。任何一项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颁布都要经过大量专家、学者的讨论才进行起草、制定,而且还要经过后期的多次修订,需要花费大量的制度的创新成本和时间成本。
2.公众对于新制度的适应期的成本。新的制度实施的初始阶段往往不能达到制度运行效率最优,因为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与新制度会有一个磨合期。
3.执行成本,如宣传费用、试点费用等。
4.制度变迁中瓶颈区间的成本。制度变迁是源自成本-收益分析的,只有既有制度导致收益下降甚至为负时,制度变迁才会发生,此时就很可能遭遇制度变迁的阻力。因此在瓶颈区间内,要对制度变迁进行系统操作,创造必要的环境和辅助条件使某些局部的变迁得以进行,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成本,但我们应尽量降低这些成本。
5.会计准则的组织与协调成本,主要指学习和动员组织成本。我国会计制度变迁还面临着公众对新制度认知不足的困扰,因此为新制度确立而支付一定的学习和动员组织成本是必要的。即便是我们引进了英美德等国家的成功理论经验,也并非简单直接地植入新制度中即告成功,还有个消化吸收的问题。
6.转换成本,包括与会计准则相关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的修订成本。
7.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既包括强行规定执行新会计准则而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性降低的成本,也包括转换中企业利用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粉饰利润引发的成本。
8.税收成本,采用新会计准则报告的会计利润会发生变化,传统认为新准则下的利润会低于采用之前的利润,因而会减少政府税收。
四、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加快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的措施
1.以制度借鉴为前提,加强国际会计与中国会计的比较研究。会计国际化受诸多因素制约,成本高昂,借用其他国家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推动本国制度国际化,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大减低制度创新的费用,加速会计国际化过程。通过设立专门的国际会计研究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和资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通过虚心学习以提高和充实自身,学习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使我国的会计变得完善和先进起来。
2.以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为目标。加入WTO前后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最大的不同点是:加入WTO前,会计制度国际化目标的定位主要强调与国际惯例协调;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立以资本市场为导向、与IFRS趋同的会计制度就成为后WTO时代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战略目标。目前,IFRS在国际之间的会计协调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是一个后起的国家,这使我们有可能参照IASB已经形成的IFRS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目标一开始就定位于“国际水平”,谋求后发优势。
3.缩小国际化的成本。中国在不利于自身的国际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进行会计国际化、特别是向IFRS趋同的过程中,不能消极等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国际化成本,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便是主动进入国际制度内部,对IFRS的制定施加影响,缩小国际化的成本。将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反映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组成优秀精良的队伍,为IFRS的制定出谋划策,对IASB发布的各种报告和征求意见稿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使国际会计制度能够较多地体现中国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
4.鉴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会计制度的现实,要在国际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更有发言权,区域间合作就显得相对重要。我们应积极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例如,应当加强与亚洲国家准则制定机构间的沟通和合作,对IASB和IFRS提出意见和要求,可以扩大亚洲国家在IFRS制定中的影响,使IFRS更多地体现亚洲国家的情况和需求,积极谋求自主制度的发展,突破国际垄断。
5.按照国际会计规范的构成构建我国会计制度的结构框架,包括,加快具体会计制度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尽早实现从行业会计制度向具体会计制度的转变;参照国际会计制度体系的构成,补充和完善我国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等。
6.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会计主体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会得出不同的业绩信息,从而影响到会计主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会计主体出于增进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偏离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执行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行为。这表明如何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确保会计制度应有的严肃性,是深化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郭道扬.会计史研究:历史.现实.未来.第三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0.
[2](美)萨达甘伦著,伍利娜,王珂主译.国际会计:使用者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3]常勋,常亮著.国际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
有关本科会计学制度毕业论文推荐:
1.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电大会计学制度毕业论文
3.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
4.本科会计学毕业论文参考
5.本科毕业论文会计学
6.本科会计学论文范文
7.本科会计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