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人物代表茅侃侃

2017-03-22

茅侃侃,1983年出生,北京人,初中文凭,一个80后的小伙子是怎么创业的呢?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创业人物代表茅侃侃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大学生创业人物代表茅侃侃

茅侃侃的人物简介:

茅侃侃,1983年出生于北京,中澳凯尔健康创始合伙人兼COO,原中国航天时代美兆科技公司(Majoy)创始人,《像恋爱一样去工作》与《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作者。小学五年级开始玩电脑,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等杂志发表数篇文章,并自行设计开发软件。23岁成功创业,现任majoy首席架构师,外界称其为"混世魔娃"。

茅侃侃的创业故事:

2006年,年仅23岁的他就成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CEO,这位17岁时曾两度辍学的少年被早早冠以—80后CEO。这使他曾风光无限,也让他很快因为叛逆性格跌入低谷。近十年沉淀,他终于找到了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的方式。

几年前还会拍桌子骂客户傻逼的茅侃侃,如今对别人抛来的各种无厘头骂声都可以泰然处之。当年作为被媒体塑造出的80后第一波创业明星,他曾经风光无限,也曾因为叛逆的性格跌入低谷。如果说,刚出道时,他还是一位典型霍尔顿式的青春叛逆者,那将近十年的积淀则让这个毛头小伙已经找到了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的方式。

2006年初,年仅23岁的他就成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CEO,他创造的“真人实景数字引擎”的想法得到了某国企副总裁的认同,这是一款将网游搬到实景中体验的项目,很快,他的创业项目得到政府批准,这位17岁时两度辍学的少年此后又多了一个身份—80后CEO。

这个身份很快就引来媒体的关注。2006年5月14日,茅侃侃作为嘉宾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和他一起对话的还有时任泡泡网CEO李想、康盛创想 CEO戴志康、MyseeCEO高燃。他们4人均出生在80年代,20岁出头便有了自己的公司且事业蒸蒸日上。此时韩寒叛逆成名的事迹还在流传,而他们4 人的崛起迅速在商业领域掀起轩然大波,“京城IT四少”、“80后创业新贵”等名词在此后数年被媒体反复提及。

然而时代代表者往往和“时代”这个词一样都会发生改变。

已过而立之年的茅侃侃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创业。我不是一个会管理的人。”现在的他是GTV(游戏竞技频道)的副总裁,负责视频等业务,而公司管理事务则交给了他的合伙人。

时隔8年,这位在年少时不断折腾的年轻人正将他的人生轨道保持平稳。他似乎悟出了与年少时截然不同的人生哲理:“现在是某件事你不喜欢,但为了完成你不得不做。这不是无奈,社会就是这样。”

年少成名

31 岁的茅侃侃仍然保留着青春期叛逆的外形。他最近染了一头靛蓝色头发,长长的刘海垂到了眉毛上,一身上下清一色的Paul Frank(大嘴猴)休闲装,还有半袖T恤下满是青灰色纹身的双臂,站在问面前,活像个玩Cosplay的网络青年。采访当天,脚下一双粗布休闲鞋的他在错过了电梯后径直走楼梯下楼,无咖啡不欢的他向二楼前台要了一杯咖啡,然后快速移步会议室,放下手机,跷起二郎腿,点了根烟。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无缝隙,就像他的语速一样快。尽管,他否认“形象与年龄、年代的关联,”但在熟悉他的人看来,“反叛”这个词汇至少贯穿了茅侃侃前31年人生的大多数时光。

和同时代的孩子一样,出生在北京部队大院的他从小就接触了计算机。6岁时就从下海的父亲那里得到了一台Apple进口货,从此对计算机爱不释手。而他对程序、软件等计算机系统的痴迷让他迅速成为一名电脑高手,12岁玩转各种软件的安装和拆卸、15岁成为瀛海威时空最年轻的BBS版主。

而这样的偏执带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极度偏科。2000年,17岁的茅侃侃因高一地理会考不及格而退学。而望子成龙的父母并不甘心,满怀期待地把他送到四川绵阳科技城的一所重点高中继续上学。让母亲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不到一年,这位少年时十分乖巧的儿子以想工作为理由再次提出退学。

茅侃侃的理由很简单:我有计算机技术。拗不过他的母亲在答应的同时提议他去计算机培训班和英语培训班里充电。两个月后,他拿下了微软MCP(微软认证专家)、MCSE(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DBA(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三项认证,当年在全亚洲18岁拿下三项认证的只有两人。半年后,他完成了“华尔街英语”的学习。

此后6年,在青春荷尔蒙的催化下,少年的冲突与这个世界的冲突没有丝毫平缓的迹象。从网站管理员转到办公软件研发,从成立公关公司到进入北京市科委负责整个中心CI项目的运行,凭着包裹着冲动的兴趣,他接连跳槽,6年间换了6份工作,并且另外成立了一家公司和创建了一个Linux技术网站。一次,他曾对着自己的客户大拍桌子骂道:“你懂还是我懂?”也因穿着随便我行我素而被领导叫去谈话。

性格的冲动加上年龄的叛逆,他初入世界的几份工作都无果而终。2005年底,他根据之前积攒的人脉和资源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关广告公司。其间,他和一位在北京市科委认识的长辈—北京时代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林琪聊天,在国有企业转型的问题上林琪提出如何依靠新项目来带动和促进民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由于茅侃侃在科委期间参与了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项目的立项工作,他向林说:“是否可以从数字娱乐产业类的项目入手?”一句话引来了对方的兴趣,之后经过数次沟通,将网络游戏搬到实景中游玩的“真人实景数字引擎”创意逐渐清晰。2006年,Majoy(时代美兆)公司成立,23岁的茅侃侃成为公司的CEO。

在当时“80后是垮掉的一代”呼声高涨的舆论中,茅侃侃等人则意外成为了“80后”的代表。

明星滋味

被央视《对话》栏目报道后,茅侃侃的确尝到了“明星”的待遇。他开始被各种采访聚焦,成为青年人的“创业励志偶像”。他被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带有VIP服务性质的公司锁定成了“优质客户”,并且能和他的偶像如张树新等同台出镜。

作为“80后”首批亮相的创业家,这些年轻人马上就尝到“明星”光环下的甜味,茅侃侃的Majoy“真人数字游戏”产品还未上线就接到大量订单,生意出奇地好谈。一次采访中,当时在做IT类垂直门户网站泡泡网的李想也坦承,自己省了2000万的广告费。

茅侃侃:创业好比西天取经

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其他各媒体热炒,进而让大众熟知的“80后四大创富新贵”――李想、戴志康、高燃和茅侃侃,一时间成为80后创业的代表。

茅侃侃,这个“四大新贵”中被冠以“混世魔娃”的“老幺”,如今已经28岁,虽然外表上还保有5年前的青涩,但是你却不难看出时间给予他的历练。如今的他从时代美兆的创始人、总裁变成了某健康顾问管理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与首席运营官。工作之余,他还在各大高校巡回演讲;喜欢写作的他还“抽空”出版了《像恋爱一样去工作》,而现在被他称为与创业相关的封山之作《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也已经“华丽丽”上市了。说起创业,茅侃侃这个前辈对想创业的80后、90后有话要说。

问:是什么样的契机使您开始创作本书,而且还说会是一本封笔之作呢?

茅侃侃:撰写之前,我还很年轻,后来职业生涯又有了大变化。在80后的创业者中,我算是比较另类的吧,高中没有毕业,自己做技术出身,刚开始不懂得管理公司,所以自然会遇到不少问题和困惑。过去的这五年中,我一直在思索自己遇到的这些所谓的窘境,该如何更好地面对呢?于是就有了撰写这本书的初衷,我希望写给所有在生存与创业路上的80后,也想写给即将上路的90后。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对不起,这不是一本神话小说,这是我的感受,人生就像一条去往西天取真经的漫漫长路,需要我们的修行和跋涉。

问:很多人对您感到好奇,甚至有人会问您是怎样被培养出来的。您能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吗?

茅侃侃:我出身于四川绵阳一个相对平常的家庭,爸爸一直在外企工作,妈妈负责教育我。我没有接受过什么严格的训练,甚至连挨打都很少,父母一直都很平等地对待我,这是我们家的一大优点。我有很多零花钱可以去打游戏,也可以自由地买书来看,王朔、石康还有吴晓波的书我都很喜欢,我还很迷恋计算机。有的专家常常对一些学生说你们要有职业规划什么的,我听了就觉得很搞笑,可能我自己是双子座B型,是最自由的那种类型,我觉得一个人不能依靠这种规划和所谓的训练获得成功,毕竟这是相当不靠谱的。老师和专家都没有预测能力,他们可能自己都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社会!

问:很多人关注您之前关于与大型国企进行合作的一些话题。对此,您在书中是否涉及?您觉得最大的收获和遗憾是什么?

茅侃侃:其实对创业者来说,这是个很关键的环节,特别是在国内,大家会有个概念“抱着大树好乘凉”。实际上来讲,这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我就不说了,我想把弊端都写出来,把跟国企合作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写出来,给大家一些借鉴吧,因为这是创业者必须要经历的环节。

现在我从事的是医疗和健康管理行业,相对市场化,但之前由于从事航天这样的军工行业,我觉得自己还是走了一些所谓的弯路。首先,我是在进入这个行业以后,干到去年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体系打起交道来太痛苦。可能是性格的原因,套用时尚的说法,我是双子座的,比较热爱自由,喜欢更加便利的沟通方式。所以我在书中也写到了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处,我在书的开篇就讲了自己之前的这段经历。

就像老徐的那部电影《梦想照进现实》,在时代美兆的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用意,和董事会的决裂,与其他高管们的分歧,让我看到了自己不擅长什么,又真正喜欢什么,那段时间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新生的体验,原来5年的经历给我的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而如今我开始了自己全新的征途,我就很想把我的痛苦和大家共享,让大家看到那些漂亮投资背后的辛苦历程。

问:您也告诫了人们很多次,创业是偶然成功的。那么在您看来,这种偶然中又有哪些必然呢?

茅侃侃:我想这个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下国外的一些资料和理论。首先他们早就研究出创业的成功几率一直都在被夸大,也就是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创业成功。我刚才讲到,很多大学生受到鼓励去创业,这其实是很不理智的,而且许多行业的投资回报时间很长,很多人不能等待和忍耐,所以就放弃了。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创业者似乎都非常浮躁,往往都有那种“一口吃个胖子”的决心,但这种想法我个人认为太可怕了。所以,你要接受这个世界残酷的一面,比如不能指望风险投资机构雪中送炭,不能奢求你的客户一开始就重视你的产品等等,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忘了那些光说不练的“砖家”。此外,不要迷信什么“500强”案例以及各种各样的预测报告,还有那些你搞不清的“外援”。

你不能有那么多的依赖心理,和“阿香婆”一样,成功也是熬出来的,一点点地积累,用你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看去做,了解你的终端市场,并且做好8年抗战的准备,否则你连成功的门槛都难以碰到。

所以,成功是偶然的,这偶然中的必然就是你首先必须具备的素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