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东高考语文试卷真题(2)

2017-03-15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卸载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绝密★启用前

.三、(每小越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军不许陈,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去。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 武王曰:“敢问其目?”

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 专:独掌

B.敢问其目 目:条目

C.军皆定 次,次序

D.白刃始合 合:交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虚则进 B.是故智者为之谋

置杯焉则胶且 君尝为晋君赐矣

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B.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C.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D.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任命将军是,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君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过和将军的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5分)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的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 ”表达了作者器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 , ”,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