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相关话题
时间飞逝,转眼间七年级语文的单元检测即将到来,教师们要如何准备检测试题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句子中的拼音写出恰当的汉字。(4分)
(1)刷,汗水立刻从他额头qìn出来。( )
(2)终于,那纸烟燃出圆圆的深红的火头,火头上niǎo niǎo地升起颤抖的青烟。( )
(3)从这图像中去jí取启示吧。( )
(4)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fěi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
2.将下列诗句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原文默写。(4分)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 咏梅》)
(3)《沁园春 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4) , 。生活正应像你这样充满音响,波——浪——啊!(蔡其矫《波浪》)
4.下面对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化险》写的是中央纵队在黄河岔化险为夷的经过,体现了毛泽东等人的伟大魄力与战略眼光。
B.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揭示其精神品格。全词以梅言志,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C.《沁园春 雪》一词,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D.《海燕》是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散文名篇,作者还有小说《童年》《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5.用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②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蓦然回首间看到灯火阑珊,让人灵感迸发,茅塞顿开,穿越历史的隧道,在时空的对接点上呈现出打动心灵的力量。③新采摘的明前茶沏以新汲的清纯山泉,二者互相配合,茶的清香与泉的甘洌更充分地显现出来。
A.各得其所 妙手偶得 相反相成 B.各司其职 妙手偶得 相得益彰
C.各得其所 豁然贯通 相得益彰 D.各司其职 豁然贯通 相反相成
6.某校七年级(1)班的王玲同学,因母亲生病长年卧床无人照料,家里十分困难,她的父亲多次要求她辍学回家帮助操持家务。假如你是王玲的班长兼好友,打算前去做说服工作。临行前你将做些什么准备?届时你如何对王玲的父亲说?(5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0分)
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8.这首词中,词牌是 ,题目是 (2分)
9.原文填写。(2分)
(1)《沁园春 雪》中虚写的句子是:
(2)《沁园春 雪》中的主旨句是:
10.《沁园春 雪》中词人“望”见了哪些景物?(3分)
11.《沁园春 雪》中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
蒋 勋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①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
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
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
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东亚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
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我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
“勳”的笔画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画少、字画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
羡慕别人名字的笔画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②”,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動”。
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動”起来?
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勳”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画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③”,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
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画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繁杂;“子”笔画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画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
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画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
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④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分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
随着年龄增长,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
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注】①九宫格:练习汉字书法用的方格纸,每个大格再用“井”字形交叉的线分成九个小格。②動:“动”的繁体字。③爨(Cuàn)宝子:人名。后文“爨宝子碑”是东晋碑刻。④弘一:人名。
12.文章回忆童年的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请概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香 伯
①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②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③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黏牙。
④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⑤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⑥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⑦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章地唤他“香伯”。
⑧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淡出了。
⑨长大结婚以后,婆家在怡保,自此以后,回返怡保省亲便成了常年事务。
⑩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11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蝉翼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黏牙。
○12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13“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便立刻央她带我去看。
○14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打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香伯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15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人家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干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16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17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18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是那样的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19夕阳透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6.香伯有哪些“怪脾气”?(4分)
17.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8.第③段中加点词“俏皮”“跳舞”好在哪里?(3分)
19.从修辞角度看,第○16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三、写作(40分)
20.仔细观察周围的某一景物(事物),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赋予景物(事物)以象征意义,要有真挚的情感,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试题答案:
1.(1)沁 (2)袅袅 (3)汲 (4)翡(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提示:注意“零”“碾”“作”的写法,书写正确、工整即可。
3.(1)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2)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对水藻是细语 对巨风是抗争(注意平时积累诗词名句,不要写错别字。)
4.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5.C(“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符合①句中画线处的意思。“豁然贯通”是指一下子开阔或通达。“妙手偶得”就没有这个意思。“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意思与③句中画线处相同。所以,答案为C项。)
6.示例:以班委会的名义倡议同学们捐款。叔叔,您好!得知您家的情况后,我们都十分难过,同学们自发地为你们捐了一些钱,请您收下。另外,以后我们每星期都会轮流过来帮助王玲做家务,您就让王玲继续上学吧!(针对王玲家经济困难,可以为其捐款,或组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王玲做家务。说服王玲的父亲,语言要得体,有必要的称呼,语气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到让王玲继续上学的目的。)
8.沁园春 雪(本题考查词的相关知识,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
9.(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虚写是指联想和想象的景物,本词的主旨句是全词的最后一句,谈古是为了论今。)
10.长城、大河、群山、高原。(本题比较容易回答,“望”字提示了所见之物。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的内容。)
11.上阕写景,寄托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阕抒发了词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表达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比依赖和热爱的激情。(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词人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12.内容: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我”写自己名字的经历。 道理:做人处事要“规矩”;做人处事要慎重端正,一丝不苟。(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归纳。从整篇文章来看,文章分前后两部分,前面讲的是父亲教“我”写毛笔字,后面写的是“我”练写自己名字的经历。从文中“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可以看出,最早的书写练习,让作者懂得做人处事要“规矩”,从文中“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一句可以看出,在书写名字的练习过程中,作者懂得了做人处事要慎重端正,一丝不苟。)
13.示例: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通过“一笔一画”“凝神屏息”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本句中有动作描写,如“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写自己的名字”,有神态描写,如“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就要懊恼不已”,这些描写可以看作是对作者写字时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
14.示例:①文章通过记叙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②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直、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注意题干中“结合文章内容”的要求,要结合原文中的有关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写父亲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父亲教“我”写毛笔字,二是父亲不鼓励“我”写“行”写“草”,自己坚持写端正的《玄秘塔》。从前一事件可看出父亲“关爱孩子、善于教育”,从后一事件可看出父亲“做人端正、慎重、执着”。)
15.情感:①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或“对汉字书法之美的赞叹”);②对父亲的敬爱(或“怀念”)。认识:(示例)书法的线条让“我”认识颇深,纵观古今书法,线条大抵给人三种美感:分别是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和中和之美。文中作者父亲的端正书法,就是中和之美,而草书是阴柔之美。书写汉字是在写生命,一笔一画间,都是对美好生命的虔诚礼赞,抑扬顿挫的笔法,是自我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柔软的笔锋与粗糙的纸面所碰撞出的激情,那是自我内心深处灵魂的呐喊。(本题第一问可结合第12题作答,从对父亲的叙述,可以看出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从自己对名字的练习,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第二问可结合文章内容,从汉字的形式美和内在美谈自己的认识,只要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16.①一面做饼,一面骂人。②不接受别人的建议。③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④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⑤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⑥孤僻沉默。(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提取信息要扣住“怪脾气”的要求,要立足于文中关键的句子。我们可以从第⑩段中“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第○14段“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打电话预订……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第○15段“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第○16段“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等获得信息。)
17.承上启下。[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这段文字处在选文中间位置,应首先考虑过渡(承上启下)。前半句“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承上,承接上文有关香伯的回忆。“立刻霍地复活了”启下,由此自然开启下文对香伯近况的介绍。]
18.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本题要求分析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时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句中“俏皮”“跳舞”两个词用语生动活泼,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联系全文不难看出,表达的应是“我”对香饼的无限喜爱之情。)
19.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句中“那些识货的人”“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买香饼,与“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去买香伯徒弟的香饼作对比。其中“鱼目”“珍珠”又是比喻,分别比喻徒弟的香饼和香伯的香饼。另外,答题时应突出香伯香饼质量的好。)
20.写作指导:只有把握了景物(事物)的特征,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要写好本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好观察点,多角度写景。观察景物的方法一般有:定点观景,就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不固定;动点观景,即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景物,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换景,即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2)要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感知。例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感知“花里带着甜味”“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还写了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么富有生机的春意啊!(3)要用词准确,手法多样。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观察来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储备,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例文:
三月江南雨
窗外,又淅淅沥沥地飘起了小雨。三月的江南,正是多雨的季节。
江南的雨,恰似江南的山水,淡淡的,清清的,柔柔的。当纷纷细雨飘过,整个江南便成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清新淡雅,水汽氤氲,带有一种古典的婉约,美得让人心醉。你看,那细细的雨丝,像牛毛,像花针,密密而斜斜,绵绵而潇潇,似烟似雾,似幻似梦,为江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整个天地都笼在一片蒙蒙的雨雾里。
雨点敲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声音。因为一阵阵的风吹过,这“沙沙”声便忽远忽近,时强时弱。坐在窗前,聆听着这曲曼妙优美而又变幻无穷的雨的乐章,我想,这个下午,我不会寂寞了。雨渐渐地大了,滴滴答答地打在屋瓦上,叮叮当当,洒下一串串欢快的音符。屋檐上的雨水,如垂下一条条银线,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的同时,也奏出了平平仄仄的韵律。
三月的江南雨,虽然不如夏季的暴雨那样浩大密集、气势磅礴,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姿态与灵动。你看,那晶莹的雨滴洒在一簇簇树叶上,幻化出一片片耀眼的鲜绿;那如针般的细雨落在手心,凉凉的、滑滑的,给人一种特别舒服的感觉。
绵绵细雨,笼罩着江南大地,滋润着万物。我分明看见,无数的生命在这纯净的世界里起舞,在这清新的空气中勃发。可是,她自己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从天空到大地,便是雨儿们全部的生命旅程!残酷吧?可惜吗?雨儿们说,不,这是责任,也是每滴雨不变的使命!
雨,你这守望的天使,用美丽的翅膀,不,用全部的生命,去滋润整个江南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灵。雨,三月江南雨,我敬佩你,赞美你!
点评:作者细致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和把握了三月江南雨的特点,并运用多种写法将其特点刻画得细腻入微、真切动人。不仅如此,作者还从雨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悟,赞美了雨的崇高精神。读罢本文,使人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能获得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