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学生体会_十八届六中全会大学生心得体会
10月24日至27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使大家感到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更加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学生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学生体会一
十八届六中全会于2016年10月在北京顺利召开。全会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最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建议”提到将“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反应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在1993年就已经达到0.4的国际警戒线,在2004 年上升到0.47,2007年达到0.48,甚至有些香港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08 年就已经达到0.53。
今年春节,“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话题刷爆朋友圈。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至今热情不减,网络上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党报最后也加入了话题大军“农村,说一声爱你太沉重”。在这里,我想让大家关注一下这个事情的背后,背后隐含的其实是城乡越来越大的差距。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面临生活物料价格上涨,而农产品卖不起价格的趋势,不可避免就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十三五规划指出要使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一直非常关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1982-1986、2004-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党和政府的政策整体上使得农民全面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部分的农村有了快速的发展,一幅幅新农村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然而,这毕竟是个例。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的发展明显滞后,有些地方的农村在这些年中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有些农村健康饮用水问题仍未解决,因饮水而遭受的疾病一直困扰一些人;医疗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有些农民甚至从未进行过一次体检,然而发现问题时一般都为时已晚;有些农村道路、通讯,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或者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些农村面临的现状主要在以下一些方面。
首先,农民科学文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对于农产品等一般只能进行一次加工,无二次加工的软件和硬件,在无外来资金开发无外来科学技术支撑的前提下很难通过内部自身的改造而改善目前的状况。
其次,生活资料物价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不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的趋势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工进城务工(一般因为文化程度低也只能进行社会底层的强体力劳动),致使田地荒芜,这也不利于农村问题解决。
再次,中央政策在一些农村地区难以得到较好推广。虽然十八大以来官员的作风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在中国的一些农村,由于农民的“无知”政府人员少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些农村缺乏较好的监督监管机制,处于媒体的死角范围,农民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反映。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三农问题”仍然是重中之中。“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话题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大家去了解我国农村的发展,去关注农民的生活。春节长假已过,年轻人纷纷背起行囊再次离乡,一些农村又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农村再次回归了平静,农村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希望对农村的关注之声不要停,让我们一起助力为农村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院就十八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解读召开了学生会议。通过这次会议,我了解到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 我明白了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三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三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本次会议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是一个亮点。首先是创新发展。全会提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其次是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对协调发展有较高的要求。第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第四是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五是共享发展,要使社会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资源为人民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给我院发展指导的作用。首先是创新方面,随着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闭幕,新的5年发展路线正在绘制中,对于我院来说,创新尤为重要,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无论是从工作还是从活动方面都应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努力向外发展,扩大我院影响力。其次是开放发展,发展“互联网+”的理念,利用网络传播我院信息,扩大影响范围。各个社团也要面向全校、面向全市开放发展,真正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然后就协调方面来讲,在学生工作方面,我们要努力做到各部门各成员关系的协调以及在工作中的协调配合。而绿色共享主要针对的是我院的有效资源,要坚持节约利用的原则,更大限度的为全院同学所用,发挥可用资源的作用。
站在“十三五”的门槛上,作为当代大学生,除了期盼一个蕴藏更多生机与活力的5年,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好好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课外努力开拓自己的视野,同时增加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我们在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要发扬创新精神,协调自己与外界各主体的关系,努力做到各方面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学院,为学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学生体会二
秋叶正红之际,力度空前的中国新一轮改革洪波涌起。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这一恢弘重大的历史性主题令全社会倍感振奋与期待。肩负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中国改革再次出发远行,心有梦想的改革者将与之同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这,就是新一代改革者的光荣使命。
改革的实践在基层,基层改革者任重道远。人们不会忘记,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是安徽小岗村农民对包干到户的大胆探索,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正是建立在这样许许多多基层改革者的探索之上。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仍然需要千千万万的基层改革者去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不断细化、完善、落实。能否让更多的基层改革者站出来,点燃他们心中投身改革的激情,从而凝聚起一切推动改革全面深化的力量,将成为本轮改革迈向成功的关键。
要让一切心有梦想的基层改革者脱颖而出。中国改革进入全面深化的新时期,要突破的不仅有思想领域的条条框框,更有现实利益的盘 根错节。今天的改革者往往也是被改革者,需要面对在各种利益表达中调整利益格局、取舍利益分配的巨大压力。
人们有理由期待,顶层设计能够为基层改革者创造相对宽容、宽松的体制机制,允许犯错,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让更多的改革者打消顾虑、轻装上阵,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一切正面力量。
要让基层改革探索的活力充分迸发涌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层干部群众对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对于改革的诉求也都有各自利益立场上的深度表达,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是改革者”,改革的内在驱动力并不缺乏。但是,面对相对固化的利益格局和不断增强的改革阻力,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对于改革的信心不足,因而缺乏参与改革探索的主动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充分激发基层改革探索的活力创造一个人人参与改革、个个奉献智慧的改革新格局,这就需要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为基层干部群众参与改革提供充分的空间,打造广阔的平台,畅通无限的渠道,全面激活基层改革探索的热情,让一切有利于改革探索的创新能量迸发涌流。
我们相信,基层改革者的队伍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改革也将在全面深化中展现奋发有为的崭新风貌。
大学生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体会五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学习了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始领会依法治国的精神。“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是本次决定的基本思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核心要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三个方面,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才能立足中国实际建设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决定,领会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在高中课本中已经有所学习,依照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是有照可宣的。明确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①认识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性;②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做到“三统一”、“四善于”。其次要强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①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②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③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④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⑥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⑦进行公权意识的教育。
再次重申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①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②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案件审理责任终身追究、倒查机制;③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④对违法违纪的司法人员实行严格的处理规定;⑤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⑥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⑦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地方设立跨行政区域的人民法院,探索跨行政区划的司法体制改革。
通过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我的生活中我要做到积极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科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努力跟上习近平的教育思想、弘扬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其《决定》的内容,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繁荣富强、蒸蒸日上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