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在课程改革后由于多方原因给任课教师带来教学的困惑,从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拓展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创新素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入手对于开展该学科教学非常必要。 以下是小编为打击精心准备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全文如下:
【内容摘要】:“依法治国”是一种以强制性的手段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治国方针,而“以德治国”则是用人们心中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来提倡、约束一些行为。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保障而又互相补充,为的就是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从而能更好地培养一批批有志、有才的祖国栋梁之材。
【关键词】: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大学生 成才
一、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任何人都无法脱离他人、脱离社会独自生存。然而,一旦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就必须得有一个大家认同、共同遵守的一个规章制度,否则由于没有约束,一些人胡作非为而使集体遭到破坏,甚至是灭顶之灾。几千年前的规章制度当然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法律还有着很大差异,但我们不妨将其视为法律的雏形。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法律”这个概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领导并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他曾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法律之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法律就好比是一间屋子,大家共同在这屋子下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党的十三大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进一步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于1996年2月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经过党的十五大报告的深刻阐述并于1999年3月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明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①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大家安居乐业,生活在憧憬的“大同”社会之中,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恰恰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对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
(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从历史上看,无论古今中外,凡是法制健全的社会就进步的快,反之就会发展缓慢甚至是倒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典型。在那个年代里,法律还不是很健全、完善,再加上四人帮等的胡作非为、恣意妄行,原本就不很完善的法制还遭到破坏,以致给整个国家带来巨大损失,不仅社会上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而且国家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拉大了和世界发达国家间的距离。这一教训极其惨痛,要想建设一个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没有健全的法制,不走依法治国的道路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实行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为意志而转移的客观规律。
(三)、依法治国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自古以来,华夏子孙都十分爱好和平,希望过上自食其力、安居乐业、无忧无虑的生活。无论是儒家的《礼记》中的“大同社会”还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表达出这一大家共同的心声。一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正当利益遭到侵犯,我们就要学会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的犯罪分子作斗争,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才是依法治国最大的受益者。广大人民群众期望国家不断加强和完善法制,从而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因此,坚持依法治国战略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四)、依法治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需要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才可能实现的,依法治国正式保障这一环境的有力武器。江泽民曾指出:“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须要求并具备有完备的反映市场经济的法制。”由此可见,依法治国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
(五)、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再怎么政治清明,再怎么社会稳定,那些冥顽不化的违法犯罪分子总还是存在的,用数学上的话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发生是正常的,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极少数人屡教不改,甚至还以违法犯罪为“乐”,那也是无法避免的。这是不是又从反面映衬出了法律的重要性、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了?要根除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必须要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来解决,用法律的权威来保障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稳定。
由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战略之于一个国家的深远意义。那么这一重大战略又有什么实际用处呢?其实,它的实际用处已经包含在上述的几点意义之中了。一份明确、详细的法律,大家自觉遵守,一旦有人蓄意破坏,那么执法人员就有法可依,也就会动用法律武器来惩治违法犯罪人员,不仅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给周围那些蠢蠢欲动的“潜罪犯”一个眼里的警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违法犯罪发生的可能。总之,坚决实行“依法治国”战略能有效地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云状,最终构建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
二、以德治国的重大意义
有事仅仅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还是不够的,不妥的,这有点像古话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因此,国家在实行“依法治国”战略的同时,也有必要实行“以德治国”的治国战略。
(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礼仪的基础又在于“德”。黄香温席,是礼也是德;孔融让梨,是礼也是德;刘备三顾,是礼同样是德。“德”之于一个人乃是十分必要的,有德者,立于社会,为周围人所敬仰,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方面的楷模;无德者,寸步难行,被周围人所唾弃,遗臭万年的秦桧则是这方面的典型。即使是再过十年,一百年,上千年,“德”的重要性还是丝毫不变,甚至是有增无减。而实行“以德治国”这一战略,有助于国人继承并发扬“讲德、重德”的传统。
(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那么怎样才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展现出来了?其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大家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大家能够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指导自己、规范自己,这样人们才会大公无私而不是唯利是图,最终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三)、以德治国能够弥补法律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众所周知,法律可以算是一种硬性规定,那就是很明确地告诉你什么不能做,如果做了会承担什么后果等等。依法治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某些时候法律介入并不太合适,也就是会所当事人并没有违反法律,但从大家工人的道德习惯上,当事人的一些做法又有些不尽乎情理,怎样才能让当事人适当地改变一下他的做法又不至于让他觉得不公平呢?显然在此时修改法律并合适,那么就需要动用“以德治国”这一思想武器。虽然此时不能用法律强迫你干什么,但却可以提倡该怎么干。通过国家提倡这一方式,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在思想道德上的修养,有时在遇到一些与法律界限很模糊的问题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四)、以德治国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最终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当国家大力宣传并实行“以德治国”这一基本战略时,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是否会提高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无论是亲耳所听、亲眼所见,都会对人民群众有一定影响,一定的激励作用,这种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日积月累最后终会有所体现,法律只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外在约束,一旦当这种外在约束形同虚设的时候,整个社会顿时乱套,譬如“文化大革命”之时。而“以德治国”不同,只要“德”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那么一些优秀的行为就会表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甚至是举手投足之间。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之时的一个冬天,政府曾下令禁止市民去一些山坡上砍伐珍贵树木。虽然此时政府已经名存实亡,虽然下发的几页文件可以看成是几张废纸,虽然德国市民的生活异常艰辛,虽然当时正值冬天极其寒冷,但始终没有一个人为了一己之私利去山上砍伐珍贵树木。当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为德国市民的那份坚守赞叹不已,因此我想,当“以德治国”战略深入人心之时,当“德”转化为每个人的外在行为之时,我们离那个真正的和谐社会还远吗?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间的关系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国最基本的两个治国战略,任何一个离开另外一个都无法发挥其巨大效应。以德治国为依法治国引导方向,确保依法治国的有效性;依法治国为以德治国扫清障碍。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江泽民在2001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他地位和功能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或许江泽民对两者关系的阐述理论性太强了,在我看来,“依法治国”有点像《天龙八部》中乔峰的降龙十八掌,至刚至阳,不给人以喘息之机,没有丝毫退让之地;而“以德治国”则有点像《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的太极拳,至阴至柔,以退为进,四两拨千斤。这一掌一拳同时使用,天下第一应无大碍,同样,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指日可待。
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乃是日后祖国栋梁之材,“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两大治国战略看似离我们遥远,实则不然,可以说它们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周围环境的井然有序,是法;身边一些人员以身作则是德,如何能说它们离我们遥远呢?
(一)、实施“依法治国”有利于我们跟好地了解这个社会。通过对法律知识的一些简单学习,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知法、懂法、守法,并将其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当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时,选择会更加理智;当我们合法利益遭到侵犯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是的,“依法治国”战略在治理整个国家的同时,也教给了我们好多好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得上是二十一世纪合格的大学生。
(二)、实施“依法治国”战略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障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人是否成才虽然与先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是与后天成长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古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北宋理学家颜之推也曾类似地说过一个人进了鱼铺,身上就会带有鱼腥味,这些无不说明了一个人后天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几千年前,孟母三迁,最终造就孟轲这位千秋“亚圣”,如今,“依法治国”战略正是保障这一健康环境的有
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现状及思想道德修养在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1 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学生刻意地追求分数,社会也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优劣。这样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致使当代大学生(包括高职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产生了错位和倾斜,其主要表现为:
1.1 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淡化 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他们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忽略理想和目标;追求高收入和安逸生活,重实惠、求实用,社会责任感淡化;一味地强调索取而逃避奉献,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1.2 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总想摆脱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监护,要求独立、被尊重,但自制力较差。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如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儿等。
1.3 生活追求新潮和享乐,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对个人前途缺乏信心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缺乏进取心;许多学生不是主动独立地完成作业,而是在老师的干预下完成,甚至是抄袭的;对于考试,他们崇尚所谓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治学原则”;还有的学生曾有过舞弊想法或行为;对于就业,多数同学对毕业后的去向表示忧虑,对个人前途缺乏信心。
1.4 思想认识呈矛盾状态,价值判断存在双重标准 思想上的不成熟,认识上的片面性、偏颇性使学生在许多方面表现为自相矛盾。“以自我为中心”使一些人在对学校、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上存在双重标准。许多学生一方面希望学校严格管理,另一方面又希望学校不要管得太宽;一方面希望学校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上课不要清点人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一方面希望在学校学到知识和过硬的本领,另一方面在学习上又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一方面希望学校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而当学校组织活动时,不积极主动参加甚至不愿参加等等。
2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
2.1 社会原因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同了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还存在许多误解。在有些人看来,高职教育是低层次甚至是不正规的高等教育,高职学生是一些较差的学生。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比本科生更为严峻,少数学生便产生了读书既费劲又无用的思想。另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历
高、学习成绩好的人不一定收入高,学历低、学习成绩差的人也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这就给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太爱学习的人提供了借口。还有少数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因家长有钱或有权,受社会上“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影响,把读书看作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更没有学习积极性了。
2.2 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和霸权心理,经不起挫折,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诚实善良等传统美德。教育方式不当,如个别家长教育孩子逞凶斗狠,或以暴力打压的方式教育孩子等。父母的言行给孩子极坏的影响,误导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或造成“以暴制暴”的偏执冲动心理、人格缺陷,当他们遇到矛盾时常采取“私了”或者粗暴的方式解决。
2.3 学校教育的片面 职业学校重技能、轻文化是沿袭了多年的“传统”,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且往往忽视了学校生活的整体氛围以及社会环境对学生品行的深远影响。因此,职业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四大误区: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和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
3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在高职生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1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其中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领地,如果漠视对大学生灵魂的塑造,其教育必然是失败的。因此,德育是高职教育的灵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始终坚持“以德为先”的教育原则,指导他们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为人处世;激励他们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然而这一切我们并不能强加于他们,只能耐心地引导。
3.2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促使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学生来自各地,在地域文化、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新的人际环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困惑、畏惧和挫折,会形成孤独、压抑的心理障碍。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学习方面暴露出来的不足和遇到的困难,使其自信心逐渐丧失,产生失落和自卑;有的学生入校后就一直未能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误区,出现强烈的挫折感;有的学生因个子矮小或其它生理上的缺陷,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和挫折感;有的学生因家庭突遭不幸或发生变故,如父母离异等,情感受打击太大,也会导致挫折心理产生;有的学生家境十分贫寒,父母无法承担其学费和生活费,而对某些家境富裕的学生,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强烈的自尊心与虚荣心交织,也会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随着高等教育就业分配
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对于少数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情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
3.3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使青年学生在社会转型期保持清醒的头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而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投机暴富、不劳而获、不平等竞争和贫富差别等社会不公现象,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盛行的社会失信现象,以权谋私和贪污腐化、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赌博和迷信活动泛滥的社会腐败现象等等,给学校的正面教育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在观察了解人生时出现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
在道德追求上降低标准。大学生认为应该讲道德,但较多地局限在道德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协调功能,而忽视道德对人的心灵净化、人格提升的教化作用。一些大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不愿遵循,连一些起码的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和社会公德都需要重新补课。
在政治取向上实用化、功利化。高职生在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他们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利益和要求。
3.4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高职生快速适应未来的职业 “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单位是个好员工,在社会是个好公民”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帮助高职生较快地适应社会,适应职业,并能使自己成为好员工、好公民。由于知识量大,实习时间短,所以,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熟练地掌握好一些技能。而且,调查显示,一开始企业并不十分看重大学生的技能,而是看重学生的品德,看重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看重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以及团队意识和沟通意识。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更维系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和谐与发展,所以说,开展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自身也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使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及时代的要求,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社会做出贡献。
### 参考文献:
[1]李家华等.思想道德修养[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2.
[2]张德之,谢阳举.近代现代学生心理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3]徐国文.试论高职职业教育发展中学生心理[J].职教论坛,2004,(4).
相关文章:
1.工学结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探索论文
2.立足警察职业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改革论文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2015年修订
4.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探析论文
5.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内容之安排论文
6.从社会热点中提炼出道德教育人本化、生活化的优秀素材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