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成长的管理策略
导语:通过观察、发现、尝试、探索、交流、感悟,追寻基于行动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要素,以获得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方法和成功经验。幼儿教师成长的管理策略,欢迎大家前来借鉴参考!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我园的园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完善的制度、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促进了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专业成长。
幼儿教师成长的管理策略
一、社会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
为使幼儿园教师能够专心于专业发展,首先需要满足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未能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到专业的人才,在职的幼儿园教师也难以安心于本职工作。201O年8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要特别重视发展农村、中西部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政府公共投人应主要承担‘保基本’的责任。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关心农村教师生活和成长。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津贴补贴标准。”这些举措和呼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但相较于其他职业,幼儿园教师待遇的提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加大对幼儿园师资的培训力度
在“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各地“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但当前的“国培”计划、建立大学区、名师大篷车、阳光师训等活动都只是阶段性的培训项目,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制度,不具有可持续性,幼儿园教师培训还需要顶层设计。
二、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策略
1.新手型教师模仿发展。
对新手型教师来说,其专业成长主要是能力方面的培养,倡导渗透性学习。年轻教师有的是热情,但缺少方法,这就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给予指点。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能力的获得也是有章法的,年轻教师可以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开始模仿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就像初学写作时的仿写作文一样,由老教师引导入门,帮助新教师获得教育能力,掌握教育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语言表达、与家长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每个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个人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幼儿园可先进行职前培训,内容包括园所发展历史、规章制度、实例剖析、工作解析等,帮助其了解工作特点,萌发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之情[2]然后,针对每位新教师的性格、爱好、专业特长等,为其选择一位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指导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让新教师拜师学艺,以便在工作中一对一、全方位指导和培训,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帮助新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岗位。
2.能手型教师创新发展。
对能手型教师来说,幼儿园应倡导特色教育水平的提升,主要从良好师德的培养、教学能力的提高、家长工作的技巧、不断自我反思等方面人手对其进行培训,促进其专业成长。能手型教师通常不仅具备学习能力、引导能力,还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不仅自己会学习,还会教幼儿学习,能够通过有效的教育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适合幼儿特点的品德教育、养成教育和知识教育,创造让广大幼儿感兴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骨干型教师科研发展。
骨干型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在幼儿园工作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不仅自身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有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运用自身的优势去指导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3]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促进幼儿园的整体发展,就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群体的作用,就要让她们充分绽放自己的美丽,展现自己的魅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动、指导、引领、培训、研究等作用。幼儿园可以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参与课题研究等,对其进行提高教育研究和创新能力、班务工作管理能力、教育资源利用能力、指导新教师的能力等方面的培训,鼓励这部分教师在工作中发挥特长。
4.专家型教师引领发展。
专家型教师是指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教师p专家型教师通常师德修养和职业素质优异,有一定知名度,各方面能力被大家公认,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了重要的工作任务,对教育研究有兴趣,具有较为突出的教育能力,取得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对一般教师具有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能够支撑幼儿园的学段和领域教学以及教学研究工作。对专家型教师,幼儿园应主要从如何进行教科研、怎样当好学科带头人、怎样提高教育评价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培训,以促进专家型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反思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促进教师整体专业水平提高的策略
1.通过逐层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利用观摩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观摩教学,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加快个人成长速度。通过新手型教师“克隆”教学,能手型教师精品教学,骨干型教师创新教学,专家型教师指导教学,大家互相观摩,取人之长,补己不足,使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其次,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由各学科带头人制定培训计划,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美术、音乐、舞蹈、说课备课、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将分组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尽快提高教师的技能技巧和业务水平。[4]
2.通过专题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一,班主任工作月月谈。每月一话题,交流班务工作中的收获,分享成功的喜悦,解决出现的问题。大家互通成功之道,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说出,共同分析解决。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每一次谈话的机会,认真学习有经验班主任的成功经验,同时将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说出来,请有经验的老师给予指点。
第二,教学研讨活动。各教研组随时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明晰知识点,统一教学要求,如序数、数的形成等教学概念问题、某科学小实验的具体操作细节等。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明确每个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对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教师成长话题交流。教师互相交流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收获与遇到的难题,包括如何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如何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怎样做好家长工作等。大家互通有无,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成功的教育案例,在交流中学到宝贵的经验。
3.通过关注个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情感关怀,减压放松。良好的整体组织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人的潜力,促进每个人的发展。[5]幼儿园应重视每位教师的心理发展,管理人员要经常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倡导“快乐工作”。通过个别交谈、小组交流、集体活动等形式,引导教师体会幼教工作的乐趣,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致力于创建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大家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在这种开放的人际环境中,大家互相当亲人来对待,就容易形成合作、信任、平等、民主、和谐的团队关系,进而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与专业的教师团队。
其次,通过奖励,激发热情。通过各种奖励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热情,对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的教师还要给予进修和学习机会,如带薪培训、外出学习、外出考察参观等。鼓励教师们再进修,拿到高一级学历的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营造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的积极向上的氛围,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三,优化管理,凝聚人心。幼儿园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重教师的感受,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积极暗示,避免消极命令,[6]帮助教师体会到自身价值,感受到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同时,还应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帮助教师制定切合实际的自我发展规划,并为其提供支持条件。
幼儿教师成长的管理策略
一、园本教研的提出
当前从国家教育部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把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的意见和要求。但就一所幼儿园或一位普通教师而言,教师的发展是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的每时每刻的,如何有针对性地将对教师的发展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我园在上级领导部门的统筹安排和园长的鼓励下,让教师参加相关的岗位培训和学历进修,发现教师的学历是提高了,但却不能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尤其在园本化特色课程的建设中,教师的问题和困惑更趋专门化、个性化、本质化。因此,要提高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还是要立足园本,我园提出“基于行动的园本教研”来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实现教师与同事及专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新型的园本教研模式向日常教研要质量,成为促进教师成长,成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对园本教研的认识
园本教研源于园本培训,都是为了满足幼儿园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而组织进行的。但园本教研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园本教研必须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围绕幼儿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园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园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园本教研必须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园本教研要研究幼儿,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三、我园现状的分析
立足园本开展教研活动的前提是要对幼儿园现有的师资队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在全园内发放调查问卷发现,以往教研模式最大的不足在于形式单一、呆板,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培养采用灌输为主的方式,很少考虑教师个体的感受和需求,教研活动中教师间的交流大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对问题和方法的深入探究。
四、探索园本教研促教师成长的实施策略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内在需求,让教师的特长和潜能得以发挥,同时幼儿园的特色得以张扬,我们必须有所创新,探索适合本园的教研模式和策略来促进教师成长,做到“教学有特色,教师有特长”。
1、完善制度 为使园本教研与推进实施新课程、构建本园特色课程相联系,我园在充实教研领导管理队伍的同时,重视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制定并实施了《理论学习制度》、《教师岗位考核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文明班级评选制度》、《教科研新星评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园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2、满足内需 为针对教师不同的个体需要,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资历的教师的需求是什么,通过在园内发放调查问卷发现:新教师希望对新、老《纲要》和国内外教育思想进行解读和对比。同时,也希望在教材教法、听课评课等方面得到帮助;相比新教师,5-10年教龄的教师除了和他们有相似的希望外,还希望了解一些教改的新动向,更有75%的教师希望得到自身特长地提升,以便发挥教各自的专业个性,逐步让自己的教学富有特色;而10-20年及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则更关注国内外教育思想、教改新动向和教育科研的方法。这表明,教师对于自身专业成长是有内在需求的,但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加以区别对待。
3、营造氛围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天堂,对教师而言也应是“富有欢乐与吸引力的宇舍”。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位教师的心灵渴求,在这种环境下开展各种教研工作能极大地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教师工作与教研的艰辛,不断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与鼓励,而不是盲目加压,动辄埋怨、批评。尤其对那些“短板”的教师要尊重、宽容,可能他们在教改过程中悟性比较差、行动比较慢,但是面对他们一时的错误或失误要宽容,我们要在他们背后组成强有力的“智囊团”,指出和鼓励他们的优点与创新,帮助他们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这也有助于他们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想,教师们置身于被关爱、被理解、被信任、被推崇的教研氛围中,内心中流淌的就会是喜悦与信任,教育中涌动的就会是爱心与尊重,教研中点燃的就会是激情与智慧。
4、拓展形式 园本教研必须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教师乐于参与的各种形式,提高园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园本教研在带给幼儿园机遇的同时,还带给教师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纲要》、感知方案教学、瑞吉欧教育、《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等,要求教师客观地、辨证地看待各个教学流派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帮助教师了解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好书推荐促学习内化 变革源于思想,思想来自学习,园本教研想以发现问题为开端,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屋建瓴,学习是减轻教改压力的力量源泉。然而幼儿园的教育非常琐碎,有些教师抱怨没时间看各种书籍,于是教科室成员每学期都针对不同的年级、课题组推荐不同的书,每个班级还需轮流推荐好的文章,教师看后都要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帮助教师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3、集体备课促合作研究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开展的以年级组、课题组为单位的“多人一课”合作型实践反思研究活动,为教师的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供了机会。同时在观摩“同教材、同教法”和“同教材、异教法”的活动中也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4、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因此把“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议课”一体化不失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把活生生的教学现场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诊断、评价与质疑,一改以往“只听不评、或只评不议、或只有他评而没有自评”的传统。它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促进教研组的集体反思,因而能更有效地促进所有教师获得新的认识,并在未来的实践中作出新的尝试,进而实现专业上的共同成长。
5、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园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教研员或专家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6、论坛沙龙促交流沟通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希望教研活动能形式活泼多样一些,这符合幼儿教师的特点。所以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教学论坛、学术沙龙、主题辩论会等活动,便于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唇枪舌剑。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也有利于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辨证地看待我们的教育行为,互相取长补短,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7、课题研究促教学特色 为了提升师资队伍的品质,让教师们逐步从“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以课题为载体,在实践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做到课题研讨经常化、问题解决及时化、经验总结提升化。逐步形成教师的教学特色,打响幼儿园的品牌。
幼儿教师成长的管理策略
一、从借鉴型教学向自主型教学转变
新教师刚刚参加工作,虽然学习过基本的理论知识,对工作也充满热情和向往,但由于教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实践性强,新教师往往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提高新教师教学技能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新教师走进课堂,去听课,去学习,去揣摩,感受最真实的教学环境,感受老教师身上所表现出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调节教育行为的魅力和机智。比如在课堂上学习老教师如何准备和演示教具、如何处理幼儿纠纷、提问有什么技巧、如何动静交替促进师幼互动等等,这些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只有多听老教师的课,才能领会其中的上课技巧,并且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借鉴使用。这种模仿和借鉴,让新教师少走弯路,大幅度缩短了成长周期。除了走进课堂,我园还经常开展“老少教师经验交流会”、“优秀教师报告会” 、“1+1”的新老教师传帮带等活动,以此加强新老交流,让新教师逐渐体悟职业的隐性经验和缄默知识,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教学智慧。
借鉴优秀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借鉴型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新教师成长过程的第一步,如何形成独具特色、有个性的、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向自主型教学方式的转变才是新教师真正成熟、真正独立的标志。因此新教师在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时,应当去粗取精,结合自身的特长特点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实践的过程逐步摸索出一条既能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又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我园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时,更加注重对他们心理的调整,帮助他们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世界,让新教师不仅拥有学习的能力、教学的能力,同时也具备创新的能力和迎接挑战的勇气。在新教师熟悉教育教学常规并初具特色后,我们大胆放手委以重任,让她们在幼儿园上公开课,参加区级赛课,参加教研组课题研究。新教师承载压力的过程,就是快速成长的过程,也是实现向自主型教学转变的过程。
实现自主型教学是新教师成长成熟的必由之路,这是一种自主的行为,别人无法替代,只有引导和帮助新教师实现从借鉴型教学向自主型教学的转变,他们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二、从主导型教学向引导型教学转变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新教师刚刚接触工作,急于在工作中树立威信,让幼儿们能够听话、能够秩序井然,不出乱子,因此对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经常以高控制、统一指挥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束缚了幼儿自身的个性发展。比如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经常是教师做主分配角色,不给孩子讨论选择角色的机会,因为担心幼儿争执不下、难以收场。或者教师事先分组给孩子排练,最后组合为一个看似完整的、整齐划一的表演。这种典型的主导型教学模式在新教师身上尤为突出。针对这类现象,我们要求新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努力从主导型教学向引导型教学转变。 蒙台梭利说过,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这是每位新教师必须下功夫做的功课。教师要善于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运用有关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及时判断幼儿的行为并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问题”。 当幼儿遇到困难来求助时,教师首先考虑是否要“介入”幼儿的活动、怎样“介入”、“介入”的程度是多少,不主导而是引导幼儿的思维,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引导者”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这一角色的成功扮演是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优秀专业素养的充分体现。
三、从实践型教学向反思型教学转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可以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只有经过反思以后的认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反思型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对于新教师,还不太清楚反思什么和怎么反思,所以我们应该为他们设立明确具体的反思目标,并根据反思的情况不断给予具体指导。比如新教师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反思,让他们说思路、说目标、说过程、说不足,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同时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共同寻求新思想、新策略,来解决问题,以此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反思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也对说课、评课起到了促进作用。 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教育三人行”、“问题沙龙”、“思辩会”等反思活动,鼓励新教师带着话题来讨论,带着经验来交流,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鼓励不同意见的辩论,共同发现存在的困惑,共同想出对策,在取长补短、相互反思中调整教育行为,改进教育方式。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再实践,循环反复,螺旋上升,持续发展。这是一个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学进步的体现,更是新教师成长之路上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这个“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更是建立在新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情感之上,只有热爱这一职业,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去实践、去反思,才能让新教师从一个台阶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