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大家姚宗勋和他的散手训练
散手是一项对抗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作为中国武术重要内容的散手运动,它是二人按照一定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进行斗智较力,制胜对方的徒手搏斗运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意拳大家姚宗勋和他的散手训练。欢迎阅读!
意拳大家姚宗勋和他的散手训练
姚宗勋先生是我国划时代的拳学大师,在意拳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自1937年,姚宗勋先生从学于王芗斋先生开始,他抱着坚毅不拔、力学精研的治学态度,在站桩摸劲的过程中,他也遇上困难,据姚老先生,后来说:“王老之技力已臻化境,要做什么得什么,信手拈来都可发人丈外,以浑圆力为例,初学者其实并不容易掌握”。但姚老先生把浑圆力从前后、左右、上下等六面力量分开逐步摸劲,最后豁然贯通。
姚宗勋先生在王芗斋先生芸芸弟子中,经数年苦练揣摩,脱颖而出,独领风骚,不是侥幸的,是他每天花上八、九小时苦练精研的成果。王老赐名“继芗”以嘉其志,并示继承之意,他的一生,都在钻研苦思,除了早年的成就外,较后期有两点是他成就的突破:
(一)是他在完全保留了王老先生技艺的同时,再有所创新。据承光师兄云:“一次,姚老先生指导学生集训推手,非常认真,走步推手像对打一样,张师叔说:‘么会这样推的,王老当年教我们是定步子推的,这有利于发力’姚老先生说:‘们推手加上走步是配合时代的步伐,及要求在活动中找劲,即所谓建立动态平衡,前人竞技过招。就是搭手一招半式,就把对方发出以定胜负,但未来的趋势将是擂台竞技,推手也好,散打也好,都在擂台上进行,故必须加上走步配合,及加上体能的培训,才可适应在擂台上发挥。所以进行活步推手就是要适应当前社会的趋势’。”
(二)是姚老先生经过黑暗的十年浩劫后,于1979年9月回到、北京,再度发展他的意拳事业,与北京市体委部门合作,把意拳的训练方法融入现代体育竞技比赛中,例如:田径、游泳、射击、球类等,藉此培养运动员的心里意志及尽快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体能,这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在姚老先生较后期的阶段,即1981-1984年,他积极培训意拳的接班人,因此挑选了一批意拳的生力军,在其居住的朝阳区小关地区作强化的集训,当时主要成员包括姚承光、姚承荣、崔瑞彬、刘普雷、武小南、白学政、芦祥、周长江……等。逢一、三、五下午一时三十分至五时三十分,每次四小时的强化集训,内容包括:技击桩法、拳法、腿法、打手靶、打沙袋、推手、散手对抗等。散手对抗时,就像比赛一样,每对打4-6回合(每回合3分钟),之后还要作2500米的快速跑步拳法及变速跑步拳法。姚老先生要求非常严格,有时亦因为太严格,偶觉学生不达水平的,都会生气,就像承光师兄说:“他老人家生这么大的气是生我们恨铁不成钢的气呀”!可见姚老先生对散手的训练是有其一套方案的。
意拳散手又名断手、散打、格斗、过招、实作等,就是经过意拳之基本功训练后,例如桩法、试力、发力、推手、拳法、掌法、步法及腿法等。把各项训练整合起来,两人在不附加任何条件限制下,全自由型地综合对打的徒手搏击。
任何一个门派的武术都必须经过散手训练,才能达到学以致用,意拳的训练,更突出散手实践的重要性,即使在基本功训练时例如:发拳、发力、踢腿、走步、进退步、环绕步时,都要求整体配合的攻防训练。概括地说,意拳散手的训练,可循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一)意拳散手的发挥,其实是检视所学之基本功是否系统地训练有素及是否扎实,有不足处便加强训练。
(二)训练临敌时,不管对手是谁,首先要精神上压倒对手,要全力以赴,要有充份的自信、无惧、机智、冷静、果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以最直接简单的动作,发出最具爆炸性的威力,务求一击必中。古拳家前辈有所谓三不打之说,就是:“打不准不打,打不重不打,打不死不打”。就是指出手要准、要快、打击力点要重,要具爆炸性及杀伤力,即使对手身形及功力都可能略逊于自己,也要以狮子搏兔之精神,全力以赴。
(三)意拳散手的训练,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要像真正的对搏一样认真和严格,步法要灵活,进退纵横,与拳法掌法及整体各部配合得宜,周身协调统一,进攻时,步步紧迫对手,步步占先机。遇到敌人狂风骤雨般攻我时,千万不要乱,沉股应战,步法更不要乱,进退有度,横走竖冲有法,时刻保持冷静,机智,灵活的心理和状态,寻找机会及有敢与敌拼拳的心态。
(四)体能的训练,在意拳的训练体系中,自始至终强调健身与技击的整体性,没有强健的体质(体能),根本就无法施展技术,体能在相互对搏或擂台上都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在擂台上,所以意拳的体能训练,特别要求更强化地培养,例如击空拳及击打沙袋及相互对打等。如3分钟1回合,共打3回合,意拳的训练要求有5分钟1回合及打5回合的气力,这样在台上才有充足的体力把技术发挥。训练体能的方法包括:慢跑、快跑、跳绳、爬山、发拳及打沙袋等。
姚老先生一生劳苦,经历了十年牧马荒郊之劳,食不果腹之苦,1979年回到北京后,又全力投入意拳再发展及献身于国家,把意拳的训练方法融入各项体育竞赛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对意拳的发展,可谓鞠躬尽瘁,不惜一切,包括陪上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最后积劳成疾,终于在一天,在靠墙站了两分钟养生桩后说:“我太累了,我想休息休息”。自此以后,姚老先生就再也没有站来。
宗勋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是旷世之才,治学态度严谨刻苦,成名后又终生献身意拳事业,但一生坎坷,令人叹惜,难道真是天妒英才?他的离去,又岂只是意拳界的损失,简直是中国武术界,甚至是世界武术界的损失,他在意拳的发展史上、在中国的武术发展史上,是千古完人,千秋万代,永垂不朽的!
我于1988年在香港与承光、承荣师兄见面时,受两位师兄之鼓励,经我们三人商量一个月后,确定成立“香港姚氏意拳纪念研究学会”,藉此缅怀姚老先生的一生功业及其高风亮节,亦藉此在推广意拳方面尽一己之绵力,当时之核心成员有区佩卿,黄国龙,小儿徐耀邦,区景华,周晓明,李耀辉,刘玉明及颜昌恒等。多年来推广意拳方面未敢稍懈,亦一直与两位师兄保持紧密之联系。未来的日子,我和弟子们会继续努力,与两位师兄及国内外同道,为意拳的发展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