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励志的短文章

2016-12-13

人生是美丽的,人生是甜密的,并不代表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你需要的是励志的人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励志的短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励志的短文章:你愿苦其自身,必将掌声雷动

文/颜夕遥

前阵子有个很久没有见面的前同事约我吃饭,叫小雯。家在北方,毕业后一个人南下广州工作。

印象里她是个很瘦弱也很脆弱的人,经常因为生活和工作的种种而一脸愁容。面对过大的工作压力会掩面哭泣,面对上司的严苛会默默流泪,闲下来的时候也会经常跟我们抱怨家人和朋友们对她的不满。大家一开始会安慰她,后来发现安慰起不了多大作用后,都只是默默听着。或许正是因为这些负能量,她在公司留下的朋友少之可怜。

我们电话约好在离我家很近的餐厅见面,当天她来得很准时,见到她的时候我很意外,她与印象里的小雯截然不同,嘴角总是饱含笑意,说起话来也是神采飞扬,连谈话都变得轻松自在。交谈中才知道,她现在和同事们相处变得很好,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并且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也升了职。一切似乎都美好起来。

分别的时候我忍不住问她是什么让她改变了,她很不好意思地笑笑:经历了才知道,以前的我太矫情,要想战胜脆弱,还得苦其自身。

回家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其实这种情况我们都曾遇到过,像小雯同样脆弱的人,生活里随处可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在辗转难眠的深夜打开手机翻出一排排通讯录,竟然找不着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又或者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打开了好朋友的对话框,敲下了很多很多话,在摁下Enter键时缩手犹豫,然后一个字又一个字的往回删掉,也不知道这个往回删的过程是不是就叫做成长。

但开始明白,每个人都会有赶不走的阴郁和这个年纪的烦恼,何苦为人徒增负能量。即便心中汹涌澎湃,也要开始学会独自承担和坚强。一时的安慰的确可给予人短暂的温暖,但也能让长久筑起来的堡垒瞬间崩塌,让场面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甚至让情况糟糕得一发不可收拾。

不是每一次跌倒都有人扶着你站起来,通往美好之路并不容易,一味地放任,只会令我们脆弱得不堪一击。面对生活那份淡定需要慢慢积累,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是与生俱来,更是需要独自承担。

做人首先要看得起自己,但是不要太看得起。很多抱怨和牢骚看得过重不仅给自己徒增无趣,同时还牵连到别人。站在远处看自己真没那么凄凉没那么多舛,与其夸大事实赢得同情,不如放宽心态让其淡去,那么下次他人的理解和体谅你会懂得更感恩和淡然。

让软弱和自己独处,时间和生活会教会我们自己弥合伤口。情绪糟糕的时候为自己买束鲜花;捧着爆米花看一场电影;又或者听一首许久没听过的老歌;实在想哭就在家好好哭一场,总要去找到当下最合适的方式来化解情绪,心中才能慢慢回复柔软,而那些阴郁和风雨,别怕,它们总会过去。

一味地用眼泪和脆弱来逃避问题并无多大作用,哪怕是硬着头皮去接受和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过后才发现那是前进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生活是这样一件甘苦自知,敝帚自珍的事情。你若愿苦其自身,才能掌声雷动。

关于励志的短文章:你给生活机会,它才会赠予你风景

文/十里红妆

你为什么来北京?

决定来北京的最初,很多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那时我想了很多种答案来面对不同人的提问,也选择了对某些人以沉默来回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熟悉在这个城市生活的节奏与步伐之后,偶尔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你为什么来北京?

昨天,当夕阳的余晖笼罩着整个城市时,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厨房里忙碌,为自己准备晚餐,一个人的晚餐,标准的三菜一汤。合租的室友在旁边洗衣服。各自忙着手里活儿的同时,我们间或的交谈几句。不痛不痒的聊谈,有一搭没一搭的你来我往。

她问了一句:“你为什么会来北京?”

我把很久以前准备的那套说词翻出来:“北京机会多。选择也多。”

回答之后没有得到回应,我转身一看,室友早已离开。我微微一笑,专注手下的活儿。脑子里想着今天的红辣椒炒肉拍成图片发到朋友圈,应该不会再被认为是番茄炒鸡蛋吧!

很多时候,人们提出一个问题,期待你的回应来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但更多时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自我追问自我思虑的过程。比如那位室友。

在这个城市里,每天都有人带着希望和憧憬兴奋而来,也有人满怀无奈和伤感黯然离去,更多的人依然在这个城市里奋斗与坚守,或是麻木不仁,或是按部就班,亦或是打了鸡血一般的激情满怀。无论在行为选择的背后掩藏的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总归他们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演绎着自己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

我相信,只要还在这个城市生活,不管是你,是我,还是她,不时,总会被人突然问一句:“哎,你为什么来北京?”届时,你会怎么回答?是如同那位合租的室友,在某一个波澜不惊的傍晚,企图对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寻求答案,抑或是突然意兴阑珊的自我询问思量。也许,会如同曾经的我一般在午夜梦回之时迷茫前方路途。

不管处于哪一种状态,我坚定的相信,总有一天总会找到答案。就如同今天的我,独自一个人在这个城市生活九个月之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为了不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在过去的九个月里,也幻想过倘若不曾来到北京,我的生活将如何继续?也许做着那份外表光鲜而实则无趣的国企工作,几年后无疑就是嫁为人妇,相夫教子在那个我长大的小城里并了此残生。最初,也觉得这样的结局没什么不好,至少很安全。安全的诱人,诱人的难以抗拒。就像是严冬寒雪里周末早上的热被窝,真想一直在里面舒舒服服的沉沦下去。但是,被窝睡久了,就会觉得太无趣,时而想找本书来阅读,时而又想听首歌来欣赏,时而又觉得看部电影也不错,总之最后,你一定会离开那被窝,最终你当然会回归被窝的,但也许那是又一个夜晚的来临。

做不喜欢的工作,嫁不喜欢的人,偏安一居甘做井底之蛙,我的一生难道就这样下去?那时的境况,寥寥数语足以可以概括一生: “ 十年寒窗,学满毕业,偶有因缘,得入政企。工作勤恳,然天资平庸,不善长衣舞袖,终泯然于众人。韶华之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为人妇,期年又迫于流言蜚语及双亲期盼身为人母,五十年锅碗瓢盆家长里短纷争不断,六十载心系子女百般算计千番教导肝肠寸断。年四十,丧考妣,再见无期;年五十,沦孤巢,多病缠身;年六十,儿女成家皆离左右;年七十,失侣无伴独来独往;后期年,此身亦殁,一生无功亦无过。 ”

生活固然是不完美甚至是平庸的。我也并非想要活得如何光鲜亮丽。当然,它也未必一世安稳甚至风波不断,但我想至少不能因为畏缩而抱憾终身。

追求安全及确定性是出自一种自身本能的反应。它对我们的吸引力如同地心吸引力一样无处不在。而我们的精彩恰好也在于地心引力的充斥其间。建成摩天大楼对峙苍穹,创造飞机与云比肩,发射脱离太阳系去更远的世界探索的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 …… 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在抗拒,抗拒那些难以抗拒的东西。抗拒安全的诱惑,抗拒舒适的堕落,抗拒自我的本能。如果说追求安全是我们的天性,那么抗拒本能也同样是我们的天性。它们这对矛盾体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内心里对抗,此消彼长。

我们已然习惯于生活在安全地带,被老师、父母、师长以及书本的汤勺喂大,习惯了去询问他们:“请告诉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后是什么?”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活在别人的言论中,而不再享有抗拒本能的权利。长久以往,我们不再新鲜,心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原创的、清新的和明澈的。渐渐的,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遵循自己的想法,抗拒本能的安全,在尴尬的年龄放弃一切来到北京从头开始,给自己一个机会,给生活一个机会,是目前为止我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情。

“如果最后我终将迫于生活的各种原因嫁于不爱的男子,那么可否让我在可以选择的时候一直安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初的勇气只是来源于这样的一种想法。觉得不做挣扎的人生太过于可怕,然由于对另一种人生的无法预见,让我胆怯,不敢选择。而当这条路终于被我走出来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蔡康永有段话可以很好的诠释:“ 15 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 18 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 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28 岁出现了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的前期,如果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风景。”

不给自己设限,试一试又何妨呢?高山,若总不去攀登,那就永远只能是高山,终生仰望,若征服过,便成为你脚下的一方尘土。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样,你给它机会,它才会给你风景。

诸多的朋友之中,有一位 A 姑娘,虽说不上特别的漂亮,但五官非常和谐,丢在人群堆里也是抢眼的很。家里经济条件也十分优渥,称为富二代也不嫌过分。周围的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她,只要一直负责扮演公主的角色就足够,可是,很多时候却觉得她过的比任何人都更加的努力。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国内一流的高校,在校期间参加了不少项目,都是些让人觉得又苦又累也不讨好的项目,她不仅做的很认真,还保持所有科目成绩无人能敌的高度。

我曾问过她:“何必这么辛苦,你所拥有的,已经足以让其他人奋斗一生也未必能赶超。”当时她回答我:“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即使不是某某的女儿,难道我就没有可以立足这个社会生活的能力了吗?

她经常只身一人出国旅游,有次回来后告诉我,她决定要考取英国一所全球着名的学府进修博士课程。我知道那份工作,她曾经非常看中,为了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她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艰辛。问她是否考虑清楚,她说:“世界太大了,我需要给自己机会,不断的去攀越,去发现,去尝试。我愿意死在前行的路上,而不是死守着一成不变的现在。”当她拿着高到变态的 GRE 和托福成绩,附上录取通知书放在我前面的时候,我的人生轨迹也因为她而悄然的发生了转变。我们是同一天离开故乡的城市,她出国,而我来北京。

时常,我们会遇到一种生活状态:对生活失去热情,对什么都得过且过,没有追求,觉得空虚无聊且肤浅。这一切可能只是由于我们习惯于安逸的生活,沉溺于周末早上的热被窝,被我们本能力的地心引力所束缚。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尝试一些新的选择,去走一条看不见结局的路,去不断的学着给生活机会。

如果不曾在早晨毅然爬出温暖的被窝出去散步,你就没法体验到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射到人间的美丽。如果不曾在闲暇时出去旅行,你就不会欣赏到小河里流淌的溪水,树林间习习的薰风。

人生苦短,请去探索!一朵可爱的云彩、衬着蓝天的高山、春日里的一片绿叶、壮丽婉转的山谷、绚灿夺目的夕阳、或是一张动人的脸庞,一个温馨的片断。宫崎骏在他的电影里说:“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自己,在做着我不敢做的事,在过着我想过的生活。” 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另一个自己,只要我们愿意,就没有我们不敢做的事,就能过我们想过的生活。

请给生活机会,这样它才能赠予你风景!

关于励志的短文章:文凭是平庸的保障

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凡·高。

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凡·高就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当今中国,需要文凭,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受过小学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学教育而一事无成的人,也太多了。“学历”与“成就”应是正比,不是这样的。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根本就怀疑“培养”这句话。凡·高谁培养他?齐白石谁培养他?

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贵的东西。画出动人的画,凭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画的那个朝圣的小姑娘,那么苦、那么好看,但她自己却不知道——艺术就是这样,凭这一点点就打动人了。

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的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

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想当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画得好得无与伦比的人,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然,那三分之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人。我实在不忍享受“水浅”而“火不热”的生活,遂毅然出国,“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今年年初,我又回来了。

我一回来,还在美国的不少中国同行就忧心忡忡诚心诚意追问我:适应么?习惯么?后悔么?那意思,就是怕我回来又“受苦”。

中国人大抵是惯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而我所见美国艺术家,一个个憨不可及,做事情极度投入、认真、死心眼儿、有韧性,即所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也。

同人家比,中国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老实,要说踏实老实的憨人,中国不是没有,只是少,例外,吃亏,混不开。

放松政治钳制、美学观略略放宽、创作格局稍许多元,是做文化起码的前提。八十年代用过一个词,叫做“松绑”——不少语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实情给说出来。

真率是很高的要求。真率也是品德。

我为什么喜欢鲁迅?他骂人、斗争,不买账,一辈子叫板,但是孝顺、善良、心软。西方一些知识分子、艺术家也是,很惊世骇俗,但私下很纯朴、真实。中国这样的人不多,要么惊世骇俗,人不可爱;要么人可爱,却没有骨头、锋芒。

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我一点不关心中国学生的英语如何。我看见大家的中文一塌糊涂。我们千千万万的“好萝卜”如今是英语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