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期末练习试题

2017-06-18

特别是在语文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大家都准备好了语文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教版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期末练习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鲁教版高一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期末练习试题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肤浅(fū)竞相诽谤(fěi)

忌恨(jì)繁芜丛杂(wú)

B.诅咒(zhòu)豁然开朗(huò)

领域(yù)得心应手(yīng)

C.诬蔑(miè)卓有成效(zhuó)

衷心(zhōng)非同寻常(xūn)

D.要素(yào)永垂不朽(xiǔ)

爱戴(dài) 不可估量(liang)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烦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B.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致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D.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扶去,只是在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__________。

(2)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__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3)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_______________的人。

A.摸索即使诬蔑 B.探索即使侮蔑

C.摸索只要诬蔑 D.探索只要侮蔑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

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B.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甚至在数学领域),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小题1】“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这个短语似乎不写也行,但作者写上并放在前面,作用是( )

A.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伟大意义。

B.强调马克思的发现比达尔文的发现意义更重大。

C.说明马克思和达尔文一样伟大。

D.强调马克思与达尔文一样,经过艰苦努力才发现规律。

【小题2】从句子结构、句意两个角度看,对上面这句话有四种不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因果复句,从“所以”前的分号处划开。前一句为因,阐述物质决定精神;后一句为果,阐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是因果复句,从“因而”前的逗号处划开。前一分句为因,阐述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后一分句为果,阐述必须由经济基础解释。

C.是单句,主语是“马克思”,谓语是其余所有的文字。句意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D.是单句,主语由开始“正像”到“简单事实”,谓语是其余所有的文字。句意是阐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小题3】根据句意,按正确的语序把下列的词语填在下面两个句子的横线处。

(1)很少有人像他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地进行斗争。

①卓有成效 ②满腔热情 ③坚韧不拔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2)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①爱戴 ②悼念 ③尊敬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克思之墓(节选)

南 帆

①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如此等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一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一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

②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做阿尔勃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

③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从事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太在乎皇家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

④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白日梦,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⑤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太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⑥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所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主持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⑦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

⑧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就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用语包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

B.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

C.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

D.本文基调略显苍凉:立志改革旧世界,终生为平民奋斗的马克思在死后被众多平民冷落,连自己的墓地也成了他人的私有财产。

E.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

【小题2】文中写戴安娜受到人们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写对表现马克思起到了什么作用?

【小题3】为了突出中心,文章中多有呼应对照的语句,请找出两处这样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4】对镌刻的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作者“心中无限感慨”,你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慨”?

语言表达

(2010山东,21)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09年在我省举行,请为本次运动会拟写主题口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育精神,体现山东人民的精神风貌,言简意赅、便于记忆、朗朗上口。不超过20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