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乓球急长发球的讲解
急长球在比赛中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业余球界,是一种可以直接得分的利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兵乓球急长发球的讲解,欢迎阅读!
兵乓球急长发球的讲解:
发短球和急长球完全不是一回事,发力和摩擦都是不一样的,短球你用好重心加上旋转就可以了。然而急长球你则需要身体做多方面的协调,力量、速度、旋转融为一体方可发出“一招致胜”的效果。
1、握把:拍子要立起来,做勾手发球状(尤其是直拍)。手指基本是在“捧”着球拍,这样能较好地使用球头发力,增加瞬间速度。
2、引拍:如果你要发不转或者上旋长球,肘部向后拉,以向前发力为主制造出不转和上旋。如果你发下旋长球,肘部向上拉引拍约与肩高,以向前向下发力为主。
3、站位:发急长不转(上旋)离台越近越好(切不可犯规)。发急长下旋则要离台远些,我的经验是30-50公分,这样发力可避免球拍碰到球台,也更便于身体向下发力。
4、拍型:不转球拍型立起只击不摩;上旋球击时前倾;下旋球稍平在击打时迅速切入台下。
5、重心:发不转时重心向前压后迅速制动,发下旋时重心迅速下压。
6、手腕:放松且迅速抖动撞击或摩擦。(为保证发球稳定性,可适当可一点侧面摩擦,不建议加多而影响球的速度)
至于怎样使用重心在此不再说明,因为这不是一句半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还有就是落点问题相信大家都懂,也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发急长球时身体务必放松,用好重心至关重要。我的体会是急长不转与上旋应为“蜻蜓点水”,急长下旋则为“饿虎扑食”。这是相对于发力而言的,也就是说一个要轻一个要重。另外,击球时入射角一定要小。
没有急长球,就不能制约对手的接发,你的短球也不会有威胁。根据对手的站位,长短接合、快慢结合才是发球抢攻的法宝。
延伸阅读:乒乓球的衔接技术
乒乓球是非周期性项目,运动员要将台面的来球准确的进行回击,就必须根据不同落点、不同旋转、不同速度、不同力量和不同节奏的来球,合理的使用各种相应的技术。每次回击都会有技术上的调整,不可能完全一致,就是相同的技术动作,也会在力量、时间或拍形的调节上有所区别,没有一成不变的招式。这种调整和连接技术与技术之间的载体,就是我们所说的衔接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技术是运动员技能与技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技术的运用上起着支撑的重要作用,是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志。
练习中反映出的技术状态不是战时的状态,因此,要求训练向实战状态转化是重要的。转变之一是减少单个技术的练习比重,增加结合技术的练习时间,加大技术练习上的难度,提高训练中的对抗程度,缩小训练与比赛之间的差距。
在结合技术的上,要从实战出发,突出重点,解决正、反手两边技术的衔接问题,解决不同旋转、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线路和落点之间的技术衔接问题。根据运动员的的打法特点和技术风格,抓好各自的衔接技术。要设计出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个性训练方案,在训练中因人而宜、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衔接技术的高低是运动员各种技术熟练程度的反映。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初学者就具备很强的衔接水平。只有当运动员进入技术的熟练阶段后,衔接能力才会逐步显现出来,等到达技术的自动化阶段时,衔接技术就会上升为一种实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时,比赛不是在比技术,而是在比战术、比能力、比智慧,衔接技术就会做为全部技术势力的依托,在这样的层面凸现出来。由此,衔接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于衔接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选手,在比赛中总感到力不从心,就不令人奇怪了。唯一的选择是继续加紧练习,提高各种技术的熟练程度。尤其是要加强结合技术的练习比重,逐步减少定点定线等有规律的练习内容,增加无规律的球路训练,提高练习的难度。
说深一点,任何技术的形成,都是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试图与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神经建立起一种联系,开始形成的联系是暂时的,但随着技术训练的程度加深,生理学把它称作为刺激阈值,这种暂时性的联系就得到了强化,也就是刺激阈值达到了一定的强度,神经系统就会形成相应的神经通道,学科上称之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后,今后只要出现类似的信号,神经通道就会自动打开,身体就会对信息作出自动的反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动作的自动化。
就象你刚认识一个人,开始你会记住他的名字,如果不经常接触,过段时间也许你就忘了,但如果你们经常在一起,你不仅会永远记得住他的名字,而且,只要别人提起他,或者你一想到他,还能说出他的性格特点和爱好、习惯。
无疑,要建立起衔接技术的条件反射,全靠你自己去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