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2016-11-03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仅发展方式要转型,发展改革工作也面临转型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因此,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如何改革创新、积极作为,努力开创新常态下全省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就显得既重要又迫切。刚才,我们认真传达学习了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郭树清省长对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大家要用心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根据委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重点出亮点,过去一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成绩

20xx年,全省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工作指导重大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区域、惠民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生产总值5.9万亿元左右,增长8.7%左右;粮食总产达到919.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公共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增长10.2%;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连续十一年“双过百万”;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5.5%和12.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全省发展改革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把握大势、抓住大事、办好实事”的要求,坚持“把重点抓起来、把亮点抓出来”,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具体表现为如下“七个一批”:

(一)推进落实了一批事关山东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2013年6月省部会商以来,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孙伟常务副省长等领导同志多方协调、亲自推动;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城市,组织精干团队,靠上工作、紧盯落实,推动省部会商事项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一是,快速铁路网的规划建设将构建全省铁路运输新格局。20xx年是我省铁路建设大丰收的一年。“三纵三横”快速铁路网规划获得国家批复,全省人民热切期盼的“黄金通道”济青高铁可研报告国家正式批准。黄大、青连、石济客专等“四纵四横”重大铁路项目开工建设;青荣城际、瓦日、邯济扩能改造、胶新电化等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015公里;全省累计有京沪高铁山东段等13个项目建成通车,完成新建和改建铁路3050公里。二是,“外电入鲁”战略的加快实施将实现“电从天上来”。内蒙古锡盟至济南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内蒙古上海庙至临沂、陕西榆横至潍坊的“外电入鲁”特高压大通道获批开展前期工作。这三条新通道建成后,接受省外输电能力可达到2500万千瓦左右,我省将有三分之一的电“从天上来”,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应、改善大气环境和推动转型发展现实意义重大。三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的配套完善将打造交通运输发展升级版。编制完成了全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民航、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向社会公示;省政府出台了配套实施意见并部署实施。这充分体现了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要求,为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绘就了美好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区域重大事项的争取落实将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设立,成为全国第九个新区,为全面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成功将40多项建议纳入国家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在环渤海七省(市、区)中是最多的。我省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青岛蓝色硅谷获国家批复,国家同意列入中原经济区的聊城、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有关优惠政策。五是,新一轮重大事项的省部会商将为全省当前和长远发展提供强力支撑。20xx年12月8日,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等领导同志亲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了新一轮省部会商,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日,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复函我省,同意将渤海跨海通道、京九客专商丘以北、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等事项在国家编制“十三五”规划时给予统筹考虑并大力支持;同意支持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济南轨道交通规划近日获得批复。中国铁路总公司明确给鲁南城际铁路建设出资20%,并对济南至郑州、菏泽至兰考客专等项目和曲阜、兰考分别开口接轨京沪、郑徐高铁等给予支持。六是,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投资洽谈会的胜利召开将助推全省转调创和民营经济大发展。认真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在继续做好经济合作的同时,抢抓全国工商联执委会在我省召开的难得机遇,牵头开展了面向外省民企的招商活动。累计签订合同项目2234个,其中超百亿元的大项目53个;投资额达2.9万亿元。

(二)谋划提出了一批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要成果。坚持把规划计划、形势分析研判作为“看家本领”,把调查研究作为“传家宝”和“基本功”,力求“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一是,把规划计划牢牢抓在手上。全面启动了我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初步理清了“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谋划了26个重大事项并上报国家。准确把握新常态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研究提出了201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计划指标的初步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安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把形势分析牢牢抓在手上。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三次转发了省发改委的分析报告,为各市各部门把握形势、研判走势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把调查研究牢牢抓在手上。结合经济形势分析、年度思路谋划、资金安排使用和重大项目推进等,由委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企业和园区开展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年初确定了63个重点调研课题,21个转化为各类政策文件,许多研究成果在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和大众日报刊登;报送专报160期,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累计批示600多次。

(三)协调推动了一批重点改革举措落地。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们立足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在省委改革办的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经济体制专项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和分工方案;对省发改委牵头的30项、参加的85项改革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做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声音、有作为、有地位。在行政审批和投资体制改革方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编制了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行政审批事项申报指南,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2项,占到50%;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xx年本)》,在2013年本取消或下放核准事项47项的基础上,又取消或下放了26项;运营了“阳光审批、勤廉发改”电子政务系统,健全了重大项目稽查监管体系,做到了项目审批网上全程办理、全面监控;在“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的同时,努力做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加强”。在价格改革方面,制定了深化价格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放开36项价格和收费项目。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会同卫计、人社等部门,建立了全省统一和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行了省级统筹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稳步推进两批84个县186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综合改革试点方面,争取国家批复潍坊市列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泰安、临沂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在其他领域改革方面,启动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省发改委与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了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规划;配合省编办制定了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方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协同商务部门研究制定了我省“稳外贸”26条实施意见。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核准和推动落地了一批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大项目,争取国外贷款4.9亿美元。加强重要农产品进口管理,争取棉花配额67.4万吨、粮食配额55.8万吨。临沂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四)定向精准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制造业、房地产等投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坚持把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重要抓手,拉动了有效投资,稳定了经济增长。围绕“投什么”,大力优化投资结构。结合落实国家重大投资工程包,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社会民生、农林水利、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严控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围绕“怎么投”,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实施。10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集中力量推进、上报和储备了150个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莘县至南乐等4条高速公路按期开工建设;青岛新机场获得国家批复,济南机场南指廊主体完工,烟台蓬莱机场投入运营,日照机场开工建设。围绕“谁来投”,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01.4亿元,比上年多28.2亿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东阿至聊城公路等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示范项目,投资主体均已落实。发行企业债券48支,融资497亿元,创历史新高。

(五)创新推出了一批转型升级政策举措。把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到发展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坚决压缩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增长点。一是,着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与农业、科技等部门一起,扎实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海上粮仓”等工程。实施了蜂业、烟叶、茶叶、桑蚕、中药材五个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牵头编制了牡丹、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引黄济青改扩建和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良好。二是,着力推动了工业提质增效。坚持“敲开核桃”和“一行业一对策”,配合经信等部门制定了22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我省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意见,开展了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建成违规项目清理整顿。有序推进炼化企业退城进园和布局调整。三是,着力推动了服务业科学跨越。对加快服务业发展30条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编制了“黄金海岸·仙海圣山”养生服务产业聚集带发展规划。加大服务业四大载体扶持力度,放大服务业引导资金效应,开展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四是,着力推动了创新能力提升。会同科技部门争取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获得批复。组织实施了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65家,加快7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0个省级示范基地建设。牵头编制了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开展了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信息惠民、区域物联网等试点。五是,着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实施煤电“上大压小”,关停了一批小火电机组和小煤矿。积极推进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11%。争取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201个,开展了节能评估审查,编制完成了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顺利通过了国家减碳目标考核。淄博、临沂市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

(六)探索形成了一批推动区域发展新机制。坚持“面上推开、点上突破、融合互动”,创新了区域发展推进机制,积累了行之有效的经验。一是,创新了规划推进机制。开展了蓝黄“两区”规划实施情况检查推进,实现了“大展示、大破解、大推动”,达到了总结成绩、展示亮点、找准问题、明确方向、鼓劲加压的效果。联合省直有关部门编制修订了“一圈一带”14个重点专项规划、5个省级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了沂蒙革命老区发展规划。二是,创新了要素保障机制。切块安排区域专项资金26.5亿元,由各市自主确定了479个项目予以扶持。争取东营市和省直有关部门支持,调剂异地占补平衡耕地指标,主要用于推动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在省委组织部指导下,实施了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确定了两批34个蓝色产业计划项目;印发了加强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人才支持的意见。三是,创新了协调联动机制。筹备召开了“两区一圈一带”首次党政联席会议和“一圈一带”市长联席会议。支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一体化进程,济莱同城化在交通、通讯、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迈出新步伐。会同省军区组织了国民经济动员规范化建设集训,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争取事项落实较好。四是,创新了先行先试机制。选择了21个县开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鼓励支持高点定位、率先突破,放大示范带动效应。协同住建部门编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新型社区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新型城镇化试点和百强示范镇建设工作。五是,创新了对口支援机制。着眼受援地的改革发展稳定,带着感情和责任,牢牢抓住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大产业合作力度,增进交往交流交融,安排对口支援协作资金16.3亿元,实施援建项目307个。我省党政代表团赴新疆、青海考察确定的援建任务已全部落实,得到受援地党政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七)着力办成办好了一批民生实事。把惠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有效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兜住底线补足短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组织实施了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认真落实省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10个领域84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会同教育、卫计、人社等部门加强了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基层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牵头开展了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联合住建等部门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任务完成率和基本建成率分别达到100.1%和103.9%。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联动的结果,是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务实拼搏的结果。各市发改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给予省发改委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发改委党组,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发展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各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向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敬意和真诚感谢!

二、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新常态新作为,不断开创全省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同时深刻分析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九个趋势性变化,特别强调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我省在新常态下的阶段特征,明确指出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格局正在发生诸多趋势性变化。因此,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我们必须把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做到正确认识、积极适应和科学引领新常态。

(一)要深刻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家知道,新常态没有改变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新常态对我省来讲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机遇挑战在哪里?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但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大国政策取向继续分化、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跌落、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将冲击经济复苏。这将对我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内看,国家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专心办好中国的事情,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球布局,防范各类风险,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宏观环境总体向好。但也要看到,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外需没有大的起色,增长动能转换还需时日。

从我省看,一是,经济增长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主要是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受到要素成本提高和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二是,动力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消费作用更加凸显,但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我省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内需空间进一步扩展。但传统产业、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不足,新旧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对相关企业扩大订单、组织生产带来不确定性。三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结构调整成为新引擎,但转型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和现代服务业活力显现,成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的新生力量。但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一定刚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结构性矛盾影响发展质量。四是,深化改革布局已经展开,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但体制机制矛盾依然制约。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但诸多体制机制束缚亟待突破,有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还需集中攻坚破难。五是,社会事业得到发展,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保持持续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随着民生领域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创新社会治理难度较大,有些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较多等。对这些新常态下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各级发改部门应高度重视,认识要到位,行动要自觉,把握新机遇,直面新挑战,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做到“调速不失速、换挡不掉挡、量增质更优”,把“新常态”变成“新强态”。

(二)要努力做到“三个提升”和“三个调适”。20xx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一周年之际又对山东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这是新常态下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定位和科学指导。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提升”,即: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努力在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上争当排头兵;提升工作标准,努力做到站位高、谋划深、要求严;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市场活力方面有新突破,在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方面有新成效,在扩大有效需求、释放发展潜力方面有新举措,在加强社会治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新进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指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 左右和10% 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这是省委、省政府统筹考虑各方因素做出的准确判断。与去年9%左右的增长目标相比,主动调减经济增速,主要是引导各方面积极适应新常态,为“转调”留出余地,为改革腾出空间,以速度的调整换取技术进步、体制完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