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洪水逃生方法 洪水逃生方法
水灾泛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和土壤水份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灾害,一般所指水灾是以洪涝灾害为主。水灾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地震洪水逃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洪水逃生方法,欢迎阅读。
地震洪水逃生方法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缝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栏外也要放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断上涨,应在楼上贮备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用的工具。
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门板、箱子、柜子等。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带、被带等撕开来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子、彩色布条等)、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一定要吃些食物和热饮料来补充下能量。
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飘走。
洪水小知识
一、什么是洪水?
由于暴雨、急剧的融冰化雪、水库垮坝、风暴潮等原因,使得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面升高超过了一定限度,威胁着有关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这种自然现象,一般称为洪水。
二、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1.要让避难路线家喻户晓,让每一个避难者弄清,洪水先淹何处,后淹何处 ,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再往回折返,便与其他人群产生碰撞、拥挤,产生不必要的混乱。
3.要保持镇定的情绪。专家介绍,在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滞洪区,当地曾做过一次避难演习,仅仅是一个演习,竟因为人多混乱挤塌了桥,发生死伤事故。在洪灾中,避难者由于自身的苦痛、家庭的巨大损失,已经是人心惶惶,如果再受到流言蜚语的蛊惑、避难队伍中突然发出的喊叫、警车和救护车警笛的乱鸣这些外来的干扰,极易产生不必要的惊恐和混乱。
4.确定哪里是较安全的避难所。避难专家认为避难所的选择不容忽视。避难所的选择一般选择离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应有上下水设计,卫生条件较好。与外间保持良好的交通、通讯联系。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的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以及地势高、条件较好的公园等。
洪涝和地震小知识
洪涝含义: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被淹没的现象。 雨涝:
洪水含义: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两者关系:由于两者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通称为洪涝灾害。 例子: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1)危害:受灾人口多,受灾面积大,倒塌房屋多,直接经济损失巨大。
(2)特点:①洪水发生早、来势猛 ②洪峰次数多、水位高 ③洪水持续时间长。
(3)成因: ①夏季风强,雨季来得早、降水持续时间长、雨量大。 ②地势低平,泄洪能力弱。 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床抬高。④围湖造田,湖泊调洪能力减弱。
㈡.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①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支流多,集中于北侧,同时进入雨季,洪水集中。
③河流干流落差小,流速缓;河道淤塞,泄水不畅。
④围湖垦田,使湖泊调蓄能力低。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治理措施:
① 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②中游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③下游开挖入海新水道。
地震:
含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我国地处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例子: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和财产损失。据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650多万间房屋倒塌和2300多万间房屋损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900亿[1]
灾害: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在调查的56112个各类岩土工程灾害点中,滑坡灾害28738处,占灾害总数的51%;崩塌灾害9421处17%泥石流灾害4788处,占8%;地面塌陷2698处,占5%:地裂缝1576处,占3%;不稳定斜坡8891处,占16%。每年因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 %以上[3]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强烈地震可能使桥梁断裂、路面开裂下陷、铁路扭曲、电缆拉断、管道破裂,也可能使发电厂、变电站、水库、大坝、配气站、油库、自来水厂、电信局、电视台、电台等要害部门遭到破坏。从而使现代化的城市瘫痪。地震时,由于电线短路、煤气泄漏、油管破裂、炉灶倒等原因,往往造成火灾、爆炸等并发灾难[2]
危害:
直接危害:
地震引起地表运动,造成多方向的振动,导致地面产生裂缝、断层、坍塌,直接引发道路路面开裂、塌陷,桥梁桥面断裂、桥墩损坏,房屋倒塌、产生裂缝,地基液化、滑移。同时还会导致森林植被的损坏,引发水土流失等。
间接危害:
山体滑坡: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作整体或分散顺坡向下滑动的一种物理地质自然现象。在地震或余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滑坡[5]。滑坡的发生与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人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有关。滑坡受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特定的地质地形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岩土工程灾害。它的发生必须要具备有开阔陡峻、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和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的降雨,者缺一不可。在开阔陡峻地区,如果岩石易风化并堆积了较厚的残坡积层或人工堆积了较厚的松散物质,在暴雨之后,往往形成泥石流
防治:公路在地震中的破坏多缘于路基的损坏,其防护应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平原地区路基的防震措施应尽量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带修筑路基;在软弱地基上修筑路基时,要注意鉴别地基中可液化砂土、易触变黏士的埋藏范围与厚度,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加强路基排水,避免路侧积水;严格控制路堤压实,特别是高路堤的分层压实;注意新老路基的结合;尽量采用粘性土做填筑路堤的材料,避免使用低塑性的粉土或砂土;加强桥头路堤的防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