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四个学习阶段

2017-02-10

练杨式太极拳必先研究杨式太极拳教程,杨式太极拳的学习阶段可分为四个,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杨式太极拳四个学习阶段吧!

杨式太极拳四个学习阶段

杨式太极拳是现代人们的养生拳法,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学习杨式太极拳,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第一、打基础

练拳一般都从盘架子开给,要领是尽可能地做到松、稳、慢、匀,以达到“运劲如抽丝”为目标。

第二、内外相合

在掌握套路的基础上,要求内气与外形相互配合,一致运行。每一个姿势都要“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动作自然,绝不勉强。如果一味追求外形,非但对内功的增长不利,有时还会伤身致病。

圆是我国古代美的象征,因此,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姿势都是在大小不同的圆里完成的,只要掌握好这个圆,有助于太极拳练习。

第三、上下相随

拳架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内气舒适畅通地贯注到外形姿势上,是免于僵滞的先决条件。动静咸宜,以静待动,动无一处不动,静无一处不静。

练拳过程如行云流水,上身与下身的动作互相协调,做到上下相随,主要是从头顶经尾间到足心要互相配合,把意气下沉到腹腔,然后疏散到四肢,再合到中心,使上下一体,四肢配合。

两臂的运行要在身体周围的气圈之内,运动的方式要松软圆活,不用强力。以腰胯带动下肢,两胯松散,两腿放松,使意气得以下沉到足心。移动重心时,两足要互相配合,协调运动,轻灵地变换虚实。

练太极拳一定要协调,也就是在练习中要上下协调,这样才能感受到太极拳动作的优美。

第四、拆架子

练习太极拳是为了学以致用,要学会用就得“拆架子”。拳架套路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当掌握要领,灵活运用。上面已经说过,太极拳的功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养生方面

太极拳每一个姿势都有起点、运行、终点、变换四个环节。习练时要把内气运用于上述各个环节以至练拳的整个过程。内气充实才能使内脏得到保养,并使筋骨皮也同时得到锻炼。养生功夫的练成,主要决定于内气。

2.技击方面

技击功夫主要体现在招术的实际应用上。“招”是固定的、有形的,有时可以得心应手,有时就不起作用。“术”是灵活的、是无形的,是神、意、气结合的运用,要求空灵而不僵实。“术”在应用时要有明确的方向。

一接手就要“听”懂对方的动向、出劲的劲端和劲源议及力的虚实。听劲靠“术”而不是用“招”。发劲时也要靠“术”控制对方,迫使对方作出反应,当其在不合适的条件下找合适的时候,就容易暴露中心。

这时应该引出对方的中心,只有在其失“中”的情况下才能发劲。因此,在交手时,不能只用“招”,不用“术”,也不能“招”、“术”分离。应运用神意气和手法的结合,形成“招”中有“术”,“术”中有“招了。

杨式太极拳三大特点

一、欲转先沉

杨澄甫所传大架子实腿转身,即在承重腿实现转身。如弓步时重心落于前腿则前脚碾转,又如分脚或蹬脚转身时用独立腿碾脚转身,碾脚转身需松沉下气不可向上耸起,坐实松透,立身中正。

建立起通天彻地的一根力轴,身体旋轴而转,求得中定的劲势统领全局,即以腰为主宰的整体运动形态。

太极拳主张虚则灵灵则变,实腿转变貌似与此相悖,实则不然,这恰恰是杨氏太极拳的高深奥妙之处,太极阴阳学说有“阴中寓阳,阳中寓阴”之说。

正因为太极拳讲究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所以在实际对战中的步法往往让对方琢磨不透。

二、进退步收于中而发于中

脚收至支撑腿内侧,再由此迈出,水平面是圆弧垂直面也是圆弧,如此脚的运行轨迹则成球面。进退有序,脚踏中门而入既沉稳又有力,便于破坏敌方的重心。被誉为“脚踏中门夺他位,就是神仙也难当”,这与形意拳完全相通。

三、点起点落,迈步如猫行

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地面不允许有丝毫的拖拉痕迹,神似猫行轻柔矫健悄无声息。

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形意拳上步如犁地,八卦拳行步如趟泥,这是三大内功拳的步法特点,虽然提法不同形各有异,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要求含意而行,不允许空起空落。

太极拳放松的八个好处

陈鑫在拳论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处处开张”。就是说,练拳时要心静不乱,动作要轻灵细腻。肌肉骨节没有一处不放松的地方。动作轻缓可以逐步体会和纠正全身内外的不放松之处。因此练太极拳是从动作的轻缓中求得内外放松的。太极拳这种放松用意,内外合一的锻炼方法好处很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可以使精神上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对身体的危害。

2.可以使腹式呼吸和横膈运动不受牵制,在疗病保健和技击上,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以后,气血周流无滞,气行于骨节隙缝之中,能加强节节贯串的作用。

4.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动作上的顺遂和圆活性都能获得高度的发展。

5.全身骨节由于放松而自然下沉,发展了下肢的支撑力,胸背、肋骨节节松下,外向前合,有助于沉气,稳定重心。

6.能够发展力量和速度。因为全身处处放松了力量,才能毫无阻碍地、圆活地加快速度。

7.稳定的重心有利于动作的灵敏和技击运用时的发力。

8.放松用意的练习,有助于提高技术,提高人的情绪,增强人的自信心和力量。

全身放松的太极拳练习,由于意识的引导和贯注,动作会逐渐和顺协调,屈伸旋转自如,久而久之,手臂极为绵软而又极为坚硬,全身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稳重,这就是积柔成刚。使动作出现似松非松、刚柔相济,也就是肌肉放松和收缩更多交叉进行。太极拳在螺旋式、抽丝式的身手腿旋转运动时,全身各部分肌肉总是交叉着一松一紧的,由于放松的意识在支配着肢体,因此,即使是绞紧的肌肉也不是僵硬的,而是富于弹性与韧性的。

由于太极拳的特点是“柔中寓刚”,在实际运动过程中,放松的时间多于收缩的时间。就是说,每式的运转过程是轻松的,到定式时是沉着的、贯劲的。太极拳的动作始终是螺旋式、抽丝式的内外协调运动,使全身各部位圆活无滞、富于弹性和韧性,所以能随时灵活地集中于某一点,从而能发展力量和速度,如拳论中所说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灵活变化,周身一家,发力完整一气。

许多不真正了解太极拳运动的人,往往不懂得太极拳放松的意义,把太极拳的慢练、举动轻缓误以为是老年人的运动。其实,体育运动中,每一个发力前的动作,都首先是放松。只有先放松,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快速力量。太极拳放松之理不但适用于太极理论,而且适用于一切体育运动之中。在学习太极拳放松用意的理论指导下,可以明白更多运动之理,太极拳放松入静是每一个太极拳练习者的修炼之道,必须认真体悟。

练太极拳举动轻缓,是为了运劲,须无微不至。开头就用快速的练法,必然使有些动作过程滑过,做不到处处都能恰倒好处。只有慢练的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后,才可开始由慢到快,快而后慢,慢能慢到十分,快也能快到极致,如此反复锻炼才能极虚极灵,又能极重极轻,快慢轻重,随心所欲。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增长,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慢练有了功夫后,就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轻是保证全身内外放松的必要条件,所以拳论中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每打一势轻轻运行,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性。灵是轻的发展。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灵活。

松静是练好太极拳的必要条件,阴阳虚实是练习太极拳的灵魂,传统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纯以神行,仅看到神的忽隐忽现,刚柔的痕迹看不出来。从太极拳的最高步骤和最高要求看,放松不是太极拳的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必要手段。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深刻地理解放松用意的重要性。不懂放松用意就是不懂太极拳,没有充分放松练拳就练不成真正的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四个学习阶段相关文章:

1.杨式太极拳的学习阶段

2.杨式太极拳的四大阶段

3.学习太极拳的三个不同阶段

4.武式太极拳的三个学习阶段

5.杨氏太极拳四十八式拳谱

6.学杨式太极拳的要领是什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