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筝可以不戴义甲吗

2017-06-08

学古筝可以不戴义甲吗?答案是不可以。为什么你们知道吗?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它的传承里一直有义甲的伴随,那它就绝不会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学古筝可以不戴义甲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古筝戴义甲的原因

1

首先,义甲的第一作用是保护手指,不戴不行。长时间的古筝练习,如果不戴义甲手指会被磨出水泡,时间久了会形成茧,到后期演奏快曲严重时甚至会被弦割伤流血。

2

其次,好的义甲会提高音色质量,使筝音清亮悦耳。筝友们应该都知道,不戴义甲演奏出来的筝音略显沉闷拉长,音质不够清脆,而好的义甲—玳瑁、玳钰会使摩擦力变小,音质明显提高。

3

第三,戴义甲会被勾住,并不是义甲有问题,而是戴义甲的方式有问题。戴义甲的正确方式是:留胶布的长度字两圈半为宜,将义甲放在胶布的一端,将义甲直立缠在手指上,下方不要超过第一个关节,露出的部分不可太长或者过短。

判断古筝音色的好坏的方法

是否形成穿透集中地音流

好的音质具有强烈的穿透性,发音集中,质地纯净;音头集中但声音是否圆润,集中是前提;是否形成充分的振动,琴弦振动的越充分,音响共鸣也就越丰满,发出的声音也就越丰厚;传得远,是否将每一个音都明确无误的传达给听众以及厅内的每一个角落。

听得清

无论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是狂风骤雨还是飘雨细流都要使听众得以感知,声声贯耳;留得住,弹奏者根据音乐的需要弹出有绕梁余韵的能力;

广义上讲,可以是对音乐内涵的诠释,具体到每个音上,是否弹到位;变化多,这就是钢琴弹奏的高级阶段才能达到的,就是要根据作品的年代、风格、所表达的意境去寻求音色的变化。

实践告诉我们,不好的声音是来自于错误的弹法。比如手指过高的过猛的拨动琴弦,会造成敲砸的声音效果;拨弦速度过慢,会造成闷暗的声音效果;在古筝发出声响后,还在继续追加压力,则会造成积压的声音效果。

明白这些,就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弹奏与正确的声音。要省略一切多余的动作,手指触弦保持干净。通过这样的要求,学会听辨,弹出集中、明亮、宽厚、具有共鸣的声音,也就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如何解决古筝杂音问题?

1、 检查弦眼,弦眼由弦钉和垫片两部分构成,定好音后弦钉和垫片应紧密接触,垫片不能随意转动,否则,垫片会振动,产生杂音,解决的办法是将琴弦放松,然后将弦钉轻轻向下敲击直至垫片不能随意转动,再将音定好。

2、 检查合页是否上紧,古筝长时间使用,合页螺丝有可能松动,将螺丝上紧即可解决,另外合页长时间使用后,合页中的轴容易磨损,产生间隙,这样也会产生杂音,最好换个合页,如果没有更换的合页,可以将原合页卸下,用榔头将合页铰链处均匀砸一下,使其配合紧密,也可排除杂音。

3、 有挂钩的古筝,看挂钩处螺丝是不是松动,如果松动,将其上紧便可。

4、 将琴首盒内的剪刀、扳手等物拿走,因为他们会产生振动。

5、 个别琴弦缠丝不紧,也会产生莎莎声,用手轻轻捻动该弦,会发现该琴弦和其他琴弦不同,容易转动,将该琴弦换掉。也可以将该弦的码子移走,在码子左边一公分处用手捻动琴弦外的尼龙丝,将其右侧尼龙丝捻紧,然后将码子放置到位,也能勉强使用。

6、 支撑筝弦的码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时发出嘶哑之声。应把码子摆正,并经多次试验,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7、 码子上小骨片的小槽过细过深,筝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时声音憋闷、短促。应对码子小槽加宽修整,21个琴码其宽度各不相同,高音弦小槽窄,低音弦小槽宽。

8、 前岳山至筝首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触前岳山外侧过多,且接触紧密,琴弦与琴枕似触非触,拨弦后,会出现嘶嘶鸣叫,有的新琴高音区竹制琴枕有上翘现象,琴枕没有和前岳山完全接触,这时,竹制琴枕会减缓琴弦振动,拨弦后,琴弦发音短促,没有延音和共鸣,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琴枕处于相对高点,琴弦完全依靠琴枕支撑,并且琴弦和琴枕应紧紧接触。暂时解决办法:在琴枕下面多滴一些502胶,一方面将琴枕抬高,另一方面使琴枕和前岳山紧密接触。另外短弦部分和前岳山外侧有似触非触的现象,拨弦后也会产生鸣叫,解决办法是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9、 琴码不稳也会产生杂音,解决办法是将该琴码及其周边的码子卸下,取一小块纱布,平铺在该琴码摆放区域,然后将该琴码纵向移动打磨,这样能达到密切配合的目的。

10、 筝架不稳,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修理琴架,使其平稳,另外有的古筝发生变形,古筝放置在筝架上不稳,应调整筝架角度。拨弦后,码子有拍板的“叭叭”声,如果用力弹奏,这种声音会更加明显,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与上述码子纵向移动原因相同。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