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创业公司

2016-12-02

it创业已经屡见不鲜,那么有哪些著名的it创业公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it创业公司相关文章。

it 创业公司:

it行业十大创业成功案例

10.杨明平

超级课堂的联合创始人杨明平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并且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杨明平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5年,大三的他接手了学校边上的一家川菜馆,发展到拥有400多平方、一年200多万营业额规模的火锅店,大学的创业经历为他赢得第一桶金。而后杨明平决定朝着更大的方向发展,进入在线教育领域,创建超级课堂(Super Class)。

超级课堂成立于2010年10月,由杨明平创立的超级课堂将线下教育搬到线上,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好莱坞大片式的网络互动学习课程。

创业成功指数:★★

9.舒义

舒义19岁就开始创业,读大一时就是国内最早的web2.0创业者之一,创办过国内第一批博客网站Blogku,Bolgmedia,还创建了一个高校SNS和一家校园电子商务公司。

2006年舒义第三次创业,创办了成都力美广告有限公司,后发展为中西部最大的专业网络广告公司之一。2009年舒义成立北京力美广告有限公司(i-Media),两年内发展为国内领先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公司,并于2011年获得IDG资本投资。目前舒义开始尝试天使投资,投资创办过多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创业成功指数:★★☆

8.王学集

王学集出生于浙江温州 ,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大学时和2位同学一起创业,大三时正式发布phpwind论坛程序,2004年大学毕业的王学集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为phpwind,中文名“杭州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大型社区建站的解决方案。目前,phpwind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软件与方案供应商,PW6.3.2版本的推出更在社区软件领域树立起一个极高的技术壁垒,phpwind8.0系列版本则推动了社区门户化。

phpwind于2008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约5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现在隶属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为阿里云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创业成功指数:★★☆

7.黄一孟

电驴(VeryCD)之父黄一孟是一名中途离开大学的创业者。2003年,verycd.com只是爱好计算机的大学新生黄一孟陆续注册的众多个人网站中的一个。当时,因为不满于网络上质量不高且需收费的电影资源,VeryCD很快聚集起了一批和黄一孟有着类似热情的用户,他们在下载的同时也愿意上传自己的资源。这让黄一孟意识到,这个所谓的个人网站不再只对他一个人具有价值。2004年,VeryCD以黄一孟中途离开学校专心创业而成立了一个工作室。

黄一孟除了是VeryCD的创始人,也是心动游戏的创始人。2012年,心动游戏的收入达到了10亿人民币,从入不敷出的VeryCD到年收入10亿的网页游戏公司。黄一孟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摸索去创业。

创业成功指数:★★★

6.黄恺

风靡全国,中国最成功的桌游三国杀,其创始人黄恺正是一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黄恺2004年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设计专业,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不务正业”,模仿国外桌游设计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人娱乐风格的桌游《三国杀》。2006年10月,大二的黄恺开始在淘宝网上贩卖《三国杀》,没想到大受欢迎,而毕业后的黄恺并没有任何找工作的打算,而是借了5万元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始做起《三国杀》的生意,2009年6月底《三国杀》成为中国被移植至网游平台的一款桌上游戏,2010年《三国杀》正版桌游售出200多万套。

粗略估计,《三国杀》迄今至少给黄恺带来了几千万的收益,并且随着《三国杀》牌品的发展,收益还将会继续增加。

创业成功指数:★★★

5.蒋磊

铁血网创始人蒋磊——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16岁保送清华,创办铁血军事网,20岁保送硕博连读,中途退学创业。如今,铁血网稳居中国十大独立军事类网站榜首,铁血军品行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军品类电子商务网站,年营收破亿,利润破千万。

倒回2001年,16岁的蒋磊初入清华园,电脑还没有在这个普通宿舍出现,他只能去机房捣鼓他的网页,他想把自己喜欢的军事小说整合到自己的网页上,他的“虚拟军事”的网页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第二天就达到了上百的浏览量。蒋磊很兴奋。他把“虚拟军事”更名为“铁血军事网”。

2004年4月,蒋磊和另一个创始人欧阳凑了十多万元,注册了铁血科技公司。期间蒋磊还被保送清华硕博连读学习了一阵。2006年1月1日,蒋磊最终顶住了家庭已经学校的压力毅然决定辍学创业,以CEO的身份正式出现在铁血科技公司的办公室里。经过12年的努力,目前蒋磊的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他创办的网站已成为能够提供社区、电子商务、在线阅读、游戏等产品的综合平台。据透露,截至2012年12月,网站已有1000万注册会员,月度覆盖超3300万用户,正处于稳步且高速的增长中。

创业成功指数:★★★

4.陈鸥

聚美优品的CEO陈鸥也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他的大学生创业经历要追溯到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GG游戏平台。陈鸥16岁的时候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爱好者,在大四的时候陈鸥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凭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后来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作为当时没有任何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那时的创业经历是非常艰苦的,据陈鸥回忆,那时候他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每天都吃最便宜的鱼丸面,最后吃得都有些“脑残”了。

后来,陈鸥出售GG平台,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收益,也为自己后来的创业道路做了极好的铺垫。而他创造的GG游戏平台,仍然是现在东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游戏平台之一,全球拥有超过2400万用户。

创业成功指数:★★★

3.戴志康

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是无数互联网人的偶像,他创建的“Discuz!”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被数以百万级的站长使用,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互联网,而戴志康也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

戴志康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亲属中也有很多人是老师。据说,因为这种家庭背景,戴志康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接触电脑。在计算机性能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他的编程技术也日益提高。戴志康从小学刚毕业后的1995 年开始初步尝试编制软件。初中、高中时期,他几乎席卷了各类计算机大赛。戴志康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便在校外创业,他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最终他创造的“Discuz!”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建站开源模板,“Discuz!”于2010年被腾讯以60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

创业成功指数:★★★★

2.王兴

一提到王兴,很多人脑海里面第一想到的一个词汇就是连环创业者,因为他是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这三个中国大名鼎鼎的网站的联合创始人,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之后,没有丰富的职业履历就开始创业的人。

他是一名人们口中的天才少年,高中没有参加高考就被保送到中国名牌学府清华大学,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师从第一位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大陆学者高光荣,随后归国创业,在前一两次不算成功的创业项目之后,王兴创立了中国版facebook校内网,并很快风靡于大学校园圈之中。校内网于2006年10月被千橡以200万美元收购。2007年5月12日,王兴创办饭否。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类twitter项目饭否网,但就在饭否发展势头一片良好之际被关闭,让王兴事业受到挫折。之后连环创业客王兴于2010年3月上线新项目美团网,并在千团大战之中脱颖而出,稳居行业前三,并先后获得红杉和阿里的两轮数千万美金的融资,这个连环创业客的事业正逐渐走上正轨。近年五月份,美团单月流水已经突破10亿人民币。

创业成功指数:★★★★

1.郭敬明

郭敬明,这个伴随着80后长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说也影响着90后,并开始被00后所喜爱,我们在这里不评判小四的文学水平,导演水平,以及身高,单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看,他是极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业,虽然他常年霸占着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业上的成功甚至让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只会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欢的华而不实的文字,那么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绝对有着惊人的商业嗅觉。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而且,以今天各个期刊杂志纷纷转型产业链服务来看,郭敬明早在2005年就察觉了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为刊物读者提供“立体服务”,例如推出音乐小说《迷藏》,推出小说主题的写真集,拍摄《梦里花落知多少》偶像剧,在青春读物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条属于自己受众的文化消费产业链,开始深耕产业布局。而今,郭敬明已经用自己的小说《小时代》拍出了电影,第一部便直奔5亿的票房…

知乎上有人这么描述郭敬明“其实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对于大学和社会的幻想,对于爱情和成功的畅想,对于华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学生的必由之路。真正重要的其实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许是中国这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认真去满足上述需求的作者。”——真正伟大的创业者是干什么的?满足大众的需求。

it 创业公司:

创业之外还有哪些? 一个中关村it人的随笔

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在中关村上班的it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切实的再次感受到了互联网圈子的浮躁。15年初总理提出了互联网+概念,随后又来中关村走了一圈之后,中关村的创业氛围空前高涨,创业公司和股市的小韭菜一样,抱着财富的梦想却被现实不停的收割。似乎,互联网创业再次成了改变命运,一夜暴富的最佳渠道,而不冲着上市而去的公司早已无颜扎堆在中关村这个围城里。当我开始厌倦了圈子聚会、厌倦了路演、甚至厌倦了交际,不禁感叹为何不能做个享受生活,懂得理财与消费、读书与积累的“等风人”,事业并不是强求即可得到的东西...

在中关村,你会看到很多人,他们为“梦想”而生,因“创业”而激情四射,被“上市”所迷惑,希望成为下一个jack ma,下一个强东哥,可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和能力。所以,他们更多的是为了一张画饼而辛勤奋斗,牺牲健康却始终无法财务自由的人。他们放弃了安稳的工作,自降薪水追着一个个新的项目“孵化”,忙碌在无数个夜晚。我身边有数不胜数的例子,甚至自己也曾陷入迷茫...

S是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相识的10年,前8年他都在传统企业工作,慢慢升职加薪。但他自觉收入遇到了瓶颈,又时常接触我这一类it人,让他有了互联网创业成功者众的错觉,或者说忘了基数。心痒之下,下了大毅力跳槽,开始在我们这帮损友的帮助下找it工作,结合传统行业的管理经验,最终选择了当时最热的O2O领域。某老板亲自面试,掏心交流,也让他觉得颇有好感,更让他决定跳槽的重要原因是该公司已经拿到了千万级的A轮融资,老板说计划两到三年上市,如果成功,给的期权最少价值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但是当S兴致勃勃的投身到互联网创业人潮当中,每日工作满满14小时却觉得付出总有收获时,现实却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事与愿违,行业竞争激烈,融资很快烧完,想继续扛下去却又败给了资本市场的收紧,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就关门大吉。随后,S又继续跳槽2家同类型公司后却依然无所建树,对创业再无恋想,回去干老本行了。一个在传统企业可以工作8年的踏实人,在互联网创业圈却2年3跳,最后心灰意冷,让我唏嘘不已。

而我另外一位朋友,小Z在互联网名企中干了快5年,去年公司上市套了点钱后生出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于是加盟了一家做供应链的创业公司,还主动提出降薪以表决心。当一切再次从零开始,他很快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当年刚出校园的毛头小子,纠结在现实利益和生存压力之中苦不堪言。不断重复却看不到成绩的工作让他越来越否定自己的选择。前段时间一起吃饭,小Z和我吐槽了好久,想重新回到成熟企业中又不甘心,继续创业前路迷茫,收入的锐减和家人的否定更是让他差点崩溃,但聊到最后他还是决定咬牙扛下去。

我不清楚小Z的未来会如何,也许会绝地反击和很多传奇一样被BAT之流收购,又或者熬过去海阔天空,新三板上市等等。但创业狗不管结局如何,生活质量真是糟糕透了,精明如我这样的it懒汉,选择做一个在精神上鼓励他们,却在行动上打着自己小算盘过着安逸的理财小资。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不管是S哥还是小Z,都是不甘于平凡的人,虽然不同的人生观对财务自由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一边佩服他们的勇气,一边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偶有交流我也会再三和他们聊一聊理财对生活的改善。创业虽有勇气却并不聪明,正如真融宝的地铁广告“在老板去纳斯达克敲钟之前,我先让工资多生些钱。”我的切身经历告诉我,学会理财的同时往往也学会了打理自己的生活,梦想只是生活的调剂品,互联网更只是工具。我想,不管未来在哪里,it人都应该学会照顾自己,理财、消费、读书、积累,让生活过的更健康自然一些。

it 创业公司:

在路上-it创业经历(写于公司发展处于瓶颈时)<<一、筹备>>

2009年,我还在HW奋斗着,创业的梦想在心中逐渐萌芽。年底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物联网公司(简称A公司)的老板,将近60岁的老人,睿智、健谈、风趣的长者风范,让我为之倾倒。老人的邀请让我无法拒绝。对我而言,正是一个了解it企业整体运作的好机会。在HW,我只是10万员工中的一个螺丝钉,无从获取整个企业运作的钥匙。在欣然投入到新企业后,作为公司技术服务体系的负责人,担负着企业项目实施、服务体系、老客户销售的管理。

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用一个同事的话说,把这辈子的会都开完了。几乎70%的时间在陪老板开会,其余时间在准备开会。这是一个典型的家长制企业,所有事情只有老板说了算,其他人只能提出建议。公司制定了很多的流程规范,但都不起作用,一切都要老板签字才算,说了还不算。朝令夕改,是最常见的事。由于之前在HW工作,养成了凡事讲规范、走流程的作风,对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开始阶段相当不适应。接到一个任务,老员工的做法是先琢磨老板是怎么想的,然后按照揣度出来的老板的想法来制定工作计划,而我的做法还是做事,而不是做人。因此,我的方案经常跟老板意见不一致,但是出于对我之前经历的尊重(窃以为),老板对我一直相当的客气,在整个共事过程,从来没有骂过我,在其他同事看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到了2011年,感觉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在把手头工作交接完后,带着一丝壮志未酬的遗憾(尽管老板不签字同意离职,让我放3个月假后再回来),离开了。在A公司任职的时间里,我不断的学习企业运作、管理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创业打基础 。

离开A公司算是一次裸辞,当时的想法是回家花些时间巩固一下后方阵地,然后再寻找一下合适的机会,继续打工或者创业。1个月后,受一个老同学F的邀请,入股加盟了F与他的朋友Y合伙的公司B。

这或者可以说是创业前的一次排练。B公司在我加盟之前已经存在3年多了,但是一直没怎么开展业务,F和Y都在同行的其他公司任职,公司由Y的老婆在掌管着,没有员工,通过Y不时转单过来赚些外快。而我,一心想要把企业做起来。显然这种模式,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思维方式,都不符合我的思路。加盟后,我兴致勃勃的着手规划,从技术储备、员工招聘、产品规划,到市场渠道,一一开始建设。但是,却发现碰到了一团棉花,原来加盟前谈好的条件都没有兑现:我、F、Y一起回公司任职,我负责技术,F、Y负责市场销售;Y的老婆退出公司,不再掌管公司的财务。半年后,公司还是只有我和Y的老婆,F、Y不断推迟回归的时间。因为说好大家都是不拿薪水的,所以我的压力变成了最大。F、Y一直在其他公司拿薪水,公司没钱赚也不会有压力,Y的老婆是家庭主妇,B公司是她唯一工作经历,而且还是公司实际话事人(汗!钱都在她手上!)。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作为一个只有三分之一股的股东,面对这种状况,也无力改变,多次开会后,依然如故,为了好聚好散,只有壮士断臂了。

在将股份卖回给F和Y,抽身退出后,我总结的这次创业的教训:

1、一定要跟与你有相同或者相近想法、理念、经历、层次的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摩擦,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奋斗。

2、公司的制度、规范、流程不能因为公司小而没有,公司小可以简化,但是不能没有。

3、就算是和最要好的朋友合伙,也要把丑话事先都说好,而且要落实到纸面上,要言出必行。

《《二、开业》》

退出B公司后,算是有了一些创业经验了,也有了一些资源。总结经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筹备,真真正正按我思路搭建的C公司终于成立了,主营物联网和办公自动化OA产品,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

窃以为,要经营一家公司,以下的资源必不可少:

1、 资金资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资金,企业生不下来,活不下去。个人以为,公司的现金流至少要能维持公司半年以上的生存,才算是充足。

2、 人力资源:作为一家it公司,而且定位为技术型、服务型的企业,技术服务团队、研发团队必不可少。正如葛优所说: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还好,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在行业内还有些人脉,打工时对团队的兄弟都还不错,一声号召,不少人投奔过来,人力是我筹建企业诸多资源中最丰富的资源。

3、 客户资源:经营企业,就是为了赚钱,没有客户,就没有钱赚,企业就没有生存的价值了。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赚钱。客户从哪里来,这就需要一支强大的销售团队,目前这块是我公司比较薄弱的地方。我的it从业经历,研发、系统集成都做过,就是没有做过销售,所以这块我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公司目前能生存,主要的单子来源就是合作伙伴以及我的行内朋友介绍。这点正是我后面要讲到的目前公司遇到的瓶颈,具体问题后面再详细介绍。

4、 大环境的资源:主要是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如何?政策是否支持?产品是否有生命力?公司所从事的细分市场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是蓝海还是红海?

《《三、上路》》

公司业务大的方面来说是为企业、院校、单位做信息化建设,小的来说初期主要以做物联网项目为主,后来做了一些办公自动化OA项目。为客户提供从售前技术方案、产品销售、售中项目实施、售后服务、定制开发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成立的将近2个月时间没有接到单子,每天都是帮客户做方案、报价等等(公司主要以做项目为主,项目从规划、预算、报价到合同签订,会有一段比较长的周期)。第三个月开始项目开始多起来,在公司成立半年左右的时间,共做了百多万的单子,足够维持公司的生存了。同时,也碰到了一些很好的机遇,可惜都没有抓住,后面会讲到这一点。

公司以做项目为主,it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做项目利润高、周期长、验收困难,资金回收慢。而且我们还做需求定制开发,因此,经常会碰到项目验收延期的情况,这就对公司的资金周转产生影响了,资金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公司的规划和发展。比如,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要申请商标、著作权,软件企业认定,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公司在做项目过程中还遇到一个税收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回款。刚开始成立公司时,考虑不周全,没有申请一般纳税人,想着小规模只交3个点的税,可以省下不少税金。在做项目时,由于不少客户是集成商,集成商都要增票,我们要开不出来,找人代开既不安全也违法更暴露自己公司实力不足,所以只能拖着,然后托人找关系,终于用最快的速度将一般纳税人资格办下来了,之后又遇到了冲抵票不足的问题,客户那边又不能等,只好老老实实按17个点开票,结果利润一下子少了一大截,教训啊!!!

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领头羊,稍有考虑不周,就会导致大把大把利润丢失,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在财务方面,虽然自己不懂,但是可以通过请个有经验的财务来处理,也能达到好的效果。“一个好的财务,可以帮企业多赚20%的利润”,确实是句至理名言。刚开始阶段,由于想着公司外帐已经请了财务公司做,内帐就记一下流水就可以了,所以请了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来负责,结果,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我这个外行,一眼都能看出账有问题。后来,痛定思痛,请高手协助整理了账本,定义清楚了统计规则和口径,才算是理出了个头绪。这个过程,损失的利润绝对可以请一个有经验的财务人员有余了。

《《四、瓶颈》》

公司成立将近一年了,目前的状况是不死不活,资金都压在项目上,就等着验收回款,公司流动资金不多,仅够维持生存。由于项目交付都不错,未收款基本都可以确保回收,但是都需要时间。屡次遇到好的项目、机会,总是因为企业资质不足(软件企业认定没办、系统集成资质没办)、注册资金不足等原因失之交臂。规划开发一套市场急需的云平台,又因资金不足,开发人员难以到位(人员已经确定好,只等资金即可启动),迟迟不能开展。

有人跟我说,做企业需要积累,积累几年,等资金充足了再扩大。可能我急于成功,心态未放平稳,总觉得公司尚未打开局面,如果等过几年积累足够再扩大规模,那时候,可能物联网这个热点已经过去了,下一个热点是否我之所长?

瓶颈,就是我现在给公司现阶段状况下的定义。生存问题解决了,如果发展壮大?我感觉主要是两方面资源不足:

1、资金资源:流动资金缺乏,导致看好的项目迟迟不能启动,错失不少机会。企业的相关资质也提升不了,导致不少可控的投标项目只能假手于人,本来是吃肉的,变得只能喝汤了。

2、市场资源:公司目前的销售都是单个点的销售,并未连成线,更没结成片。大部分的单子都是靠个人关系来解决,缺乏市场整体规划及渠道。简单的来说,我是半道子出家,不懂市场,缺乏一个市场的领军人物,来对公司的整体市场布局、发展做规划、指导、实施。这样的销售人才,我是有人选的了,可惜人家觉得现在我这庙还小,暂时还容不下,毕竟人家还得生活,还得供房供车。

如何解决上述两大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等,是一种方法,但不是我的首选。融资,是不错的办法,对于股权,只要能使公司发展壮大,我不会吝啬,但是,真正的投资人却不好找。经过上次创业的教训,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那我宁愿继续等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