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工作,完全替代手工操作的过程.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本科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本科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篇1
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新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是用电子计算机来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是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刻不容缓。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软件平台
一个完整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由硬件平台、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会计软件四个部分组成。建立稳定、高效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硬件是整个电算化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之一。因此,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硬件平台时,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网络方案的选择、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性能等方面的因素。而会计软件属于计算机在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选择时需要考虑从软件性能和功能角度考察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软件是否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软件运行是否稳定、软件的界面是否友好、软件是否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优质的服务等方面的因素。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应用软件,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提炼和改造的过程。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编制实施策略和方案、详细调查与用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开展不同层次的用户培训、初始数据的整理以及试运行阶段等。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方案选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充分估计到实施的风险,制定处理突发事件和例外情况的解决方案。
三、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及职责
实施电算化后,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大量的烦琐的核算工作,特别是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实施,对会计处理方式、数据处理的深度和广度、会计核算流程、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和权限分工,带来显着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维护人员、会计主管和一般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负责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硬件、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的日常维护和稳定运行,及时排除故障,管理机内数据,并提交硬件、软件升级报告。会计主管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会计软件的运行工作,规划会计核算流程,设置会计核算方法和账簿格式,监督和管理其他操作人员的权限分配和操作;一般操作人员负责凭证和原始单据的录入、各种账簿、凭证的输出工作;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核,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另外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利用软件的各个子系统,分析产生对管理有用的分析信息。
四、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
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建账之初应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尤其是会计科目设置方面,除了要按照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会计科目建立以后,应将初始余额输入计算机。输入之前,先对手工数据进行整理并试算平衡,初始化过程结束后,系统将不允许再对初始余额做调整。设定凭证类型时,为了便于管理和查询,一般情况下,应对凭证进行分类,根据业务量的大小和使用习惯选择分类方案。然后设定凭证类型的编号、名称及校验条件。
有外币业务的还需设定外币币种及汇率。另外还可以设置项目、部门和往来辅助核算,提供更多、更为直观的信息。
五、会计电算化的数据管理及安全管理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数据的存储介质由纸张转变为磁介质和光介质,数据的存放方式由分散转变为集中。数据集中存放于磁介质和光介质,一旦这些介质损毁,将造成数据的大量丢失,同时,存放于磁介质和光介质中的数据,总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访问得到,例如通过工具软件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绕开应用程序访问机内数据。在网络环境下,数据的共享程度大幅度提高,相应的,数据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对数据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意外的损失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必须加强会计数据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会计数据的保存、备份、恢复等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万无一失。在进入系统时增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软件加密或把系统做在芯片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
六、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重要手段,为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会计账簿的延续性,应当建立相对应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措施及制度,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明确实行电算化后的业务流程,规定软件操作的权限管理,制定科学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定期对会计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操作员、档案管理员、出纳等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检查,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安全、有效运行。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技术时代,推进会计电算化学习进程,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造就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会计电算化运作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村财务会计,2008,(10)。
[2] 国军。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4)。
[3] 代长红。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7)。
[4] 王浩,王育山,赵彩玲。会计电算化[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 李岩。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21)。
[6] 周清林。中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我见[J].商业研究,2004,(13)。
[7]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S].财政部,1996.
[8] 魏锋。会计电算化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9] 王振武。会计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0] 杜美杰。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1] 中华财会网。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思考[EB/OL].2003-07-30.
[12] 裴海桥。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1)。
大学本科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篇2
浅论解决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实意义
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工作,完全替代手工操作的过程,是对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定义。计算机技术完全取代了手工核算,改善了核算速度,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完全替代手工记账,核算,分析,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高度结合,过程分析,对会计数据的预测,决策的一部分,会计的全面实现现代化。
广义上来说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包括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利用及应用及相关人才的培训等。数据规划,系统建设,培育和发展,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的核心是人机结合,功能的完善及软件资源利用是关键,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处理方式,数据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促进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2.促进会计理论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核算,改变了传统核算的数度,准确度提高,促进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提升,促进了工作的质量,间接地改变了传统会计职能,会计方方面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使用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收集,存储,处理的改进,使报告的数据可以提前预测,决策,能够进行事中的规划、控制、分析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二、现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会计电算化是实现更高层次的管理会计电算化,但情况并不是专业的水平,一些信息系统尚待开发的,很多企业软件企业的发展,采用高端软件技术的很少,这样就会导致不能够对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改善。财务软件在企业的推广程度较难,开发学习软件的数度较慢,适合本企业的软件开发步履维艰,技术程度还有待提高。
2.政策法规滞后。针对开发软件的细节上的法规还不够完善,有些规定规定的太过于死板,没有起到推动的作用,影响了电算化软件系统的普及。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刑事诉讼活动的电子化,高科技犯罪的工作需要高度的注意力,金融安全是企业的根本,会计电算化犯罪的新技术是一种新的犯罪,制定相关法规室有效控制的关键。
3.软件市场软件的通用性有待提高。目前软件市场的财务软件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在运用上没有完全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软件缺乏根本的适用性、通用性,同时针对软件的培训时间短,初始化数据录入工作不够全面,很难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操作要求高、操作软环境要求高,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要求高,同时增加了成本,制约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4.数据安全性、保密性差。软件在实施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虽然有严格的授权制度等,但是并没有达到有效的牵制和监督的作用,尤其是有些单位的软件保护功能是形同虚设,密码程序不安全,一旦网络信息化公开,将导致控制财务信息,严重的将恶意的篡改企业的财务数据,这是非常危险的,会严重的泄漏公司相关数据机密,妨碍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数据在共享和维护中存在着风险,大量的病毒倾入会导致数据的丢失,将会加大数据资料共享的风险。
5.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不完美的。档案数据一般存储在数据硬盘上,备份不及时,将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进行补救,习惯性进行软盘存储,易出现数据上的丢失,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及归档的过程离不开计算机的管理,但是人员往往没有进行及时的备份数据,及时进行会计资料的检查,这都将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6.相关会计人员的素质、认识水平不到位。基于传统意义上的操作,导致很难进行新技术的操作管理,往往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相关职能部门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两门课程,往往会计人员没有认识到两者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两者有机结合的快捷方便性,很多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跟不上技术的更新,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还需进一步的努力。
三、解决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措施
1.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会计软件的开发应高是财务知识和管理会计相结合,在处理方式上进行改进,开发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软件开发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开发具有企业特点的商用型软件,并且使软件具有二次开发的能力,提高软件的兼容性,设计时应该保证高校,结合实际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要求,使电算化工作取得真正的效益。根据企业不同的行业特点进行软件开发,才能开阔市场。
2.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针对很多软件功能的增加,会计法规更应该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通过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走向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功能是关键,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得软件的运用更加市场化,认识到位了,完善管理制度就迫在眉睫,加强研究。针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规范化制度法规管理,制定岗位责任制管理规范,原始资料档案管理规范,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道路。
3.建立一个计算机化的协议通用,规范会计。一种用于协调各部门计算机化协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各部门必须保持一个好的软件,操作是关键,它不仅需要有效的应用系统的会计人员有丰富的经验,还需要生产技术人员,业务经理和商业领袖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有机联系的企业管理,一般,规范,以确保方便的数据共享和最大。
4.加强安全性,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开发了计算机安全法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关键。对相关文件进行文件加密锁,以加强文件数据的保护。建立日常日志工作,记录数据记载,可以进行分清责任,建立严格的职能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预防舞弊事件的发生。利用网络防病毒,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通信,身份认证,授权专卖店,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
5.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档案数据的收集,定期数据备份管理,定期数据清查,防范病毒的侵入,防止重要数据的丢失。保存的数据要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于存储的介质及时进行防潮、防侵入的保护。针对数据档案进行归纳整理,分类管理,及时进行清查,防止重要数据的丢失,并做好清查记录工作,以备及时抽调、审阅。
6.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强化业务水平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可以完全改善对数据的核算工作,及时、有效的提供数据,对数据能够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资源。
四、总结
伴随着国际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最大好处是信息的共享,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交流和开发创新,逐步改变了企业传统的核算模式,实现信息的对外开放,会计电算化网络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逐步进行转型,向更加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充分实现数据资源优势的有效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郭官贤。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8)。
[2]杨应杰,郭国梅。浅析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实务,2009(1)。
[3]魏庆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