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文化管理
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下面小编要跟你探讨的是如何推进企业文化管理。
推进企业文化管理首先企业文化要有好的定位
要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就要首先对之有个定位。企业文化的定位需要考虑需求和企业环境两个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和需求的关系非常密切:企业文化统一于需求,需求决定企业文化的存在。员工服从、相信、信仰企业文化是因为员工相信企业文化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反过来说如果员工认为相信企业文化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他们对企业文化就会进行抵触。如日本京都制陶公司在发展初期业务发展很快,创办人稻盛和夫要求年轻员工加班,导致年青工人罢工三天三夜,后来局面得到缓解。稻盛和夫才开始明白“让技术闻名于世其实是低层次的事,经营公司的目的是为全体员工谋求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幸福,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成为京都公司重要的企业文化。
企业环境是判断企业文化优秀的主要标准之一。企业环境是指影响企业满足需求的外部条件的总称,主要包括企业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在企业环境中市场环境至关重要。企业文化随企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企业文化如果不适应企业环境,企业就面临破产,则企业文化就会消失。如Intel公司在70年代开发出微处理器8080,使英特尔成为8位芯片市场的领导者。由于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竞争对手很快也就开始生产8位微处理器。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英特尔随后推出了速度更快、功能更多的8085型处理器,并调集人员开始研制更先进的16位80286型微处理器。英特尔为了确保市场份额,抵御其他制造商的竞争,确立了“永不停顿、不断创新”的企业理念,在技术方面,不断加强科研开发,并努力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始终牢牢地把握产品更新换代的主动权。
推进企业文化管理要研究企业文化推进的心理学机理
企业文化“认同论”告诉我们,企业文化的推进实质上就是追求企业员工对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的一种认同。是一种从少数人有意识认同——多数人有意识认同——全员潜意识认同——全体人员潜意识自觉行动——无为而治的过程。
对于意识和潜意识,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曾对它进行过解释:意识是最表层的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潜意识是一种深层的、人们所意识不到的冲动、本能,在他看来,人们总是被潜意识作用下的冲动本能驾驭着,意识或理智担任的角色,只不过是个体的外交部长而已。如当我们刚开始学开车时,不会到拥挤的街上练习,我们会在停车场或在僻静的街道上慢慢地开,因为操作技巧还意识层面。当这些技巧逐渐由潜意识接受,换挡动作变得是“自动的”。这使我们原本只能处理有限信息的意识心智,能“挪出”一些空间来,做一些别的工作,如与同车的朋友交谈或接听电话等。意识阈则处于意识和潜
意识中间,扮演着“检查官”的作用,它不许那些与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以及使人产生焦虑的不良情感进入意识,而把它们压入潜意识当中,把意识和潜意识隔开。
因此,企业文化推进的核心任务就是把已经准确定位企业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由员工的表层意识认同,通过意识阀压入深层的潜意识,转变为自觉行动。其间方法、途经和手段可多种多样,但只要能实现这个压入过程就行。让企业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员工的意识阀,进入潜意识,建议遵循如下心理学法则:①干扰越少则通过意识阀能力越强;②企业精神、价值观等宣传口号要注意是否能直接唤起员工内心的注意;③标语口号强烈的视觉对比带来较高的注目度;④易读易懂的企业文化内容可以提高员工接受的效果及注目度;⑤宣传推广的次数会影响注目度,要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⑥注目度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文化宣传推广引起感受的强弱。
推进企业文化管理要推进企业文化要“德治”与“法治”并行
企业文化管理则偏重于“德治”,是一种“软管理”,软管理的重点是人,强调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培育其价值观,以此来间接实现公司目标。管理制度或体系偏重于“法治”,是一种“硬管理”,硬管理的重点是事,以按程序办事为中心。推进企业文化管理,一定要强化管理制度或体系的作用。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既曾说过“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同时也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由此可见,儒家也是既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又强调制度与法律。
在推进企业文化过程中,必然有部分人不接受企业理念与价值观,这时,就需要制度的强制。对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奖励,对不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否定或惩罚,在制度的强制下,一部分员工虽然理念上并不认同,但是由于期望奖励或害怕惩罚,出于对自我利益的考虑,还是“趋利避害”,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员工从制度的强制中,理解并认同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
在管理制度或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极个别员工无视管理制度或体系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屡犯制度。这些人一般是企业的“刺头”或特殊人物,如果严格按照制度对其进行惩罚,则会得罪这些人,许多管理者为了不得罪这些人,宁肯不对其进行真正惩罚,那么,管理制度在这些人物身上就会失效。这种失效现象会象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很快会波及整个制度体系的有效运行。甚至,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对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怀疑。实际上很多企业的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就是这样失败的。所以,企业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必须使管理者素质过硬,真正使制度的执行公正、公开、公平。这样,通过制度的执行,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只有把推进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
推进企业文化管理要注重发挥领导者和典型人物的作用
在企业文化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领导者的主导作用。因为企业文化不是装潢门面的东西,重要的是大家都要照着去做。要向大家去做,首先是企业领导者要带头做好。所以,领导者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最有影响力、最有号召力的企业精神。在推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领导者应是企业文化创建工作的“导演”,自己又是主要“演员”,身体力行,率领员工一道弘扬企业精神,高举企业文化的旗帜,为达到文化管理的“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而不懈追求着、努力着。海尔作为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的先行者,率先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海尔总裁张瑞敏讲“我在海尔主要做两件事:第一,我是一个设计师;第二,我是一个牧师。牧师是传经布道,我要传播海尔文化”。海尔创业之初,张瑞敏忍痛下令用大锤砸毁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就是给员工灌输“要么不干,要么就要争第一”的企业理念。“一个CEO应该用知识和个人的智慧魅力来领导和影响员工,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手中的权力,因为„太阳比风更能让人脱下大衣‟。”IT界优秀职业经理人李绍唐说,CEO每天都要面对新挑战,所以必须饱学,不断进修和吸收新知识,增加内涵。他坚持每个月读一本新书,并利用主管会议把书中的精要拿出来讨论,与员工们分享体会。他还会定期请十到二十名员工喝咖啡,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我在努力建立一种企业文化,增强团队之间的信赖感,创造组织的„五力‟——学习力、生命力、执行力、竞争力、增长力。
在企业文化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典型人物”的“典型故事”作用。当企业提出自己的某一理念或价值观时,个人理念与价值观与企业比较接近的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这种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行动。但是,企业要从这部分人中找出典型,从理念方面将典型的行为和事迹提炼成故事,并进行广泛宣传,这样,故事流传起来了,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海尔在企业文化推进过程中,它用自己的行为做笔,写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典型的“海尔人的故事”。有一次一个记者采访张瑞敏:在你记忆中海尔员工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类)故事?张瑞敏讲: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最难忘的还是在创业初期,一位女工有病坚持上班,检查出是胃癌,最后去世了。她给家里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去世后,在去殡仪馆的路上,再在厂门口停一下,看一眼。去世时她才二十四五岁。这在当时对我们冲击力量是最大的。后来,1990年在日本中日企业交流会上,当时大家还都不知道海尔是做什么的,我讲了这个故事,东京大学两个教授在会后请我吃饭时对我说:“就因为这个故事,我就认为,海尔早晚有一天会成为日本的本田。他说本田一开始也和海尔一样是个街道工厂,本田能从摩托车修理走到现在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我认为海尔这种精神是最可怕的、最可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