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名人的文章

2016-11-04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故事流传至今,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名人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写名人的文章:敦煌名人刘肃

刘肃,前凉敦煌人,少年时怀有远大志向,且胆略过人,得到前凉张天锡的厚爱和器重。

公园355年,年仅七岁的张玄靓即位前凉王,任命张邕为中护军,叔父张天锡为中领军,共同辅佐朝政。张邕欺前凉王年幼无知,居功自大,“骄矜淫纵”,无恶不作,并在朝中结党营私,培植私人势力,独揽朝中大权,激起朝野的不满,国人都认为是国之祸患,当时刘肃和郭增两人同年,正当十八、九岁,和张天锡友善。看到前凉朝纲不振,张邕专权,欲铲除奸贼。

一次,在张天锡的内室里。刘肃、郭增对天锡说:“当今凉州必有祸乱”。天锡一时不解其意,问道:“此话怎讲?”刘肃、郭增说:“护军张邕像长宁侯张榨一样,依权杖势,飞扬跋扈,出入宫庭如无人之境。”天锡闻听后,神色惧变,大惊地说:“我早就有铲除张邕之意,只是没有说出口。今听你二人道破,正中下怀,但有什么办法才能铲除这个奸贼呢?”刘肃接着天锡的话说:“因该马上动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其不备就可以除掉他。”天锡当时还有点犹豫,问道:“有没有可靠的人?”刘肃答道:“就算我一个。”天锡仍不放心。说:“你年纪尚轻,还必须要有一个得力帮手。”刘肃表现出深谋远虑的神情,向天锡说:“赵白驹和我二人足够了。”

第二天早朝,张天锡从他的亲兵中挑选了3400人,暗地里布置好,然后同张邕一同入朝,刘肃和白驹提着佩剑随从天锡同往,等张邕来到宫门外,刘肃首先动手,用剑向张邕用力砍去,张邕躲开,剑砍空了,白驹马上冲上前急刺,又没有刺中张邕不敢恋战,慌忙逃出宫门,又随甲兵300余人反攻过来。天锡急忙上前向张邕率领的将士大声说到:“张邕平时凶逆无道,滥杀无辜,国家危难,社稷不安,即使我死了也不足惜,只是担心先人创下的业绩废与一旦,今天我诛逆贼,系我张氏家门之事,而众将士怎能以干戈相见,要杀的只是张邕而已,与其他人无关。天地有灵,君子一言即出,绝不食言。”张邕所率将士听了此话,纷纷散去,张邕一看大势已去,拔剑自刎而死。

他的大智大勇是无人能及的。

写名人的文章:我眼中的杜甫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写名人的文章:蔺相如

大家都听说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机智了吧!在公元前283年有一个名叫蔺相如的人,与大将军廉颇一同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从前,有一块壁,叫做和氏璧,是一个无价之宝。秦王知道赵国很弱小,便想把和氏璧占为己有。赵王知道后,很着急,在大臣们的举荐下,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进宫见秦王。蔺相如一看便知是秦王的诡计,故意拖延时间,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大夫。

蔺相如知道秦王很想不劳而获,不肯交出十五座城,便把壁高高举起,往柱子上撞,不得不让秦王胆战心惊。而蔺相如不怕失去自己保贵的生命。俗话说的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啊!可见蔺相如的勇敢真值得我们敬佩啊!

蔺相如不但勇敢,而且十分有计谋。在秦宫里。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交予赵国十五座城门,便约定几天后,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拖延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和氏璧已经被我送回赵国去了!”秦王没有办法,他生怕失信于天下,只好客客气气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

蔺相如为了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记个人侮辱,顾全大局,一次一次地避让在自己职位之下的廉颇。当他得知秦王没有诚意以城换璧时,他为了能有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去,略施小计,以要举行典礼为借口,派人乔装把宝玉送回了赵国,让当今权势最大的秦王也无可奈何。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渑池之会上,他竟然理直气壮地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要是没有不畏强暴的精神,哪能说出这样的话呀!蔺相如以命相搏,誓死维护赵国的尊严,真的是难能可贵。当武将廉颇对蔺相如的认识太片面,想给他难堪时,他以国家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一次一次地避让廉颇,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作者司马迁用巧妙的文笔,把蔺相如描写的栩栩如生。在文学的天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