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在浩渺的宇宙时空里,声音可以穿越历史的长空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记忆,他留下的印记总是不平凡的,每个时期总有一些携带美妙歌喉的璀璨的星光,她们的名字或声音被历史永久记载下来的同时也悄悄的成为歌唱事业发展的烙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声乐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音乐欣赏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一、音乐欣赏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注重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当前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被动性地学习方式,加上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让大学生带着从初高中时就养成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法。在面对这些情况时,音乐课无疑会被消弱或者是放弃,而更多的学习时间都以主科学习为主。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他们养的这种习惯也或多或少地带入到了大学校园当中,让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一定的陌生感,因有了这样的一层影响关系,容易误导大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理解,同时对于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外,有一些大学老师对于音乐欣赏课程也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时,部分教师没有把学生的感受与欣赏体验作为重点而是一味的讲解,这样的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产生抵触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积极性;第二,有的老师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时,不做任何指导性的讲解,让学生自己聆听音乐让学生自己进行欣赏,这样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理解程度降低,从而失去了音乐欣赏课程应有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满足如今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对于大学生音乐课与思政教育融合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受到社会以及学校的重视。真正意义地把音乐欣赏中提高学生审美价值与欣赏层次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大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的提升,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水平。
二、音乐欣赏与思政教育渗透所要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后,他们的生活以及学习都发生了转变,在这个学习、生活以及成长的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随之增加。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诸多的负面信息充斥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许多音乐欣赏与大学思政教育融合与渗透工作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纵观我国当前的大学体制,除了非师范学院外,有许多的学校都没有开设音乐课程。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音乐选修课程,但是选修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音乐知识。而且这些开设的课程,大多都由艺术教育类的老师来进行讲授,在一定程度上会让非艺术专业的学生难以理解。此外,整个教学活动也是通过大班制来进行,不利于学习的氛围,导致了学生在选修了音乐课后,没有起到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让学生还是保持着被动接受的教育形式。且这样的音乐课程大多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地把思政教育融合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00后,他们所选择的音乐类型比较容易出现偏差。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会导致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进入误区,甚至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当前许多国外流行歌曲中,所表达的都是一些负面的意义,比如:抽烟、吸毒、压抑等内容。有的学生在大量听取这些歌曲后,会进行模仿歌词中所表达的行径,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来说,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第三,虽然有的学校也开展了音乐欣赏与思政教育的工作,但是这些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于音乐教学了解甚少,无法顺利地把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整个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无法及时针对学生进行有利地引导。此外,音乐教学的开展,还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来进行教学。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规范的音乐教学设备,所以也无法顺利开展。
三、音乐欣赏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方法与路径
1、加强引导更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
当前大学生在思政方面的学习热情,远远不能与他们所学专业的知识相比较。很多学生在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更多地选择了学习英语以及计算机知识,以方便今后的就业发展方向。但是有许多学生都是在毕业后才发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让学生掌握好更多的思政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自身的行为,以更好地精神面貌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当中。作为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音乐欣赏的方式,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有效地把有社会、政治、道德、经济以及伦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向学生进行传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大学生将来需要面对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行讲解,通过思政理论知识进行指导,培养了他们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把音乐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丰富内容,全部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且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大学生增强了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更好地把握住社会发展以及自身发展的方向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通过音乐作品欣赏,还能让大学生从繁杂地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把思政教育的抽象与枯燥性,转变为人性化与多元化,更容易让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基础知识进行深刻地理解。
2、转变思政教育形式促进思政教育的多元化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音乐欣赏相结合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的生动性、隐喻性等特征,让大学生思政教育形式更加的多元化,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思政教育。比如:需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借助音乐欣赏的形式,组织学生欣赏《国歌》、《黄河大合唱》等爱国歌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中感受到祖国的壮美与强大,在大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要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的坚定信念。通过音乐欣赏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听到中华民族的心声,激发出现代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奋斗情怀。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把思政教育渗透到音乐作品欣赏课程当中。
声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浅谈中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策略论文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一、通过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孔子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音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既然音乐能带来快乐的享受,而地形在于快乐和爱憎分明,那么,必须阐明的是,没有比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学习在良好的情操和高尚的行为之中求取快乐更要紧的事情了。”苏联教育家苏霍穆林斯基对这个问题阐述的更加明确:“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可见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都是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性情、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通过音乐带给孩子愉悦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让音乐成为调节他们生活和情绪的习惯。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符合学生天性的音乐活动,是他们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视唱能力的策略
1.先听后唱,培养视唱能力
音高、节奏是歌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学习歌曲前,首先应让学生听教师的范唱、范奏,对歌曲有所了解。在学习歌曲旋律时,让学生多听老师弹奏,注意音准及节奏,熟悉旋律,其中的难点可反复强调,让学生多加感受、亦可用心中默唱法,听析两三遍后便可以练唱了。这种以听为先,唱在其后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唱能力逐步提高。
2.先说后唱,培养识谱能力
学习音乐,识谱速度的快慢十分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曾有意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从七年级开始,就进行找音位的练习,我编了一个顺口溜:“五线四间的五线谱,从下往上数一数,下加一线就是do,下加一间就是re,一、二、三线mi 、sol、si;一、二、三间fa、la、do.”在学生熟记此顺口溜的基础上,我在每首歌的教学之前,都让学生先说出几个小节里各音的唱名,熟练之后,我慢速弹琴,同学轻声随琴演唱旋律,这种方法持续到一年之后,C调识谱对学生来说便轻而易举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自然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也轻松了许多。
3.先读后唱,培养节奏感受能力
有些歌曲的歌词节奏性强,甚至与歌曲节奏相同,如:八年级歌曲《举杯祝福》的节奏,我让学生用先按节奏读词、再听旋律填词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受能力。
三、通过音乐课堂培养提高知识能力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要求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在过程和方法上灵活多样,完美的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好教师课前能认真写教案,课上能抛开教案,课后又能总结出符合学情的教案。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音乐教育中的知识技能学习,应当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在音乐课教育活动中,加入有限而却是有效的知识技能,音乐教育要求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的艺术教育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探究,将知识技能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技能,获得音乐方面的能力。
四、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审美能需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策略
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阵地,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美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说明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审美教育,音乐课堂是落实审美教育的主阵地。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拥有审美发现的眼睛;艺术创作是审美感知和审美想像的外化,创作过程中的发现和反思必将进一步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生活是想象的基础,情感是想象的动力,记忆为想象提供材料。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记忆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最终要通过审美表现才能表达出来,音乐技能的训练也不容忽视,在中学生审美表现能力培养的同时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能力会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感知是审美的初级阶段,审美想象是审美的内化阶段,审美表现是审美的外化阶段,审美创造是审美的升华阶段,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5.通过改进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审美热情:优秀的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艺术与教师本身的修养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崇尚个性化教学。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传达给学生音乐的美,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审美的感悟。
五、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建构学生审美意识实施的策略
音乐是重要的美育活动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欣赏首先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艺术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代代相传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沉淀,经过大浪淘沙的自然选择,浓缩着人类审美理想,承载着人类审美思想发生、发展的血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没有什么能比学习和继承传统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了。
1.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审美的过程;音乐对提高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对作者心路的复述和体验的过程,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我们在被其艺术表现力折服的同时,必然也会思索作者的创作心路,面对平凡的现实生活,为什么作者能发现并抓住生活中的美,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来?音乐欣赏就是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审美思想与作者同化。
2.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实践审美过程;音乐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不是被动的观察,简单的复述过程,而是带有学生主观喜好的、批判性的审美体验过程,是带有个人价值取向的评价过程,也是不断的修正自我审美观的过程,是学生把审美教育最终转化为内在素质的过程。音乐欣赏的过程更是学生对审美的建构和实践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经验、审美体验也得到了充分的积累,审美价值取向逐渐趋于成熟,审美思想得到了建构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