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的启示论文
文本研究是当代人文学科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不同的学科对其有着不同的解读。现代文本研究起源于语言学。语言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文本有着不同的解读。它不仅注重于对篇章的分析、解构,还注重于研究篇章阅读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语文教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的启示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的启示全文如下: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文本研究,亦被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有着非常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会把文本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解读,而且会尊重文本作者的本意,避免歪曲误读,并注重把握文本完整的意义,避免断章取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理论学科 文本研究
文本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何更好地使用文本研究,使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是摆在理论研究者面前首当其冲的问题。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文本研究亦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代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引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教师提供的阅读规则,去深刻体悟作者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感情或表达的想法,去挖掘作者文本背后所蕴含深刻的思想,并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最终培养出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文本的解读过程。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直接目的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解读方法。因此,语文学科教师的文本解读方法便显得至关重要。语文学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摸索出了一套解读文本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同样值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借鉴。
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会把文本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下
语文阅读教学是母语教学,具有培养民族认同感、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先天优势。当代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也多是那些能够唤起民族认同感、反映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文本。教师和学生唯有把文本放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正确理解文本,才能挖掘出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赵州桥》这篇课文,如果不把它放置在1300年前隋朝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就不能理解赵州桥的伟大之处。因为像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在近现代比比皆是。只有考虑到它的时代背景才能感受到赵州桥设计的巧妙,才能体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也是如此,只有结合理论文本的时代背景,才能体悟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瞻远瞩的目光。
二、在语文教学中,尊重作者本意是解读文本的应有之义
解读任一文本,最重要的是解读出作者创作的本意。作家在写作文本的时候,寄托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作者的这种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便是文本的价值所在。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曲解或歪解文本不仅达不到解读文本的初衷,而且是对文本作者的一种侮辱。例如,在解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时候,要认识到地坛只是一个载体,作者的真实意图是描写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若只是看到“我”与地坛的关系或对地坛的回忆,则明显与作者原有的写作意图不符,便读不出其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亦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在几百余年来几代人的传播和诠释之下,形成了很多版本的所谓“新解”。有的“新解”甚至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得面目全非。这些“新解”的作者自以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创造性解读,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歪曲,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侮辱。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只会在尊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意的基础上解读文本,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含金量,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尊重。
三、在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注重把握文本完整的意义
文本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世界。它不仅包含其文字符号层面,还包含了文字层面背后隐蔽的象征意义。如果只是看到文字符号层面,则并没有把握文本的完整意义。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本全篇描写的是月下荷塘的美丽景象。但如果只是看到这些,并没有领悟到作者写作该文本的完整意义。
所以我们在解读的时候,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设身处地地融入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悟能力,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荷塘月色》不仅描写了月下荷塘的美丽景象,更抒写了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我们在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的时候,切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在掌握了文本表层的文本符号的同时发现文本背后的意义,这样才算是对文本的完整解读。
受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方法的启发,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文本研究应当学会把文本放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尊重作者本意表达的基础上,完整把握文本内涵。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界就不断有人提出“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本身的研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界新的研究热点。但是,相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研究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起步晚、水平低。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只有不断学习语文教育学等人文学科中的文本研究方法,才能撑起一片带有本学科特色的成熟的学术天空。
语文教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的启示相关文章:
1.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研究的多学科启示论文
2.浅论阅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4.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论文
5.简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质及对其研究方法的反思论文
6.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实现高校学生中国梦的重要意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