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预习作业

2017-06-18

新闻两则是初二语文上册要学习的课文,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同学们又应该怎样进行预习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预习作业,仅供参考。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预习作业第一部分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

A 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

B 馈退(kuì馈败)

C 歼灭(jiān消灭)

三、填空。

新闻,又叫 ,主要包括标题、 、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是从

至 。主体是从 至 。

四、阅读。

(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

不含:

均是:

2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

较为:

然:

一切: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预习作业第二部分

五、选做题。

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

余老太太是个“老延安”,特别喜欢马兰花。她家的小院里从不种玫瑰,也不种丁香,更不种什么柱顶红之类,却栽种着一簇簇的马兰花。春天,马兰花蓬蓬勃勃地生长,十分惹人喜爱。特别是那修长苍劲的叶子,托着盛开的蓝而带有紫纹的花瓣,活似一张张乳燕的小嘴。花虽不艳,却散发着沁人的清香。这时候,余老太太的心就像盛开的马兰花,温柔的笑总是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你若带孩子到她家作客,她准会拿出好多用马兰花编成的小动物,诸如花蝴蝶、青蛙、鸽子等等。孩子乐得直跳。大家都说,余老太太与马兰花有着特别的感情,并把这感情与她不肯随便扔掉半块纸头的老习惯联系在一起。可谁也说不清这事的缘由。

最近我才了解实情。当年余老太太大学刚结业,地下党把她从上海送到延安。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边区纸张奇缺,组织上把她分配到一家印刷厂工作。当时的用纸要自造。每一天,她把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手做好的纸浆刷到粉白光滑的墙上,干了再取下来,拿去印报纸,出刊物书籍,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件。巴掌大的纸头都十分金贵,谁也舍不得扔掉。余凤英那时逐渐与马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除了培育马兰花,还学会了用马兰草编制各种各样的玩具,送给延安的孩子……

□→□→□→□。马兰花热烈地开着。那墨绿的叶子,那略带紫纹的蓝色花朵,朴素而雅洁。

1 文中□→□→□→□应填入下面四句话。请在题后的方框内依次填上最合理的序号。

①她的马兰花留在办公室的窗上。

②余老太太离休了

③还是闪烁千秋万代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前的一种进取精神

④那不只是一盆花

这四句话的顺序应是:□→□→□→□

2 标点运用。

①文中“老延安”加引号的作用是 。

②关于文中第三自然最后一个标点符号的用法,下面有两种意见,其中正确的一种是 。

A 这种用法是正确的。

B 省略号后面还应当再加一个句号。

3 修辞方法。

文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它的比喻词是( ),喻体是( )。

4 下面是关于这篇短文中心意思的概括,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现了马兰花清香而朴素的特征。

B 说明余凤英喜爱马兰花是为了用马兰草给孩子编制玩具。

C 表现了余凤英晚年非常怀念在延安的生活。

D 表现了老一辈意味深长地把奋发向前的进取精神传给下一代。

六、作文。

1 范围:写人的记叙文。

2 要求:运用正面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活动)与侧面描写(人物衬托)相结合的方法,夹叙夹议,来刻画人物。

3 参考题目:①受人尊敬的(老校长)②为四化争分夺秒③好(爸爸、妈妈、奶奶……)④他(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⑤他(她)变了⑥(人物的个性特点)的(称呼)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