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的复习计划及和技巧
历史主要是由古今中外的大事记构成,并且各个事件之间都有关联性。因此,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可以使大家的学习更为轻松高效。但是,单单为了应对高考的历史复习却有着可以探索和遵循的方法和捷径。
备考,其实就是备三个东西:教材、考试说明和真题。而应对备考的一年时间里,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
首先,2月底前要完成第一轮复习任务。这一段是打基础的时间。要了解近三年考情,分析高考文综命题规律。根据我校生源差、复习内容多、试题少、考试一错丢分多的情况,打基础非常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知识残缺,错漏百出,往往考不好。所以,第一轮复习主要重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践表明,不管高考怎么变、怎么新颖,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则:重视学科知识的考查,也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要重视历史概念教学,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具体的步骤和安排可以按照课本的顺序,分讲和单元复习过关,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唤起对高一高二学习历史的记忆。这段时间注意掌握两个东西:第一,每个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即教材的目录和大事年表。第二,要尽量注意全面掌握知识点,即考点。梳理基础知识,回顾主干知识,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深挖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如2011年全国高考第37题、第39题的相关知识都隐含在教材的不同章节,需要考生联系相关知识加以概括才能得出答案。所以,在复习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深挖教材的隐性知识,透析要点,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做到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形成具体历史问题的多元认识。结合新课程教科书进行复习,渗透新观点新知识,要与考纲规定的考查内容相结合,以确定拓展和补充新观点和新知识的方向和范围。高考细节的考查需要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夯实自己的基础,让知识体系尽量地全面。这个时期以知识点为主,还要结合研析高考题,做一些真题和高考预测题,学带练,练促学,做好选择题和中等的非选择题,培养做高考题的感觉以及对于难度的把握,帮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然后,进入3月就要进行历史的第二轮复习。这段时间的复习,可以打破教材编写的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将整个历史的知识通过另外一条线索穿起来,这么做还可以让原本因为编写的体例而不得不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而且有利于我们看到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以6~10个专题为宜,专题必须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社会共识等相关知识,如国家兴衰、与民生有关的话题、民族关系、人类文明的转型、不同时期全球化的影响等。上面说的梳理工作并不会占据很多的时间,所以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多做真题和讲评,首先是做全国卷,其次做其它省(市)的真题。这些题没有必要全做,按照我们上面说的顺序重要性递减,实现科学应考,力争考出好成绩。
第三个阶段,4月到5月中旬,进行历史的冲刺复习。所谓冲刺,就是我们不再纠结于细节的知识点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视解题方法和时间安排的训练。这段时间的知识积累主要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为线索进行梳理,因为通观全国的高考题会发现,文综的命题从来都是不回避社会热点的;同时结合研析考纲,看其中的新增考点和改动在哪儿,因为考纲往往到三月份才出,距离高考已经很近,这个时候出的东西,可能会有所删改,所以,这个部分大家也要特别注意;同时可以顺带注意是否有相关的周年纪念事件。对于2012的高考来说,当然就是要关注一下以2结尾的年份,尤其是以12结尾的。上述的工作仍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那么这段时间的重点是放在做题方法的准备上。以材料题为例,重点体会如何从材料中条分缕析获得答案,如何知道答案是来源于知识还是材料,如何确定答题的方向,如何确定要答哪个知识点等等。这段时间还要注意回头重新看自己在一年的复习过程中曾经做错的题目,分析自己的思路的缺陷,知识的缺陷等等,查漏补缺。除了正常地开展各种模拟和检测外,应将时间还给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让高三生回归教材,消化和巩固一二轮复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做到课外知识与教材有机结合,形成以教材知识为主的知识体系。5月下旬开始,开展有针对性的限时训练,试题的难易度要与近三年高考试题难度相近,目的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强化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强化学生的解题技巧,追踪最新的高考动态。这段时间,如果可以很好地冲刺,一鼓作气,复习效率是任何阶段都不能比的,而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