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假期随笔
对于学生而言,寒暑假就是自己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玩耍的时候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假期随笔,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假期随笔篇1
在古代,“十旬休假”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已是漫长了,但五天一休的日子相对而言也并不舒服。
回忆这六年来,一、二年级是最舒服的。那时的我们是通学生的身份,早上来学校,下午就背着书包回家。有着微小而惬意零花钱,早上和下午总会有一些好吃的。这样的日子美滋滋的。
到了三年级,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寄宿生了。若大的学校对寄宿生实行封闭式管理,这也就使得假期遥远而宝贵。记得刚刚上三年级的时候,一到下午放学,我趴在走廊的围墙上,看着楼下的人群。一个巨大的人的方阵就在眼下,那里每一个人的表情都一清二楚。有的露出淡淡的忧伤,应该是被老师批评了吧;有的则老老实实地站着队,从不东张西望;更多的是放学的轻松,那微笑洋溢在嫩嫩的脸上,对此,我只有羡慕嫉妒恨啊!
到了五六年级,正是学校所谓的高年级,学业变得更重,假期感觉更远了。这个时候,同学们谈的多是要考的中学,来到学校就像回到家面对父母——儿子,要考哪所学校啊?想好了没?而到了六年级,这显得更加明显,班上第一名在努力,倒数第一也在努力。黑板上贴着的标语“提高一分,上升百名”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连睡觉都能看到。直到考试结束,终于迎来了两年来第一个真正的假期。
假期,亦远亦近。
初中假期随笔篇2
从上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起,我忽然发现自己对于假期有一种恐惧。我开始每天计算假期和我的距离——一天天拉近,一天天带着我的寂寞降临。遗憾的是,这种工作几乎可以说是徒劳。考试结束后,有人对我说,煎熬的日子总算过去;而我无语,因为对我来说,这种生活方才开始。 七月是个颓废的季节,至少对于我来说。正如身不离鞍的军人一旦髀肉复生,倒有了“日月蹉跎,老将至矣”的叹息——我未老,却惟恐心境先衰。赋闲之时,未免让我黯然神伤……流年似水,我不曾希冀过生命的圆满;岁月如梭,我却有灵魂中对消逝的感叹。因为性情,因为某些写在命运中的东西——我是命运最忠诚的信奉者,而命运对我的安排,恰恰是因情感而生,因信念而生。也正是这种并不单纯的性格,让我对于生活有一种难以言明的迷惘的情感——我往往受到事物的牵绊,就像七月,时间过得分外快却又分外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千百年前古人的叹息——这也难怪有人“终日昏昏醉梦间”,只愿“偷得浮生半日闲”了。可惜的是,我“偷”得半月之闲,却终日昏昏,恍然如梦。然而,最难耐的却是寂寞。
平日里,虽无人倾诉,但因为忙,总是无暇顾及。假期,开始几天尚算惬意,赶场子似地奔波于诸亲友家,人多虽噪,却也不觉着孤独。后来,静下心告诉自己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时,却蓦然发现自己灵魂的空虚——这样年龄的人或许是最需要倾诉的,但我只能空对镜中之人,看着自己依然稚气的脸庞一天天蒙上寂寥的感伤。“真是面目可憎,”我想,“虽然尘埃是神对凡间的一种悲悯。”如果童真可以永恒,我希望把它放在心里。可是,我的心却有一种不属于自己年龄的憔悴之感。因为寂寞,因为一种无法诠释的空虚。
有人说,年华是生命的路,灵魂是生命的车,信念是生命的轮。现在,我的路是平坦的,我的车却是危险的。轮子不能嵌入地表,正如信念无法渗入命运,灵魂亦无法完善。也许,我正等着一条泥泞的道路,等待它去磨砺我的车轮;我正等着一场风雨的洗礼,等待它去冲刷我的迷惘;我正等着一次命运的搏击,等待它去……不!决不是惘然等待——十几日来,终日昏昏,只因心中那架天平倾向于情感的牵绊;黯然神伤,只因单纯希冀于温柔的梦绮,而忽视了信念与精神的价值。流年七月,本是精神可逾越的痛,却化作了更多不该的感伤。过去分分秒秒的罪恶,也许需要灵魂去救赎。时光消逝,坚忍的心不需要叹息——也许,它更需要一点鼓励,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这样想着,忽然觉得七月也并不是那样面目可憎。我想,如果说七月是颓废的,不如说七月的我曾经是颓废的。同样,如果说时光是稍纵即逝的,不如说我们的生命是稍纵即逝的……流年,只是人们对永恒的背影所留下的叹息;而对于灵魂来说,它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逾越时间,逾越我们对消逝的无奈。
初中假期随笔篇3
走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脸颊——似乎确切地知道自己瘦了,虽然不过是一点点,但是相貌大概是要叫别人认不出了吧。空气中似乎蔓延着一种久违的、但却不忍重逢的气息——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总之,丝毫没有预期的欣喜罢了。我的足尖像是穿梭在云端雾里,踩着虚无缥缈的淡然与无奈。
还是在那个拐角,阳光洒落在我的肩膀。她从对面的巷子里奔出来,手上的自行车钥匙也是一年多前的那一把;她那辆足足有26寸的自行车躺在梧桐树的浓荫下,安静如故。只是她并不陌生,个子也像是昨天的个子,举手投足一如往昔——因为我们同学了七年,还有幼稚园里的三年邻班。她还是那样招呼,从后面拍你的肩,微微的疼痛倒像是在唤醒某些岁月的记忆。于是,那条不宽的马路上,我们并肩而行——她似乎比我高得多,我的身体在平跟鞋上踏着丝丝的卑微——或许单纯是因为身高的缘故。
住在旧式的社区里有个好处——每一条并排的弄堂里都住着熟人,不时有人从窗子里探出头来看看你,唤你的名字。我们昔日的同学却大都搬了家,窗户里探出的脑袋往往也只是惘然的目光。我们就这样混混沌沌地走到了校门。人还不多,只有几个男生在那里拉扯、谈笑,似乎也无心与我们说什么。 走进老师的办公室,只见几个女生围着老师的办公桌放肆地笑,宛若当年。我忽然觉得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噎住了——一直渴望释放的心扉,如今却自己掩上了。同过去一样,我始终有一颗淡泊的心——随着时间流逝,它已经悄悄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气质,让我显得安静、谦卑,有棱有角却不露锋芒。我不愿接近人群,以至那些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直到老师发现了我。意料之中,老师很直白地问我,期末考得怎么样?我点点头又摇摇头:“不太好,我们没有排名的。”边上有同校的人说:“她太谦虚了,她成绩很好的。”老师看看我说:“你们学校那几个保送北大的,你知道不?我们学校毕业的就好几个,有一个人还和我们结过对子。”“上届学生会主席,我知道。”我还记得她。“等着你们的这一天!”老师笑了。我没有笑,只觉得心头微微一颤:目标没有给我丝毫的明朗,眼前依旧是迷惘的前途。 我所希冀的一幕始终没有出现,昔日的好友都没有来。大概是学校上课的缘故吧,我试图安慰自己。和她坐在去城西的车上时,我看见汽车反光镜中两张表情迥异的脸。她的眉梢微微扬起,脸庞上淡淡的红晕——她似乎欣喜却又略带羞涩,倒像是逃逸在时空之外的精灵,享受着片刻的闲适。而我呢,我的脸上掩盖着虚伪的欢颜,内心的无奈与惘然却显得欲盖弥彰——第一次,我感到自己的面目可憎,正如我那纠缠不清的多重性格。窗外,夜晚的酒绿灯红似乎提前降临,把城市的繁华渲染得纸醉金迷。窈窕霓裳,急管繁弦,隐约让人如履梦境——对我来说,这却是可怕的梦魇。我是害怕空闲的人,更是害怕颓废的人,而看见身旁那些目光惊艳同窗时,我的恐惧,却骤然变成了冷冰冰的叹息。我用手肘轻轻推推她——“我们就要去这样的地方?”“对啊,下午我们去唱歌。”她说。 目的地到了,但我却没有进去,只是伫立在门口——在喧闹的音乐声中,我忽然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是多么格格不入。溜冰场上女生的尖叫,游戏厅里上下跳跃的灯光……我闭上眼,试图寻找那个我思恋着的少年时代。那个宁静的校园里,紫藤弯弯,缠绕着石廊,撒下她厚实的绿裙子——追逐嬉戏的我们,似乎可以忘却时间的变迁。可是,如今,喧嚣的世事早已湮没了当年。
我向老师道了别,一个人漫步在七月的街头。恍惚间,我依旧踩着虚无缥缈的淡然与无奈。只是,我的心中,已多了一分释然。叹息之余,我忽然发现,孤独与清冷或许才是我的归宿。故人不见,倒也轻松自在——正如他们中的许多人见了我,亦有未被认出的侥幸。正是:同学少年多不“见”,五陵裘马自轻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