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的发声原理

2017-03-10

竹笛(意大利语:IL flauto di bambù),汉族乐器名。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竹笛的发声原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竹笛的发声原理:

一、竹笛的基本构造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是不能吹出声来的。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上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下出音孔:在上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头: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扎线:缠于笛身外面,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镶头: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头。

二、竹笛的发声原理

由“风门”吹出的气柱被吹孔边沿剖开而激发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吹笛子有了正确的口形,还要用一定的角度。一般是嘴唇和吹孔成九十度直角。

尽量使吹孔剖开气往后的漏气声减到最小,使进入吹孔的气畅通无阻,灌响笛子。这就要求吹奏者在吹长音时认真琢磨喉部、口腔以及嘴唇各部位的形状、音色的好坏、跑气声的大小,从而找到最好的方法和音色。

管的定律--管长决定音调,改变管长就改变音调;管的粗细与音高成反比。管身越粗音越低,反之则越高。

笛子是管乐器,可发出多个不同的乐音,其发声原理为管的定律。

笛子越长,吹出的音调越低;笛子越短,吹出的音调越高。把开水灌进暖瓶时,可听到从低到高连续的声音,这是因为暖瓶里的水面逐渐升高,从水平到瓶口的这一段“管长”越来越短的缘故。只不过暖瓶是只有一个口的“闭管”,笛子是两头都开口的“开管”。

吹笛子时,用手按住或放开一些侧孔,就是改变管长,也就是改变音调,从而吹出不同的音调来。

竹笛的发声原理相关文章:

1.笛子的发声方法

2.葫芦丝发声原理

3.吹笛子怎么控制气息控制气息技巧的好坏会影响到笛子...

4.笛子入门练习步骤

5.笛子学习心得

6.葫芦丝的发声原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