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数学家华罗庚小故事
在中国的数学研究领域,最值得一提的数学家就是华罗庚,他为中国的数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供大家阅读!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贪玩之心不减,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是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成绩还是起色不大,仍不为老师喜欢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有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具慧眼,他仔细翻看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原来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华罗庚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方法。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到清华大学并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经过自己的刻苦专研和潜心研究,华罗庚成了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华罗庚也为我们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文凭在一定的范围内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可是,有些时候,我们错过了一个代表自己能力的机会时,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刻苦来弥补的,虽然,这样的刻苦需要付出的太多。
经典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1979年,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应邀到英国讲学。在一次宴会上,一位美国女学者来到华罗庚面前敬酒,突然,她扬声问道:“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当初回国感到后悔吗?”这里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
那年春天,华罗庚欣闻祖国大陆解放的消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裕的条件,带领全家人回国。
途径香港时,他发了一封《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建立。”
“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面对这位女学者不友好的提问,华罗庚坚定而又礼貌地回答说:“不!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舒服,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铿锵有力的回答,掷地有声,爱国的挚情,溢于言表,充分体现了他爱国情操。
孩子们,从数学家华罗庚的两个小故事中,我们是不是要鼓励自己认真学习数学,同时,更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欣赏
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家境贫寒,疾病缠身.18岁那年,华罗庚初中时代的王老师从外国学成归来,出任金坛中学校长.华罗庚是他得意的门生.他一心要接济华罗庚.不久,经王校长介绍,华罗庚到金坛中学做了个勤杂工,负责收发信件、报纸做杂务.华罗庚做勤杂工时,手脚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数学课本学习.王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为这位勤奋肯学的年轻人而感到骄傲.
真是天有不测风雨.华罗庚被一场伤寒病拖垮,医生作出“无法医救”的诊断.全家人悲痛万分,王校长更是觉得十分惋惜.但是死神终究没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终身残疾.
华罗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还是老本勤杂工.一天的劳累,双腿已疼痛难忍,但是他咬咬牙,仍然沉浸在数学王国的遨游中,把疼痛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华罗庚来说,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就象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的运算符号好比音乐演奏一样,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坚信,只要顽强地坚持下去,自学也能摘取数学王冠.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了.机遇垂青这位下苦工夫的热心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这就是为他成为数学家提供了广阔舞台.这就是至今成为人们美谈的熊庆来睿智识英才的故事.
1985年,75岁的华罗庚爷爷带着一丝微笑和欣慰离开了他追求了一生的数学事业.他曾叮嘱人们不要忘记他曾是一位勤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