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创业案例

2016-12-02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网店创业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虽然网店创业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是网店的生存现状却千差万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店创业案例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网店创业案例1:大学生开网店月入400万

石豪杰早在2007年时就开始网上购物了。网上购物的便利和便宜,使他萌发了自己有朝一日要开一家网店的兴趣。

高三上学期时,他用手机上网,偶然看到关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介绍,从此就迷上了这所学校。2009年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就只身来到义乌,先是逛了举世闻名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然后就直奔该校实地考察学校环境和创业氛围,并且与该校一名领导进行了一番有关学生开网店的交流。

根据该领导建议,他在八天内就开了一家网店。这时他下定决心无论考得好坏,都要报考这所学校。

事实上,他当年的高考分数达到第二批本科,可是他最终还是毅然放弃了这样的机会,报考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提前到学校报到。他不断地找校领导申请,要求从旅游管理专业转入创业学院。他斩钉截铁地说,“来这里上学,我是带着目的来的,那就是创业。”最终他如愿以偿,进入该校创业学院,通过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缴了开学的6000元学费。在他看来,他天生就是创业的命,而要学创业,就要读这所学校创业学院的电子商务创业班。

刚刚开始从事电子商务销售时,他也是随大流,什么好卖他卖什么,2010年5月他看到3D电影《阿凡达》热映,从中发现商机,开始专门做3D眼镜的网络销售,并涉足产品批发。之后他毅然放弃自己红火的淘宝店,先后在“1688”“出口通”等批发平台投入巨资,全力以赴。在做“出口通”时,他投入开业成本近3万元,投入广告近4万元,可谓是花了血本。可是开业的最初两个月内几乎没有生意,让他亏了1万多元。后来因为接到了来自印度的第一份订单,要两千副眼镜,数量虽然不多,利润却是国内售价的好几倍,这才更加坚越了自己的选择。

石豪杰大一时就挣钱买了辆商务车。他平均每天的净收入在千元以上,最多的一天净赚七八千元。仅仅一个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他就从网上销售国旗、假发、手环、头巾、荧光棒等啦啦队用品中净赚10多万。后来他实在忙不过来了,就把在郑州工商银行工作的哥哥也请来一起打拼。大二时他开了家属于自己的公司,聘请了十一位帮工。2012年毕业时,他在温州、台州、深圳都开设了分公司,月销售额超过400万元。但最让他满意的是,他通过自主研发已经拥有五项专利,并且这些专利都已经转化为产品。

就这样,石豪杰走出了一条从低端到高端,从没有科技含量到拥有自己专利的成功创业之路。

网店创业案例2:网店卖香肠腊肉一年赚千万

干干红红的香肠,整齐挂在铁架上,排列成方阵,院子里弥漫着年的味道。刘冬穿行其间,拿手机拍拍检查质量。

看了香肠,刘冬走到东头,一把拉开腊肉熏房,浓郁的熏烟滚出来,红红干干的猪拱嘴、猪耳朵、猪尾巴,密密麻麻若隐若现。

这里是青神县河双龙村,“老丈母”腌腊制品工厂。年前,这些香肠腊肉将被发往全国各地,端上年夜饭的餐桌。

2014年,借助电商销售,刘冬的销量,从2013年的80万元飙升到近千万元。刘冬只是众多青神县电商政策受益者之一。去年,全县500家网店和260家微店,网上交易额超过2亿元。从2012年重视电商发展至今,青神火烧木已占据全网70%的销售额,香肠单品销售列全网第一。

探路者张碧峰

上班族由买到卖 成为“百万富翁”

成堆的腌腊制品中间,谭春蓉正在整理货物,不时抬头看看电脑。突然,页面闪了一下,弹出一条信息。“有人下单了,北京的……”谭春蓉站起来,拿起鼠标,处理订单信息,多少斤,什么品种,怎么付款,处理完了,她又继续整理货物。

谭春蓉是青神县瑞丰镇的农民,40多岁了,几年前,她从地里应聘到“老丈母”腌腊制品店时,鼠标都不会用,光标要指准一个地方,都要花老半天时间。现在,她已经能熟练完成收单任务。

在谭春蓉收单的时候,几十公里外的河坝子镇双龙村3组,“老丈母”的老板刘冬,正拉开熏房门,烟气腾腾,挂得整整齐齐的腊肉若隐若现。这个腌腊制品生产厂,占地几千平方米。“老丈母”在县城的店不大,只有四五十平方米,只是用于形象展示,生意主要在网上做。

5年前,刘冬是丝厂办公室主任。妻子跟岳母在搞腌腊制品作坊,他常常把腊肉香肠拉到农贸市场叫卖。一天,会计吕丽霞突然问他:“有个叫张碧峰(化名)的做电商,一年赚100多万。你咋不弄到网上去卖?”

刘冬想问张碧峰如何开网店,但又觉得似乎要抢别人的生意,不好。于是咨询了朋友,在淘宝注册了自己的店,因为没有经验,所以网店装修得特别简单。3个月后,2010年11月,他接到了第一笔订单:北京来的,买了两斤香肠,包好后,刘冬找到家附近的圆通快递寄了出去。

张碧峰,刘冬其实认识。县城不大,转来转去都是熟人,跟刘冬一样,很多人都认识张碧峰。凑在一起聊天,聊来聊去聊到电商上,一段时间,做电商成了青神县城人们的热门话题。

张碧峰是青神最早搞电商的人之一。2003年,中国电商回暖。上班族张碧峰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经常在网上买东西,为啥不能卖东西呢?他申请了一个号,在网上倒腾电子MP3、耳机这些小玩意。有人下单了,收到钱后,他找深圳的同学发货。

后来,每个月利润都在5000元到 10000 元。2006 年,他通过ebay卖女装,借助网上翻译软件,把衣服卖往英语国家。2009年,他开始卖茶叶、香肠等青神县特产。后来,张碧峰创了自己的品牌,设计产品给厂家下单,生产出来贴自己品牌销售。这年,张碧峰成了“百万富翁”。

网上开店赚钱的话题,在青神每个角落议论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在网上开店。自发兴起的电商潮流,在青神暗流涌动。

网店创业案例3:网上卖棉拖鞋营业额上千万

去年3月,丁奔带着玩票心态开出第一家卖棉拖的网上C店。而到今年9月,他已经运营管理着三家网店。在不到三个半月的时间里,三家店的营业总额已经近千万元。

今年22岁的丁奔,是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台州椒江人。用他的话说,开网店也是误打误撞。

开网店,是因为大学好哥们的父母是做棉拖批发生意,可以作为货源提供。虽然网上卖棉拖的网店已经泛滥,但丁奔一算,合租学校里的小仓库、网店押金加部分货款差不多5000元的成本就够了。“投入不多,可以试试看。”

去年三月,他拉回第一批12个款式的700双棉拖。“第一步先拉同学朋友成本价买,2、3天后,慢慢有客户来问价,我干脆就亏本卖,赚人气。”

棉拖利润低,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也就挣三四百元,差的时候就几十块。”丁奔把这个阶段形容为一个人的小打小闹。

但在这期间,他也意识到:小规模的棉拖网店在激烈的竞争中是难以生存下来的,必须依附大的平台。他开始花大量时间钻研网店的运营。

成功的秘诀:态度诚恳+有想法

转机发生在今年9月。“原先从批发商处进货,要比出厂价贵2、3块,没有价格竞争力。”回到老家创业的丁奔,想办法找到了同在台州的拖鞋生产厂家,没想到,厂家也正想找人合作运营电商平台。

“我向厂长提出,运营成本我承担,利润均分的合作方案。这相比其他运营团队提出几十万运营费,再利润抽成的办法,要更有竞争力。”丁奔说,在多次争取后,合作谈成了。

好运在半个月后再次降临。“偶然的机会,我得知还有其他网店店主也在这家厂进货,就辗转联系上了对方。”没想到,两人第一次见面就非常投机,聊了十几个小时。这位有2家天猫店,去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的店主,当即和丁奔提出合作意向。

“其实当时我很矛盾。一方面怕耽误学业,也怕同时经营3个店,步子太大,风险太大。另一方面,合作对方的网店规模大,当时开给我的条件不算好,但我很看重这个学习机会。”但3个月后的今天,丁奔很庆幸自己最终选择了合作。他用坐时光机来比喻合作的好处,这两家店他在我运营的3个月里,销售额达到了近700万。运营过这类规模的网店后,他在运营自己那家销售额200多万的网店时,能更好地把握和预判了。“例如我现在会花2、3万一天的推广费来为自己的网店做推广,压力很大。如果没有运营过另外两家天猫店,我估计没有这个心理承受力。”

平衡学业和创业,仍是创业大学生的难解题

去年8月,早报曾报道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三男生宁沛然网上创业,10个月网店销售额近2000万的创业故事。宁沛然当时面临着,创业后学业跟不上,毕业有点悬的问题。

而难以平衡学业和创业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丁奔。因为忙着网上创业,他有8门课需要补考。“我也考虑过要不要休学,但现在还是想争取顺利毕业。”

儿子能否平衡好学业和创业,也成了丁奔爸爸的心头大事。“他创业我不反对,但前提条件是学业不能落下太多。要是把握不好度,那就麻烦了。”而之江学院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睿也是丁奔创业的指导老师。他告诉记者,丁奔这样的创业型同学,此前学校里并不多见。

“我们现在在尽各种努力,例如帮他联系重修,以学校认可的竞赛中获奖等方式,来帮助他毕业。而今后,我们也制定某些课程有学分替代制等办法,给创业同学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网店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1.网店创业成功的例子

2.开网店创业成功案例

3.开网店成功案例3个

4.开网店创业例子

5.青年创业网店案例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