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反思总结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新教材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的略读课文。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反思总结篇1
学习本课前觉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跟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修饰语少,抒情也少,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果然上课时,一调皮学生翻开课文就大呼小叫:“这课文这么长啊!”教室里马上响起一片唏嘘声。我强忍不快,和声乐色地请学生自学课文,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在交流时,自称“小问号”的 吴强同学说:“老师,我发现这篇课文没有要求写得生字!这是什么意思啊 ?”
不得不惊叹孩子的细心!我笑这说(这次可不是强装出来的 ):“真不愧为小问号啊?这是略读课文。”
“什么是略读课文?”全班同学几乎是异口同声。“我知道!”龚正康神气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自学地课文!”呵呵!好家伙!虽然解释得不对,但他的话给了我一个启示啊——何不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我的脑子里顿时全盘否定原来备好的教案。这时的我有些激动,有些欣喜。(绝不夸张,上课时的我就是如此激情满怀。)我有点结结巴巴:“同学们,那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学懂这篇课文,请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来考考同学。好不好 !
”“好!”一片欢呼!……在考同学这个环节上,学生是你一句我一句,有的甚至为不同的观点,唇枪舌战起来,气氛异常活跃!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教学吗?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反思总结篇2
故事篇幅较大,但内容通俗易懂,能抓住孩子的心。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在教学中,真正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由扶到放,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伴交流,充分享阅读的乐趣。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默读”,采用分层法将“默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下面几篇默读略读课文打下结实的“基础”。
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生说卡罗尔家的小猫会站在镜子前抓镜子里的小猫,会打破卡罗尔的像框,自己探出头去,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
由此,我想对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说:“只要你平时的阅读技巧训练是较规范的、缜密的,那么就应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着走,他们会让你惊喜万分的!”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反思总结篇3
走出实践来看阅读教学,我有三点启示:首先,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其腾出施展能力的空间。事实上低段的孩子并非白纸一张,在老师长时间的初步、规范地阅读引导中,他们已不知不觉的积累到了一些阅读经验。
如:孩子提出卡罗尔家的小猫还可能会爬到哪里?干什么?如果你妈妈把小猫送得一条都不剩,你会哭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我感到很出乎意料,事后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不正是我们平时训练孩子想象说话时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提问技巧吗!孩子领悟了,并且把它内化为了自己的能力。在惊喜之余,我们不得不被孩子的这种惊人的悟性所折服。
这些精彩的回答不正是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想象,去认识与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多方面的意义,得出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吗!是啊,想象与创造是如此的美,像一枚绽放的烟花,为此我们情不自禁地去点燃它。再次,树立教师参与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空间氛围。
如果说孩子的质疑能力来自于学习经验,那么孩子丰富的想象无疑也来自于生活经验,谁能否定孩子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一种经验呢?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文体的理解。如:最后我提出,为什么说卡罗尔终于拥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这个问题时,我对孩子的回答并未直接的否定或肯定,而是认真的倾听他们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其中,坐观其变,察漏补缺,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谓是“各有千秋”。这不正是在轻松气氛下所结出的个性化阅读果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