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训练习题及答案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主观题训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主观题训练习题及答案
21、几个月前,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相继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2009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积极应对,科学处置,以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在同一天,国务院总理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卫生部等部门关于一些国家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报告,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研究部署我国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请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我国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表明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认真履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③卫生部、农业部、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表明我国政府务实高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④综上所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各项工作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22、近年来,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浙江慈溪市、湖南浏阳市等地都进行了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试验”。2009年12月,《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颁布。这份《意见》指出,要旗帜鲜明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对司法机关部分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实行财产申报制度试点。实行一年一次申报,如查实申报不实者,就地免职。正式的制度将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后,最快于明年出台。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论述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试行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题,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做到条理清晰,文字流畅。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①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试行,加强了民主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力地推进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②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必然要求。③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进行直接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的爱护,为促进廉政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④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有利于公民依法实行民主监督,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切实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⑤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是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具体措施,是依法治国实现制度化法律化的表现,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3、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起,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意味着中国的亿万农民将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沿袭几千年的农民“养儿防老”传统,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
(1)“新农保”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哪部分内容?
“新农保”制度属于社会保险。
(2)国务院决定启动“新农保”是在行使哪几项国家职能?
国务院决定启动“新农保”是在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等国家职能。
24、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政府第一份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对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近几年,我国公民的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了不断扩大和有效保障。国家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不断发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得到健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制度化的轨道上得到有效保障。
运用政治生活论述“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重要条件”。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1)①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来实现的,这是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重要条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首先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权利的广泛性。我国宪法确认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②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共产党领导的实质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法制为我国人民享有真实广泛的民主权利提供了切实保障。③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通过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也有利于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25、材料一: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就节能减排等群众关心的在中南海举行座谈会,广泛邀请党外人士参加,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哥本哈根离我们很远,我们感受不到为人类的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现在的寒冬腊月却与几十年前的动辄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腊月不可同日而语。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哈尔滨市某班为此召开了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对如何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发表了很多的金点子。
如果你也加入这个主题班会请从下面的问题中表达你的观点。
(1)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
①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共召集各民主党派研讨。②内容:关系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16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商讨国家大事。③有利于促进政治文明,生态文明。
(2)请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可替换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革命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多开发节能降耗的新发明、新设备。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走艰难的路。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26、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材料一 去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地方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材料二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划的出台是专家学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论证,征求各方意见形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规划》的出台。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划》是通过多次地方调研、专题座谈会并经反复征求意见、作出多次修改而形成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出台《规划》的依据。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③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请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实践决定认识,人口的增长和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消耗造成环境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请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低碳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低碳生活方式既节约了个人开支,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又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消费对社会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低碳生活方式必然会引导社会生产走向低碳经济,使生态能源,低碳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请从生活角度,说明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什么原则。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也应该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减排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公民对生活方式的的选择。公民选择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
(4)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请用国家与国际组织的知识,说明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8、材料一:2009年12月19日,经过长达13天的激烈争辩和争吵,有192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沉重落幕。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大相径庭,会议最终只公布了一份由包括中美在内的26个主要国家达成的没有具体减排目标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材料二: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低碳经济”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节约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材料三:低碳经济时代下,中国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产业,国内一些企业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一味削减治污成本。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在一定时期还是以煤为主。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加剧了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
材料四:本世纪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在2020年达到几个目标,包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及核能,提高工业科技水平等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被置于重要位置。胡**也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材料二、三、四反映了经济生活哪些道理?
①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经济安全带来了挑战。我们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而应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②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会使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实行污染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害。③政府应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企业也应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改革创新技术,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面临挑战”“根据国情”可以体现这一点。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一分为二看问题。引进外资,既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材料中“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支持下”体现了这一点。④系统与要素关系要求我们要做到系统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这一点。
(3)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应对“低碳时代”?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国家应加大对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营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自觉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企业生产方式和个人消费模式。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9、材料一:****信息通过手机、网络肆意传播,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为社会公害,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材料二:目前,我国开展整治****手机网站专项行动。要求工商部门要加强监管,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广告代理商。公安部门要坚决打击为手机****网站提供服务的运营商;举报中心目前已接到群众电话举报信息上千条;包括中国移动等40多家单位代表共同签署倡议书,向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提议“文明办网,文明用网”。
综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述问题。
①国家要从立法、执法等各个环节入手净化网络环境。②政府要履行好惩治犯罪分子的职能,开展“扫黄”专项行动。③政府要履行好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通过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黄”毒。④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社会舆论要发挥监督作用,促使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网络的权利,也有依法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因此要“文明办网,文明用网”。
30、材料一:“黑车”已成为城市治理顽症,取证环节尤为困难。而“钓鱼”“倒钩”之类的做法却往往能立竿见影地取到证据。某市交通执法人民采取“钓鱼式”执法(即设下诱饵引人犯罪)查处黑车,此事一经披露引起人们广泛质疑,并引发行政诉讼。
材料二:日前,该市法院对“钓鱼执法”行政诉讼案做出一审判决,判决该市交通执法大队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违法。上海市监察局宣布,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根据人民网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该市行政执法部门因钓鱼执法案,政府公信力评价最低。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请你谈谈政府如何提高公信力?
①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廉洁、高效、令行禁止,有错必纠。②政府要自觉接受社会、人民群众、司法机关等各方面的监督。
材料三:网络是实现民主监督的一种方式,从2003年的孙志刚案,到“躲猫猫”事件以及此次“钓鱼执法”事件,网络舆论对推动公共事件逐步解决,对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注意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重性。
(2)请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认识和利用网络舆论?
①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网络使百姓拥有了话语权,使政府通过网络舆论了解民意,对国家发展起促进作用;同时也要注意有些网络舆论有虚假性、误导性,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②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对待网络舆论应该兴利除弊,运用法律和道德加以规范,使“利”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促进社会的进步。作为公民要正确分析网络舆论,利用网络舆论促进社会进步,做文明有素养的网民。总之,对于网络舆论的认识和利用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1、材料一: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国家事务。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这将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举措。
注: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10万人选代表1人。在选举上的不同比例的规定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实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所必需的过渡。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什么?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选举人大代表,组成权力机关,管理国家事务,实现当家作主。材料二反映了党坚持依法执政,即党通过对选举法提出修正建议领导立法,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2)怎样认识《选举法》的修证(同票同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①选举法修订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的。②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③选举法的修订有利于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落到实处。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享有平等的参与权。④国家运用法律来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珍惜和行使好这一权利。
32、200 9年10月1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演讲,他指出:“文化的影响力是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我们这个星球的生活日益精彩纷呈、充满生机活力,也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等等。推动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交流,不但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他还指出:“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坚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博采世界各种文明之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3、材料一:2009年9月29日,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团结和进步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团结是进步的前提,进步是团结的基础。促进民族团结,就是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打牢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2009年11月2日开幕的第二届北京人权论坛上,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喜饶尼玛在发言时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中国各少数民族拥有可持续发展政策保障权。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少数民族就成为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参与者和发展成就的受益者,而且其参与发展的范围与程度不断扩大,其享有的发展成就也日益增加。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和团结奋斗,2008年,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306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92.5倍。比如,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速度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95.91亿元,比1959年增长65倍。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②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③实现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和睦,实现民族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怎样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①坚持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各族人民和睦地生活在统一、安定、繁荣的大家庭中。③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④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⑤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34、材料一:2009年11月12日,第16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在新加坡闭幕。会议重点讨论了当前全球及地区经济形势,APEC经济体的财政政策,促进平衡、包容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等问题。
会议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复苏进程仍将缓慢而曲折。本地区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在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和推动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在目前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的情况下,要避免过早地退出非常规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各经济体意识到稳固中长期财政状况的重要性。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恢复增长潜力、如何成功退出为应对危机而采取的非常规性刺激措施和如何实施可信赖的稳定的中长期财政政策,以保持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信心,同时满足亚太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材料二: 2009年11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13日在新加坡出席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演讲。胡锦涛指出,从世界经济长远发展考虑,应该从多方入手,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解决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化危机为契机,为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1)结合材料一,谈谈财政在各国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①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人民收入减少、失业率上升和生活水平下降,企业效益下降、投资大幅度减少,社会需求不足。为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和推动经济复苏,世界各国广泛运用财政手段应对世界金融危机。②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政府通过财政加大对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和行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地区、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刺激总需求、以达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谈谈中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②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我们要积极参加并推动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③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的经济安全,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35、“火树烟花不夜天,四宝之乡展魅力”。7月12日晚,“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晚会隆重上演,宣城人民敞开热情的臂膀,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走进宣城,了解宣城,推介宣城。
作为“中国(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晚会以展示“徽文化”为主题,介绍了宣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山水风光: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宣笔,徽墨产在宣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基地在宣城;“天下四绝”的太极洞,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等著名的旅游景区也在宣城;除此之外,还有绩溪的胡氏宗祠,旌德江村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都在晚会中一一介绍给全国的观众。
(1)请说明宣城举办“文房四宝之乡文化旅游节”和“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晚会的意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举办文化旅游节和大型晚会可以让全国人民更加了解宣城的经济,物产,自然风光,历史名胜等,促进宣城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②优秀文化具有塑造人的作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③文化是在传播和交流中发展的。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将宣城浓郁的地方文化广为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欣赏优秀的地方文化,促进宣城文化的繁荣。
(2)请你就如何将古龙而深厚的宣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光大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答出“保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即指导思想”、“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五个方面中的三个方面即可给满分。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6、网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国家七部委于2009年1月5 日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据此,有人认为,只要国家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青少年一代就能健康成长。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个人的发展。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同时要积极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但人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的。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7、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②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竞争力。③文化塑造人生。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网络文化,将极大地推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38、某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政治和经济具有反作用,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这一国有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企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地影响。企业通过自觉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焕发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目标。
从文化对人影响特点的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凝聚下,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9、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温暖;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相助;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圣火遭受屈辱,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劈山开路。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
“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4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中的指导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