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个人修养的经典故事
个人修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个人修养的经典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个人修养的经典故事:杨岐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
杨岐方会禅师,在石霜圆会下作监院,夜间看经,自己另买油,不将常住的油私用。宝寿生姜的事例是说,洞山自宝禅师(别号宝寿),在五祖师戒禅师会下作监院,五祖戒有寒病,需要用生姜红糖熬膏,以备日常服用。五祖戒的侍者往库房要这两样东西。监院说,常住的公物,怎么能私用呢,要用就拿钱来买。戒禅师听了以后就叫侍者拿钱去买,并且心中很赞赏自宝禅师这个人。后来洞山住持缺人,有人求戒禅师推荐,戒禅师就说卖生姜汉可以担此重任。
有关个人修养的经典故事:赵康靖公择豆修心
宋朝的赵康靖公,曾经在桌子上放置了两个瓶子,利用黑豆和白豆来检修心念。他每起一个念头,就随著念头的善恶,而放置不同的豆子。起一个善念,马上就放置一颗白豆在瓶子里。动一个恶念,就放一颗黑豆在瓶子里。 起先,黑豆占大多数。接著,黑豆便逐渐减少。日子久了,则善恶这两种念头都忘了,瓶子和豆子这两样东西也就可以弃而不用了。
有关个人修养的经典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他的母亲非常注意他的教育问题,曾经为了选择居住的人际环境,连续搬家三次。汉朝刘向的《列女传》有这段记载:孟母带着幼年的孟子,起初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孟子又学着玩。孟母说:“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又立刻搬家,搬到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学习礼节和要求上学了。孟母说: “这里才是适宜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在那里居住下来。
有关个人修养的经典故事:子骞重孝
孔子的学生闵损(字子骞)——老成持重孝为先,淡泊名利拒费宰。子骞年幼不幸丧母,不断受继母虐待,生活过得很清苦,成人之后,父亲又病故,可是守丧三年未满,国家战事不断,被应征从军。艰苦的生活和复杂丰富的社会经历,使他深深感到世事艰辛难料,慢慢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常,他话语不多,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受用,孔子说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子骞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教育,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之上,而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例如他非常奉行孝敬,刘向《说苑》中曾记载: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子骞絮芦花,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父亲不了解真情,便常鞭打他,后来父亲知道真相,要赶走继母,子骞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子骞是孔子弟子当中第一个主张不做官而淡泊名利的人,他主张修身养性,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和欲望,有一次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被他谢绝了(《雍也》有记载)。他是真正做到期淡泊名利的人,诸葛亮也追求“淡泊名利”,可是最终还是做了蜀国宰相,倾权朝中。但也有一位孔子学生主张孝道有度,不可过枉,他就是宰予。
有关个人修养的经典故事:曾子杀猪教子
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早晨,曾参的妻子忙完了家务,就想上街去买点东西。正在家门口玩耍的小儿子看见了,高兴地跑了过来,缠着妈妈带他一块去。 曾参的妻子没有答应,摇了摇头说:“妈妈是去办事,不是去玩!” 小儿子又哭又闹,拉住妈妈的衣服,“我要和你一起去嘛!” 曾妻被闹得没有办法,回过头去,她看见了自家院子的那头小猪,又想起儿子最喜欢吃肉,就随口应允说:“好乖乖,妈妈回来就把小猪杀了,炖肉给你吃!” 听到妈妈的保证,小儿子高兴极了,这才放她走。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还没有进家门,她就看见丈夫正在院前的大树下准备杀猪,那头小猪被捆了四蹄,“嗷嗷”地叫着,雪亮的尖刀搁在水盆边…… 一见这个情景,她大吃一惊,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赶忙制止曾参说:哎呀,这猪太小了,你怎么能现在就杀呢。” 曾参指了指站在一旁热心观看的小儿子,问道:“你早上跟他说的那些话,难道不记得了吗?” “我刚才是和孩子说着玩的呀,你怎么当真杀猪呢?” 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孩子是不能被欺骗的。他年龄还小,不懂事,只会学父母的样子,相信父母说的话。咱们今天说话不算数,那么孩子也就学会了说谎。再有,他以后还信不信咱们的话啦?” 曾参终于说服了妻子,真的把小猪杀了。教育哲理:要教育出诚实的孩子,首先父母必须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