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生挫折心理的论文

2017-06-18

挫折,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其需要和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消极反应。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学生挫折心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学生挫折心理的论文篇一

《浅谈学生挫折心理教育》

摘要: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不可能避免。从客观方面讲,他人的不公正评价,过高的要求,歧视等均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遭遇挫折时又不能正确面对,这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素质;耐挫力;挫折感;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45-01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节奏的加快,人的心理紧张程度加剧,而较高程度的社会紧张生活又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挫力。青少年终身秩序的发展,又有赖于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尽管学生的观察、思维、创造能力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有待提高。

一、这是时代的呼唤

青少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因此,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良好。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是否良好,直接决定着是否有一种定力去直面人身: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狂风恶浪,都能一往无前,持之以恒去拼搏而不灰心丧气,也就是具备一种终身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学生挫折心理的产生不可能避免。从客观方面讲,他人的不公正评价,过高的要求,歧视等均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有些家长要求学生每次考试都要得第一,学生如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家长往往不加分析就给予不公正评价。就主观而言,孩子的身心特点、追求目标、人身经历等均可能造成挫折感的产生。如有的学生处处想争第一,一心想上重点中学,期望得到各种奖励。一旦这些愿望落空,就会产生挫折感。遭遇挫折时又不能正确面对,这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

二、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耐挫力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影响着人的成长发展。对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人们往往重视不够。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斯基说过:“一个人的成才15%靠的是他的专业技能,而85%靠的是他的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这里的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就是指非智力因素。耐挫力就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耐挫力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目的不能实现时而产生的一种焦虑、愤懑或沮丧的心理状态。人生的道路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面对挫折,一部分的青少年耐挫力差主要是由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偏差造成的。学校教育只抓学生智力培养、往往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心理品质的培养上几乎是真空地带,久之使不少孩子有任性、自私、胆怯、恐惧、思维迟钝等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家庭方面,独生子女和单亲孩子增多,独生子女如同家庭中的“小皇帝”,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人都围绕着转,只要分数考的高,就是天上的星星父母也愿摘下来。久之,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大多受不了挫折。所以,他们的独立能力相当差,耐挫力也相当差。

三、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磨练其坚强的意志

人生难免有挫折,首先,我们应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挫折并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如:冷静对待,积累经验,请求帮助,自我疏导等。其次,还要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平日里几乎每时每刻,事事处处都有锻炼意志的机会:每天早晨的按时起床,每节课的专心听讲,每天晚上的复习功课,等等。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渐战胜惰性,战胜自我。形成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品格,在人生遥远的征途中上下而求索。再次,要求学生树立明确目标,制定具体计划,并且严格地执行。耐力的培养、意志的磨练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贯彻始终,才会有所收益。

四、要采取措施提高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力

对学生耐挫力的教育应坚持抓起点、高要求的原则和边灌输、边实践的方法。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今学生心理思维活跃,进取心强,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抱负、兴趣、人生观、世界观等。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及人生经历等限制,不一定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多给学生们价值观教育。

2、教给学生面对挫折的方法。在平时的教育中,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正确认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法。学会乐观愉快和排解消极情绪的生活方式,以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抵御挫折的能力。

3、应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才的教育。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平坦笔直,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教师可选择一些典型例子给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使他们明白置身于优越环境而悠悠自得的人,往往一事无成,大凡成才者几乎都要经历挫折磨砺的。

4、真诚关怀遭遇挫折的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少学生因社会阅历和知识贫乏而很难正确对待,他们迫切需要教师的关怀。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5、设置困难情景,为学生提供锻炼耐挫力的机会。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特定的困难情景或适度高于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难度”使学生暴露出弱点,让他们经历一些磨难,交给他们一些应付困难和摆脱挫折的方法,提高对挫折的忍耐力,困难情景的设置应根据学生年龄,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就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应以教育为主,不怕摸爬滚打、艰难险阻,应愈挫愈勇。炼就一种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就获得了一种不竭的动力,良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去追寻崇高的理想和美丽的人生。

有关学生挫折心理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挫折及调适方法》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际、成长发展、择业就业等方面遭遇心理挫折的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隐形杀手”,此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大学生心理挫折类型出发,对积极引导大学生战胜心理挫折做了简单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挫折;调试方法

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目标或行为过程中受到干扰或阻碍,动机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紧张消极的情绪状态。心理挫折之所以受到家长、教师以及学校普遍关注,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部分大学生在遇到心理挫折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适,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从而扰乱心理平衡、增加心理负担、降低学习效率,阻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挫折

(一)学习类心理挫折

学习心理挫折,是指由于学习上的失利给大学生造成的一种心理挫折。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等的变迁,在学习上面临新的竞争与考验。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是班级的佼佼者,到了大学后,成绩不再像中学时那样“拔尖”,班上“能人”、“才子”比比皆是,鸡头变凤尾,优越感丧失,心理落差和压力随之而来。另外,专业不满意,对所学专业迷茫是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又一原因。很多大学生在填报入学志愿时,多数是听取了老师、家长、亲戚朋友的意见,自己并没有对所填专业做全面的了解,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兴趣之所在,理想与现实背道而驰,从而产生心理挫折。

(二)生活类心理挫折

生活类心理挫折,是指由于生活上的困难与障碍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挫折。大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他们同样经受着与社会变革相关的心理矛盾和精神挫折,社会生活复杂多变、斑驳陆离,必然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应激,产生相关心理挫折。处于相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往往希望能够拥有和同学相同甚至更高“档次”的物质条件(如名牌衣服、手机、电脑等),部分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其“面子”需求,便自认为低人一等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极端者心理扭曲者甚至采用盗窃、抢劫等非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造成极大的危害。生活环境的变换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一个关键因素,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去,气候的变化、生活习惯的不同,陌生的人群、生疏的校园,对于那些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人际交往类心理挫折

人际交往类心理挫折是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的限制,致使交往需要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状态。刘凤华(2011)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中,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39.9%,其中30.6%的大学生困扰程度一般,9.3%的大学生困扰较为严重。与舍友、同学、异性以及老师交流沟通不畅而引发的困扰,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人际交往类心理挫折。当代“90后”大学生极具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与舍友相处时,常常因不能顾忌室友的感受而引发矛盾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部分大学生由于性格孤僻、内向、缺乏基本的交际技巧,而导致社交障碍并引发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此外,随着性的成熟,大学生开始了对异性的倾慕和追求。但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表白失败、父母和老师的阻拦或恋爱导致成绩的下降等状况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

(四)成长与发展类心理挫折

成长与发展类心理挫折是指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阻碍,目标不能达成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情绪状态。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建立,注重自我表现和他人对自身的评价,一旦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或者被他人不公平的对待与评价时,就会变得敏感、脆弱、焦虑、沮丧,自尊心受损。如对自己要求较高的大学生在学年结束后没有被评上奖学金、在院校级学生会竞选中失败、师长的误解等,都将导致大学生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另一方面,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偏高,他们身上背负了家长太多的期望。从入学开始,就被父母推着前进,初中毕业为能否考上重点高中而担忧,高中毕业为能否考上重点大学而担忧,大学毕业又为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担忧。在此过程中,为了不辜负家长的厚望,大学生要付出很大努力、忍受巨大的压力,然而付出和收获不一定对等,一旦愿望没有实现,大学生便会焦虑懊恼,情绪低落、自责不已,挫败感油然而生。

二、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调试方法,战胜心理挫折

(一)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

战胜心理挫折,最重要的是能够正确看待挫折事件,学会应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外控型学生偏好把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教师教学水平,或者是考卷难度太大等外部因素。反之,内控型学生偏好把学习成绩不好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或者能力不足等原因。从对失败的归因方面来看,内控型容易夸大自我的作用,而过度地进行自我谴责或贬低。而外空型的大学生会因为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了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单独面对困难时手足无措甚至临阵脱逃。过度内归因或外归因都易造成大学生心理挫折。因此,学校要通过教育、训练让大学生掌握归因技能,形成积极地归因方式。比如参与集体作业并讨论分析成绩原因,从中得到正确的归因训练;在大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及时给予强化;观察学习他人积极的归因方法并进行应用等。

(二)合理调节抱负水平

自我抱负水平是指个人对未来可能达到的成功标准的心理需求。抱负水平的高低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个人成就动机的高低,过去成败经验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如老师、家长的期待等)。因此,要通过教育引导以及自我学习,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合理的调节抱负水平有重要实践意义。确定合理的抱负水平要从智力能力、知识厚度、人才密度和兴趣浓度四个方面着手,在明确了四个因素的实际情况下才能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同时对于不同抱负水平的大学生,老师和家长要依据个体努力程度的差异进行奖励,而不仅仅凭分数的高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抱负水平不是一个长期恒定的目标,大学生要根据自己能力地提升或外部环境地变化适度调整抱负水平,让自己能够持续地进步。

(三)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美国心理学家E.Vvil1ant(乔治・范伦特)研究发现:数百名被试经过数十年,在生活和工作上呈现了显著的差异,原因在于他们在适应和应对生活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心理应对机制不同,能否采用成熟的应对机制,决定个体是否适应生活,获得发展。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应对心理挫折时,表现出自信、进取的倾向,有助于战胜心理挫折;而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大多则表现出退缩、冷漠、逃避的倾向。引导大学生建立成熟的防御机制,采用压抑、升华、补偿、幽默等有效应对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与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

(四)创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他人及社会的帮助。大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社会和他人的帮助对能力及经验缺乏的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大学生大部分时间主要在学校度过,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师是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应对挫折的最佳人选,同时帮助大学生应对挫折,走出困境也是老师的责任与义务。同学和朋友同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和娱乐,是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网。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向闺蜜、好友等倾诉,寻求同龄人的理解与建议,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五)围绕大学生心理挫折中的疑难与困惑,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大学生心理挫折主要集中在学习、社交、成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为此学校要依据大学生的独特性来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学人员,定期举办挫折相关的讲座和训练活动,讲授挫折产生的根本原因、发展过程、不良影响以及应对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分辨引发挫折的内因和外因确立正确的归因观;使其了解挫折具有积极作用,确定正确的挫折观;要注重指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挫折应对方式,纠正其不良的挫折应对方式;对于大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心理疑难和困惑,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咨询和辅导,使他们能够迅速脱离困境并逐步养成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大学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良好的挫折应对能力是保障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挫折应对能力应成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更是家庭、社会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凤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

[2]向守俊,陈旭.中学生挫折应对训练的有效性原则[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1(12).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